[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 4]
陳婉珊(研究主任)

羅琳反對跨性別運動的意識形態,受到跨運分子的圍攻和羞辱,意圖逼使她噤聲。可是她拒絕屈服,她寫了自白縷述反對的理由,這篇文章會介紹她反對跨運的五個理由。羅琳坦言,揭自己的瘡疤非為「搏同情」,而是在聲援那些與她有同樣經歷的弱勢婦女。(圖:擷自羅琳網站)
就著《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K. Rowling)被跨性別運動支持者狠批的事件,筆者已寫了幾篇短文。(註:全個系列共5篇文章,詳參最底)今次會簡介羅琳自述關於她,寧願被標籤為「TERF」(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也要挺身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的五個理由。其實羅琳的自述寫得情理兼備,可讀性十分高(當然,她是名作家),我們特地簡介她的反對理由,方便讀者了解「恐跨」的批評究竟有多少道理。
一、跨運倡議擾亂男女兩性界線,影響所有人福祉
羅琳除了是知名作家外,亦是大慈善家。她旗下的慈善基金除了惠及蘇格蘭的低下階層,尤其是婦女和兒童外,亦有支援女囚更生,以及經歷家暴和性侵犯倖存者的。另外,去年(2019年)羅琳捐了1千5百萬英鎊支持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的研究(該受益醫療機構亦是羅琳於2010年捐款1千萬鎊成立的)。羅琳母親45歲便死於多發性硬化併發症,而這種病症,在男、女患者身上有很不同的表癥。可見,若隨著跨運的意識形態發展,很可能影響羅琳多年來,出錢出力關注的弱勢人士,因為跨運正倡議以主觀心理性別(gender)取代客觀生理性別(sex),和界定性別身份,這是極具顛覆性的社會改造計劃。
二、關注教育及保護兒童
羅琳曾當老師,尤其關心孩子的教育,以及對兒童的保護。而跨運的發展,可能會對上述兩項目標做成負面影響,這令她深感憂慮。
三、言論自由
身為作家的羅琳,少不免因各種理由被出版社留難,因此,羅琳致力於捍衛言論自由。
題外話,羅琳的成名作《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曾被無數出版社退稿。在她成名後,她用筆名向出版社投稿,同樣遭到退稿。羅琳更貼出退稿信,以鼓勵所有創作者,不要輕言放棄。
四、向性別診所求助的青少女在過去十年大幅飊升,不容忽視
大部人也沒有留意到——羅琳坦言在進行廣泛研究前,她也全不知情——十年前,要求變性的年青人,以男生佔多;但現時已逆轉過來;過去十年,轉介到英國性別診所的青少女,上升了44倍,而當中,同時出現自閉症的情況,是不成比例地高。同時間,美國也出現類似的爆發潮。美國研究員利特曼博士(Dr Lisa Littman)於2018年發表研究報告。透過訪問「跨孩子」的家長,利特曼博士試圖了解以青少女為主的爆發潮。她將這種突然在青春期聲稱自己是跨性別的情況,稱為「速發型性別焦躁」(Rapid-onset Gender Dysphoria, ROGD)。[1]
利特曼博士發現,幾個相熟的朋友一起聲稱自己是跨性別的情況頗普遍,可能已出現「社交感染」(social contagion)的情況;而社交媒體,例如Tumblr、Reddit、Instagram及YouTube,則可能是傳播的溫床,「年輕人[在那裡]創造了一個個孤立的迴音室。」然而,利特曼博士的研究惹怒了跨運活躍分子,因為他們聲稱跨性別——就像同性戀——是天生不能改變的。換言之,若有人因為朋輩影響而成為跨性別,跨運分子的說詞便會傾刻間崩潰,怎不令他們著急,誓要把一切對他們不利的證據消滅於萌芽階段呢?
不單止利特曼博士,去年(2019年)12月,羅琳就曾因為支持一名因堅信生理性別不能改變而被解僱的稅務專家,受到跨運分子的攻擊。種種「槍打出頭鳥」的行徑,羅琳早已看在眼內。另一個跨運分子的「殺手鐧」,就是聲稱如果不讓跨孩子變性,他們會自殺。在「活生生的兒子」,與「死翹翹的女兒」之間,家長們縱使萬分不願,也只得同意讓孩子變性。然而英國塔維斯托克性別診所前顧問醫生伊雲斯(Marcus Evans)就反駁有關說法並不「符合在這範疇的任何可靠數據或研究;[這說法]也與我數十年來作為心理治療師所遇到的案例不符。」
經常有跨運支持者叫羅琳親身接觸跨性別青少年,言下之意是,如果你接觸過他們,就會明白他們的痛苦,不會再忍心反對跨運倡議的政策。只是批評者並不知道,其實羅琳已閱讀過很多跨性別青少年的心聲,但愈多接觸,反而讓羅琳觀察到他們另外有各式各樣的精神問題,例如焦慮、解離(dissociation)、厭食症和自殘等。羅琳自揭年青時,曾患上嚴重強逼症。她自忖,如果她在現時的環境成長,可能也會隨眾去變性——她爸爸不諱言比較喜歡兒子。所以,羅琳猜想,最少有部分跨性別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未必主要是由性別焦躁症引起的,如果輕率跟潮流去變性,傷害身體之餘,也不能對症下藥。
羅琳亦留意到,過去廣泛的研究一致顯示,大約60%-90%的跨性別青少年,青春期後其性別焦躁感覺會自然消退,不再需要變性。但如果過早開始變性的治療程序,到稍後,當他們的性別焦躁感覺自然消退時,身體或已承受不可逆轉的傷害,例如不育。事實上,愈來愈多後悔變性的跨性別人士公開沒經深思熟慮下,走上變性路的慘痛經歷。羅琳鄭重表示,她並非全盤否定變性,但過去變性要經過嚴謹和長期的診療程序,然而,這堵「防火牆」,今天已幾近被跨運活躍分子夷為平地了。
「我已經讀過所有關於女性特徵(femaleness)並不存在於性別化身體(sexed body)中的論點,以及關於生理女性沒有共同經驗的說法。」跟著羅琳直白反駁這些說法,本身就帶著深層的性別歧視,不單不是進步的觀點,更是倒退了一大步。當「女性」這類別,不再單單指那些生理女性時,過去長久以來,因為其生理性別而飽受男性壓逼的女性政治階級,就會隨著把她們連結在一起的「女性」指稱的消解,也一同被消解了。換言之,貶低生理性別的倡議,正在瓦解女性連結在一起的力量。對跨運而言,「女性成為跨性別盟友還不夠,女性必須接受並承認跨性別女性與自己之間沒有實質的區別」!
還有,跨運要求的「包容」語言,例如以「有月經的人」或「有陰戶的人」代替「女人」,實際上令很多女性感到冒犯和尊嚴受損,「許多女性之前已說過,『女人』不是服飾打扮[不是穿上女裝就是女人];『女人』不是男人頭腦中的想法。」跨運高舉「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向女性開戰。不是嗎?那些不願把還是男性身體的跨性別女性,視為潛在約會對象的女同性戀者,竟被跨運狠狠批評為「偏執狂」(bigot)!
五、我是家暴、性侵犯倖存者,私密空間對弱勢婦女是必須
過去,羅琳從未公開曾被家暴及性侵犯的往事,因為那些經歷太令人厭惡。最近,她得到女兒的同意,才公開這些不為人知的經歷。羅琳並非「搏同情」,而是在聲援那些與她有同樣經歷的弱勢婦女。當那些婦女要求女性專用的私密空間時,卻慘被跨運活躍分子毫不留情地攻擊。
今日,羅琳有美滿婚姻,名利雙收,但過去往事的創傷從未痊癒。一些突然而來的高聲噪音,或當有人無聲無息地接近她時,都會把她嚇一跳。「如果你能進入我的腦海,並了解當我讀到一名跨性別女性在暴力男人的手中死亡時的感受,你會見到團結(solidarity)和緊密關係(kinship)…… 因為我也曾經歷那種無邊黑暗的恐懼感。」
要求女性專用的私密空間,並非暗示跨性別人士會侵犯女性的私隱和安全。而是根據跨運的意識形態,難以分辨誰是真正的跨性別人士,誰是混水摸魚之輩,因為任何自稱為女性的男人,都可以隨意進入女性的私密空間,令女性欠缺安全感。跨運的倡議,觸發羅琳憶起曾被性侵犯的感受:「那次侵犯發生在我處於脆弱的時間和空間,有一個人抓住了機會。我無法掩蓋這些記憶。我發現難以遏止我的憤怒和失望,因為政府對婦女和女孩的安全漠不關心。」[2]
注釋:
[1] 我們之前介紹過利特曼博士的研究,請參:
陳婉珊,〈新研究:青少年突出現的性別焦躁潮——Rapid-onset Gender Dysphoria〉,性文化資料庫,2018年8月28日。
[2] 跨運極力否認或淡化這些案例的存在,但很多案例顯示羅琳的憂慮是合理的,參本會的《跨出明天》(頁33-39)。這特刊也印證羅琳很多對跨運的批評,見http://www.scs.org.hk/downloads/用得其所跨出明天.pdf。
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共5篇:(2020年6月份)
J.K.蘿琳唯獨排擠的就是跨性別兒童,她會幫助兒童,直到發現兒童是跨性別為止,會將跨性別兒童排除在外,打壓跨性別兒童
J.K.羅琳並不認識任何跨性別青少年或兒童,60%~90%的數據也是假造出來的,做人應該有點良心,不要偽造科學報告
有月經的FTM被當作女人,真是不尊重FTM
J.K.羅琳並不在乎跨性別女性被強暴或殺害這件事,J.K.羅琳甚至不在乎跨性別女性是否活著,從J.K.羅琳長達二十年的言行舉止來看,J.K.恨不得跨性別女性全都被姦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