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兒童10歲前已接觸色情 美研究籲父母及時介入

(文:招雋寧)

推動媒體素養的《Common Sense Media》發表了題為「青少年&色情」的報告。

研究員以隨機抽樣方式,取得超過1,300位13至17歲的美國青少年,接觸網絡色情的習慣。

統計結果顯示:
.青少年首次接觸色情的年齡平均為12歲
.受訪者中有15%人在10歲前就已經接觸色情
.到了17歲,有75%孩子已經看過色情
.52%人表示他們看過暴力色情,行為包括了強暴、勒緊至窒息和使人痛楚。

代孕將「母親」一分為三:孕母、親母、養母

今天西方社會對「母親」的想法是分裂的:既不可取代,又可以取代。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我們第一段親密關係。在她的肚腹內及胸口前,我們都被她的聲線安撫。我們的細胞在她的身體內被編織一起。同時認為,她只是一個「焗爐」,擺放其他人的麵包。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給予我們臉型、智力、身高等獨特特徵的人,而且是成長時我們逐漸相似的女人。同時認為,她只是在捐卵者名冊中的編號 11365C。

一方面認為母親是那個當我們跌損膝蓋時第一時間衝去找的人;被同學欺負時會突然想起和掛念的人;遇上日常瑣事難題會立即求助的人。同時認為,她可以在兒童的生命中被刻意拿走,原因是「平等」。

珍愛大使義工訓練計劃 報名表

珍愛大使義工訓練計劃 報名表

報名:
forms.gle/1copAJXd2G2xcB7p9

珍愛大使義工訓練計劃

計劃目的:
建立香港教會界首支「理性科學」x「情景教育」的「珍愛大使」團隊,接受全人性教育裝備並
實踐於機構之合作夥伴,達至雙贏局面。
我們希望參加者成為青少年的對話者。完成課程者將有機會加入我們的義工隊,與我們一同到學校分享

第一課: 簡介「理性科學」x「情景教育」背後理念;課堂示範:「認識性騷擾」…
第二課: 拆解「娘娘收兵」秘笈;課堂示範:「曖昧的味道—男女社交界線」…
第三課:簡介青少年對性的態度;課堂示範:「性在有承諾」…

日期:6月16日、6月23日、6月30日(逢星期五)
時間:下午1時至4時
費用:$600 ( 全日制學生或經濟困難人士免費)
*繳費方法將於報名後再通知
上限十人

對象:基督徒、認同本會宗旨、對青少年教育有熱誠

拗直不是重點?基督徒袁幼軒談聖潔性戀:神沒有呼召我成為異性戀者

(文:梁海欣)

近日有媒體討論「拗直」的問題,指「拗直」有害,但其包括的範圍不尋常地廣闊,即使是自願探索生命不同可能性的輔導,都被打為「拗直」,簡單來說,他們認為任何不是鼓勵同性戀者繼續同性戀行為的行徑都算為「拗直」,表面上是批評「拗直」,但實質上是同志運動在向大眾貫輸「同性戀沒有問題」的思想。此外,有文章的受訪者不認同後同性戀者(離開同性戀生活的人)的選擇,認為他們保持單身,便是沒有真正愛過一個人,浪費人生。究竟同性戀者除了與同性戀愛之外,是否就沒有其他選擇呢?

袁幼軒是一個有同性戀經歷的人。他首先發現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及後才接觸基督教。他由聖經裡知道同性戀是罪,但又無法成為異性戀者,令他十分懊惱。這或者是許多同性戀基督徒的疑惑。後來他發現,我們不需要視同性戀者為自己的身份,神的兒女才是我們尊貴的身份。同性戀者不需要成為異性戀者,但要追求聖潔,遠離同性性行為,因為神是聖潔的。袁幼軒提出聖潔性戀(Holy sexuality),指神一方面要求已婚者要忠於配偶,另一方面則要求單身者持守貞潔。在世人眼中或許是不可思議,但在神眼中卻是豐盛人生之道。

一、拗直不是重點?聖潔性戀:神沒有呼召我成為異性戀者
二、單身不是問題。談談魯益師四種愛,還有你不會說耶穌、保羅、艾偉德宣教士、德蘭修女、斯托得牧師沒有真正愛過一個人!
三、人可以作出自主的選擇,不用受性慾所束縛

【兩性模糊】跨性別意識橫行英國中學 智庫關注教育界削弱兩性意識

(文:招雋寧)

保護孩子,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底線。從學校制度和措施中促成兩性含糊,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英國教育智庫Policy Exchange在2023年3月發表名為《Asleep at the Wheel》報告(《失職》報告),揭露英國有大量中學並未在性別意識上,保護青少年。

報告稱跨性別問題為現時英國教育界的「盲點」。報告交待了最新統計。在超過300間中學的隨機抽樣中,顯示69%受訪中學要求學生承認有性別困擾同學的新性別。換句話說,學生被迫要求指He為She,或指She為He。

【色情有害】英發表報告 促保護兒童免受色情資訊影響

(文:招雋寧)

英格蘭兒童事務委員會在2023年5月發表新聞稿,稱找到新的科學證據,顯示兒童觀看色情與隨後的有害性行為或性虐待之間有所關聯。

兒童事務委員會發表了調查報告,搜集了載有年輕人受色情影響的經歷。若果兒童不受限制地接觸色情,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與日後施行性侵相關。

18到21歲的年青人中,79%人土18歲以前已觀看過含有暴力的色情資訊;暴力的對象較多是女性。

【愛生命】最先進子宮內手術 母腹中糾正嬰兒先天腦血管畸形

(文:招雋寧)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醫生完成了一項史無前例的腦部手術,在媽媽的肚腹中拯救了一名患有遺傳病的嬰兒。

路易斯安那州一對夫婦,在胎兒30週的產前檢查中,發現胎兒大腦和心臟異常。胎兒確診了一種稱為VOGM的腦血管畸形疾病,動靜脈錯誤地連接,使到血壓異常地高,傷害大腦、心臟和肺部。這種病例有約三分之一人無法存活,接受治療亦會有中度至重度的神經認知損害,只有三分之一可以係沒有重大挑戰下活到成年。

【與中神合辦信徒神學課程】又講罪?——基督教人觀和罪觀與實踐對話

中國神學研究院  信徒神學課程
神學選修:又講罪?——基督教人觀和罪觀與實踐對話

課程資料及報名:

https://teach.cgst.edu/tc/tee/course/23CT10245

講師:

楊思言博士(神學科助理教授,BA, MCS, MTh, PhD)
鄭安然先生(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BSc, MA, MA)

日期:8月2日 至 9月20日(三)8堂
時間:晚上 7:30 – 9:40
地點:延伸課程學習平台(授課模式: 網上實時)
學費:HK$840
截止報名日期:2023年7月24日

【守護家庭】請將兒童權利置放於政策倡導的中心

(文:招雋寧)

性解放運動六十年,婚姻面貌的變化翻天覆地。婚姻的重點早已轉移到歌頌成人的性慾、個人選擇和性別身份。婚制被用來自我實現。

經常為兒童權利發聲的維護家庭領袖浮士德(Katy Faust),呼籲要將兒童置放於家庭政策的中心。

對她而言,避孕和生殖的科技是改寫家庭的關鍵。夫妻的性結合本身潛藏生育的可能,避孕科技(以至於墮胎)使生育的潛在可能變得相當不可能;生殖科技則是銀幣的另一面:因為那代表了任何人可以不經性結合而製造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