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性身份的距離——性別形象的打破與重拾

(文:梁海欣)

「你一歲時穿起一條綠色裙子,叔叔笑言:『即使穿了裙子,也不像女孩子呢。』然後你很生氣,走了去。」有次媽媽偶爾提起了這件我不知道的事。

原來我和女性身份「不相容」的故事,自一歲起,甚至未滿一歲時已經開始了。

自小我就不喜歡穿裙子,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聽見媽媽提起這個小片段,不禁聯想:會否是有關係的呢?

穿裙子不方便之處是,當你穿了裙子,就連行為舉止也要跟隨著調節。同一個姿勢、同一個動作,如果你在穿褲子,沒有人會有意見。但如果是在穿裙,其他人就會有意見:「穿了裙子,要斯文一點!」這也太麻煩了吧。

關於我想和檢舉者變成朋友的那件事——我對兩次 Instagram停權事件的看法:檢舉者原是出於熱心  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

(文:梁海欣)
香港性文化學會的Instagram帳號(hkscs)一年內遭兩次停權,真實原因不明[1],但我們可作合理的推測。第一次發生在七月時,我們發了內容為康貴華醫生(康醫)最新文章的帖文,回應「拗直」同性戀者的指控,標題為〈為什麼我不為LGBTQ提供矯正或迴轉治療 (Reparative or Conversion Therapy )?〉[2]。第二次發生在十一月中,我們發了內容是一名90後的基督教教育工作者欣梅爾(筆名)的個人分享,標題為〈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3],他分享到他由原本討厭新造的人協會(協會),到後來改觀、轉為欣賞協會工作的經過。兩篇文章內容溫和、沒有攻擊任何人、也沒有支持「拗直」,但竟然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對——他們不只是刪除某個帖文,而是要整個帳號停權。很可能這是有組織性的行動——有人在背後策劃,要刪去網上一切支持康醫及協會的內容,難怪年青人難以接觸到這方面的資訊,多年來對康醫及協會的誤會只見有增無減。

#檢舉者為何如此激動?他們原是出於熱心!

檢舉者為何如此激動?當我嘗試代入檢舉者的處境,我就想像到他們很可能是一群深愛著同性戀者的熱心人,因為非常緊張要保護同性戀者,他們不容許有任何可能會傷害同性戀者的事發生,因此在認定康醫和協會是「壞人」、是「敵人」之後,便武裝起來要對抗,永不罷休。即使康醫和協會已多次澄清,他們沒有「拗直」同性戀者,連旁觀者也這樣說,但他們仍充耳不聞,因為他們早已立定決心,要趕走所有同性戀者的「敵人」。

#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呢

由這個角度看,其實檢舉者、康醫、協會和我們都是同一陣線的人——都是深愛著同性戀者,願意關懷、陪伴、同行的人。這樣看來,我們懷著同一目標而努力,在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呢!友人欣梅爾的反思,令我深受感動,原來人和人之間並不一定永遠站在對立面,只要願意聆聽、交流、溝通、反思,曾經的敵人,是可以成為朋友的。

新推介:〈 全新方法:故事互動,自選結局 和新一代分享同性戀和跨性別(LGBTQ+)課題〉

新推介:〈 全新方法:故事互動,自選結局 和新一代分享同性戀和跨性別(LGBTQ+)課題〉

目的:
近年我們研發了分享同性戀的新方法,比以往更有效。這方法是「以故事破故事」,袪除影視營造同性戀關係的魅力(disenchantment)。我們向四班中四生使用這方法,他們上課前有98%支持同性戀和同性婚姻,也說不明白為何基督教歧視同性戀,甚至之前在課堂上向聖經科老師表達反感。但上完我們新方法的課堂後,接近所有學生都反應正面,十分專注,更加明白甚至同意我們的觀點。在場老師也欣賞我們的表達方法,既溫和又能帶出信仰觀點。

「故事」目的是讓同學了解性小眾的真實生活和掙扎,從而更懂關心他們。因此同學放下「反駁」的戒心。同時,我們講的故事與坊間的浪漫同志愛情劇又十分不同,令同學反思更多同性戀群體真實面貌和商業化的影視作品有何分別。分享故事後,同學更容易聆聽和理解我們之後分享有關一男一女婚姻原意、「同二代」(同性伴侶透過人工生殖生產的後代)尋找親父/母的故事、逆向歧視苦主經歷等。

基督教性倫理峰會於播道神學院舉行 18-35歲年青信徒參與為主

2023年11月18日

基督教性倫理峰會於播道神學院舉行
18-35歲年青信徒參與為主

愛家共融網絡主辦的基督教性倫理峰會在2023年11 月 18 日舉行,主題是「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 藏在「性」背後的 故事」開放時段是下午1時至 6 時,在播道神學院舉行。當天會有近250人出席。峰會的合作團體及教會(排名不分先後)包括​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香港性文化學會、維護家庭基金、明光社、喜樂生命、新造的人協會及微光事工。

峰會分三個站。第一站是簡介空間,透過影片和展品,預備內心。第二站是體驗式故事空間。參加者可自由選擇任何場次。包括《心路‧秘密》、《為何當鳳姐? 》、《一人之境 》 、《優生學與惡的距離》 、《乾一罐的汽水,呼出嘆息》、《婚離從來不易》互動劇場、《我不可愛嗎?》影片放映 、《真人圖書館》、《神學短講》 第三站是分享空間,參加者可寫下心聲感受,留下感言。

主辦單位相信,面對世界的性價值觀愈趨多元,信徒除了清楚知道信仰的價值觀外,也會接觸到不同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朋友,需要懂得如何和他們相處,而最重要的是先聆聽和了解。「性倫理」 不單談「行為」,更觸及有血有肉的立體「生命」。每個抉擇都牽涉千絲萬縷的時、地、人,如出生、成長、婚姻、際遇、文化。透過體驗方式,讓參加者一同探索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包括同性戀、有同性戀子女的父母、一樓一鳳、離婚再婚的家庭、單親爸爸、失胎父母、墮胎過來人、同居、失戀、不忠、單身等。透過一連串的體驗旅程,走進不同生命的內心世界,與上主、自己和群體進行對話和結連,重新體悟信仰群體在性解放時代的角色。

芬蘭議員社交媒體發表婚姻應為一男一女等言論,被控《戰爭罪行及反人類罪行》 四年官司終結束

(文:招雋寧)

芬蘭國會議員Päivi Räsänen因發表維護男女婚制言論,在2021年被控仇恨言論和族群煽動。她在2022年獲裁定無罪,檢控官上訴。上訴庭2023年11月再次裁定Räsänen勝訴,亦即維持了無罪裁決。案件為當地批評同志運動的言論自由劃下了界線。

Räsänen為芬蘭的資深政客,曾為芬蘭基督教民主黨的主席十年之久,並在該黨執政期間,擔任內政部長。

到底Räsänen說了甚麼要嚴重到被控《戰爭罪行及反人類罪行》中的煽動和仇恨呢?她2019年時在Twitter(今為“X”)上公開批評當地的芬蘭福音信義宗,派成員參與同志遊行,擁抱LGBTQ+的意識形態,不符合聖經觀點。她又引用了羅馬書一章24-27節,說明同性性行為有違基督中神的心意。她又提到自己按聖經和宗教信念,認為婚姻關係應為一男一女。她因言論被控告《戰爭罪行及反人類罪行》下的三條法例,並面臨數以萬歐羅計罰款,以及每條控罪徒刑兩年。

重新評估亞倫‧高文的性平實論──再思性的定義 Reassessing Alan Goldman’s Plain Sex View: Rethinking the Definition of Sex

重新評估亞倫‧高文的性平實論
──再思性的定義
關啟文

摘要
高文 (Alan Goldman) 在 1977 出版了論文為性平實論辯護,他 認為性只不過是透過接觸別人的身體而獲得快感──就是這麼平 實或平凡,並無其他奧妙或神聖的東西。性也不是為了甚麼目的 而存在,如繁殖、溝通、愛與委身等等,都與性不相干。他的性 平實論非常有影響力,很多人認為他已成功駁斥傳統的性道德, 但事實上他的分析就算在世俗性哲學家當中,也受到嚴厲批評。 本論文會透過多個反例顯示性平實論的概念分析面對種種問題。

關鍵詞:亞倫‧高文、性平實論、性的定義

又被停權,但怎會懼怕?

(文:鄭安然)
香港性文化學會Instagram 帳戶今年內曾被兩次停權,每次的POST都是關於一間與性小眾同行的基督教機構,我們曾刊登他們負責人的分享,他澄清一些社會對他們的誤解甚至抹黑(例如被攻擊為拗直),然後那次就被「停權」,上訴後兩日才恢復。

今次(16/11/2023)是一位90後教育工作者聯絡我們投稿,希望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題目是「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但強調要用筆名,他也知道世途險惡,最後證明他是正確的。這文章很受歡迎,很多人分享,然而最後難逃我們整個機構帳戶被「停權」的命運。親身感受到「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 12:26 )

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作者:欣梅爾(90後基督教教育工作者)

偶爾一個機會,我認識了新造的人協會(下稱協會)的會長陳家良牧師,才發現我一直誤會了協會的工作。

#起初不喜歡新造的人協會

原本我對協會沒有太大好感,只是為了做功課,才逼於無奈要接觸他們。受主流媒體影響,我一度以為協會專門拗直同性戀者,並對於他們不斷守衛自身想「校正」同性戀者的做法感到失望。為何要強人所難呢?

但在交談過後,發現協會的工作與我的想像有很大分別。

#原來他們為同性戀者提供「第三條路」

這次有機會聆聽陳牧師的分享,了解到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在文化中捍衛小眾者的聲音,包括提供「第三條路」,即在繼續同性戀生活(第一條路)與變成異性戀者(第二條路)以外,提出有第三種生活方式:不選擇同性戀生活,亦不聚焦於性傾向的改變,選擇與同性性吸引共存,可以選擇單身或與異性發展關係。

同性「婚姻」= 婚姻平權?一個批判性的全面研究

(文:關啟文)
前言:同性婚姻=平權?

同性婚姻的訴求在全球已帶來巨大衝擊,並引起巨大爭論,基督待應如何參與這場激烈的辯論呢?一方面我認為基督徒和教會作為多元社會的一元,也有權利從信仰角度發言;另一方面,引用聖經在一個已高度世俗化的社會的效果不一定很強,所以基督徒也應善用上帝給我們的腦袋,使用諸般的智慧(而不是「豬」一般的智慧)去為真理竭力爭辯。本文不會引用宗教前提,而是用大多數人能明瞭的公共論據反駁支持同性「婚姻」的論點。在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是憲法權利,其實在2006年,Roger Scruton已預測:「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國家會透過最高法院『發現』同性婚姻的權利…而且國家會使用它所有武器(特別包括最新形式的言論管制),去確保抵抗力量徒勞無功。」(Scruton, p. 27) 他也警告:「有關最重要事情的公共辯論現在已差不多不可能,人們已廣泛地假定反對同性婚姻就是『恐同症』的明證。…相信性別區分是有現實基礎的,就是『性別歧視』──而這在眾多罪行中是僅次於種族歧視的。」(Scruton, p. 27)

性文化通訊第四十四期

最新一期性文化通訊出左啦!

性文化通訊第四十四期(請此進入)

https://blog.scs.org.hk/wp-content/uploads/2023/10/性文化通訊-44期-final-v2.pdf

內容大綱
事工總監的話
I. 〈教宗方濟各說教會可以祝福同性伴侶?教宗想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尋求
神,善意求祂祝福──重申同性結合並非婚姻〉
II. 〈香港性文化學會就大學迎新營性暴力事件之聲明:歡迎各大學嚴肅處理迎新
營性騷擾及性侵犯事件,並設立防範措拖 締造優良學習環境 培育未來社會棟樑〉
III. 〈香港性文化學會對《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案終極裁決之聲明:歡迎終院判
決肯定一男一女婚姻合憲合法 建議替代方案以持久授權書為藍本〉
IV. 〈【情性教育再想像】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V. 〈高院判決力挺同運 傳媒偏頗誤導民眾 婚姻制度至關重要 公民社會深入討
論 ──香港性文化學會的公開聲明:有關 TVB 對同運議題的報道手法〉
VI. 〈「浩大禾場、共同為神作工」香港性文化學會 20 周年步行籌款花絮〉
VII. 學會消息
VIII.性文化代禱事項
IX. 財政報告:2023 年 1 月至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