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教育再想像】談談新一代抗拒拍拖的現象

(文:鄭安然)

  「我在手機捉一隻罕見的Pokemon 滿足過追女仔。」

不想戀愛的新世代
  近年,我到學校和教會分享「愛情」週會時,愈來愈多青少年問我:「是否一定要拍拖?」、「可以不拍拖嗎?」根據家計會中學生性態度調查,自2011 年起,高中生拍拖數字由超過一半跌至2021年約三分之一;美國錄得新世代的高中生拍拖數字是嬰兒潮及X世代高中生拍拖數字的一半,其中一個主因是智能手機電話普及。

【抖音腦】網民: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從大腦科學看抖音用戶的荒誕行為

正所謂「抖音一響,父母白養」,在連登討論區中每逢有關於抖音的新聞,必然有用戶留下這一句,似乎抖音如何改變使用者的行為,以及其用戶社群如何反智,早已深入民心。

誠然,有關抖音用戶的荒誕行為幾乎每隔幾日就會登上新聞,例如知名的日本壽司郎事件、半年奪4命的「跳船challenge」等。很多人隔岸觀火,當成娛樂新聞;然而,也有人認真審視抖音的本質,拆解這類反智現象背後的科學解釋。

「抖音腦」,就是這類研究和討論的關鍵詞。當我們認真查看,便會發現上述的新聞非但不娛樂,更是恐怖萬分……

《孤獨世紀》讀後感:放下手機 珍惜真實的相處時光

(文:梁海欣)

書名: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 (The Lonely Century: Coming Together in a World that’s Pulling Apart)
作者: 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
譯者: 聞若婷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1/03/03

經濟學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寫成《孤獨世紀》時,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的高峰期。社交隔離、防疫措施使人與人之間原本已經疏離的關係,進一步拉遠。孤獨的問題更為顯著。孤獨為人帶來各種身心靈的問題,不容忽視。科技發展、社交媒體看似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實際上卻為人帶來更大的孤獨感。為了消解孤獨,有人願意花錢聘請出租朋友、出租抱抱,這些用錢買來的陪伴,理想嗎?朋友或性愛機械人的出現,真的能消除孤獨感,還是令人更難與真人交往?監控科技、演算法機械人,似乎能為僱主帶來便利,卻是令員工及應徵者毛骨悚然?「這是個充滿重大挑戰與矛盾的時代,卻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頁385)儘管世界有許多的挑戰,作者仍然存在盼望,鼓勵人們要多關心身邊人、多作真實現場的伴陪、操練同理心。抵住只顧高效與利益的誘惑,和獨自一人的傾向,為自己和他人的身心靈健康多走一步。

【性教育】父母要按孩子的成長階段來談情說性

(文:招雋寧)

性教育專家都同意,家庭性教育影響力最大。由孩子自小開始,感受到父母是可傾談(性事或其他事)的對象,才能做到自己孩子自己教。再者,傳遞愛和保護的價值觀是父母的權利和責任。家庭性教育,父母不可不做。

你知道嗎?到了孩子青少年期,甚至成年階段,家庭性教育仍然可能。

【記緊要謙卑】左膠過來人Amala爆紅 Jordan Peterson以基督教價值觀暖心提醒要小心知性驕傲、道德驕傲和自戀 記緊要謙卑 成長循環四部曲:發現錯誤、認罪、悔改、得救贖

(文:梁海欣)
22歲的網紅阿瑪拉·埃克普諾比(Amala Ekpunobi)為「左膠過來人」,曾為極端的左翼自由派分子,常常處於批鬥他人的作戰狀態,滿是抑鬱、焦慮和苦毒,後來,她經歷了意識形態的大逆轉,現在為保守派Z世代年青發言人。她曾接受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的專訪,在交流中彼得森多次提到倡議者(activist)必要的個人修為:謙卑。他以基督教價值觀暖心提醒阿瑪拉要小心知性驕傲(intellectual pride)、道德驕傲(moral pride)和自戀。人的成長循環四部曲(cycle of growth)就是:發現錯誤、認罪、悔改、得救贖。

一、彼得森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曾是好爭辯的年青人
二、倡議者內心兩種恐懼:「我無知」與「我全知」
三、彼得森談信仰、成長循環四部曲(cycle of growth):發現錯誤、認罪、悔改、得救贖
四、知性驕傲的問題和出路

家庭性教育不止於父母:以寬闊家庭系統了解青少年性教育的持份者

(文:招雋寧)

「有些心底話,與媽媽談不到,反而與阿姨講到…」

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家庭性教育,不只是父母性教育,亦可能涉及了其他家庭成員,姑姐姨媽,叔伯兄弟,甚至是表兄弟姊妹。

Wellesley College的研究員Jennifer Grossman與學者團隊訪問了39個延伸家庭成員(即如上述提到,父母以外的成員),了解他們曾經怎樣與家中青少年談論性和戀愛關係。

九成受訪家人提到,會談到性和戀愛是因為有緊密和信任的關係。連結是青少年性教育的基礎。受訪者Ava分享,姨甥會找他談性是因為知道他會保密。

【婚前性行為】90後基督徒YouTuber選擇結婚後才有性行為 拍片勉勵同道中人 短片熱爆瘋傳

(文:梁海欣)

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巴西裔年輕女士米萊娜·西西奧蒂(Milena Ciciotti)拍片分享等待結婚後才有性行為的四個小提示,勉勵同道中人。米萊娜少年時接觸到貞潔教育,內心認同並決定婚後才有性行為。15歲時遇上現時的丈夫,二人有相同價值觀,決定婚前沒有性行為,並於五年後結婚,現育有兩名子女。米萊娜拍片勉勵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短片出乎她意料之外,被瘋傳熱爆。米萊娜收到許多私訊查詢,使她隨後再拍攝第二條短片,分享如何應對因為堅持而來的三大困難。

第一條影片名叫「解開為婚姻而保守自己的真相」(UNTOLD TRUTH ABOUT SAVING YOURSELF FOR MARRIAGE)。在影片開頭,她強調她不是要爭論什麼,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只是如果有年輕男女和她一樣,都選擇結婚後才有性行為,便可以聽聽她的想法,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共鳴和鼓勵。影片對象尤其是給女孩子的。

【婚姻】經營婚姻 從來不易 連加拿大總理也分居 John Gottman談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 附加國及香港婚姻支援介紹

(文:梁海欣)

昨日(8月2日)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與妻子蘇菲(Sophie Gregoire Trudeau)二人宣佈決定分居。恩愛18年,他們的婚姻在國際政壇常為人稱道,在2020年結婚周年紀念時,杜魯道形容妻子是「我的磐石、我的配偶、我最好的朋友」,但今日或許已經此情不再。經營婚姻,從來不易,你認識John Gottman所提出的維繫婚姻的七大原則(“The Seven Principles of Making Marriage Work”)嗎?

1. 增強你的愛情地圖(Enhance your love maps)
2. 培養你的喜愛和欽佩(Nurture your fondness and admiration)
3. 轉向對方而不是遠離對方(Turn toward each other instead of away)
4. 讓你的伴侶影響你(Let your partner influence you)
5. 解決可解決的問題(Solve your solvable problems)
6. 克服僵局(Overcome gridlock)
7. 創造共同意義(Create shared meaning)

【左膠過來人】極端自由派Z世代少女 大逆轉為保守派發言人 左膠人生抑鬱、焦慮又苦毒 22歲Amala Ekpunobi:保守派思想比較有道理

(文:梁海欣)

現時為當紅節目「不妥協的阿瑪拉」(“Unapologetic with Amala”)主持人阿瑪拉·埃克普諾比(Amala Ekpunobi)是一名22歲的混血兒少女,她經歷了意識形態的大逆轉,由原先激進的左翼自由派分子,轉為保守派的發言人,她的影片大熱被瘋傳,因而成為了網紅,並接受了IWF(Independent Women’s Forum, 獨立女性論壇)和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的專訪。生於左派家庭,Z世代的阿瑪拉自小相信自由派的思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她思想大逆轉呢?她又怎樣看女性主義、戀愛文化和「傳統妻子」(Tradwives)呢?

一、阿瑪拉的故事
二、阿瑪拉評女權與戀愛
三、阿瑪拉評現時的戀愛文化及「傳統妻子」(Tradwives)

【戀愛】笑點相近 易生情愫 擇偶講求幽默的三個可能原因

(文:梁海欣)

「我講笑你識笑 我rap你聽 唔識跳唔緊要 只要你跟住搖」《Dream Girl (Version 6)》農夫

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傳播系杰弗裡·霍爾教授(Jeffrey Hall)於2015年發表研究「擇偶中的性擇與幽默:溫暖型及外向型人格」“Sexual Selection and Humor in Courtship: A Case for Warmth and Extroversion”,研究幽默在擇偶過程中的角色。研究發現製造風趣笑話與外向型人格有關。而笑點相近(覺得好笑的笑話類型相似)的男女,他們有較大興趣與對方約會。霍爾教授亦提出了三個擇偶講求幽默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