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講黃色笑話】講性意味笑話或因無知、性觀念出錯、輕視性騷擾的嚴重性(內附親子對話小貼士)

(文:梁海欣、鄭安然)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 2023年3月

最近有老師及家長反映青少年常講帶有性意味的笑話,內容包括取笑他人的性器官大小,令人擔憂。有人以為講黃色笑話很小事,但真的嗎?講性意味笑話或因說話者的無知、性觀念出錯,或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性,對他人作出了冒犯、令人不安也不自知。甚至有研究發現,愈多黃色笑話的校園,令學生對生活愈不滿意,心理壓力愈大。原本講笑話,是想大家輕鬆開心,但黃色笑話卻帶來反效果。

本文將討論:
1. 講性意味笑話或因說話者的無知、性觀念出錯
2. 講性意味笑話或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性
3. 研究指愈多黃色笑話的校園,令學生對生活愈不滿意,心理壓力愈大

港產女優進軍日本AV界惹關注 談談日本的娼妓/性工作者、色情文化及女性權利

(文:洪子雲)

近日有香港三線女星高調到日本拍成人色情電影,竟成為近日頭條熱話,不少網上留言封她為「香港之光」,這現象除了反映性解放思潮普及,更反映很多人可能不留意到色情產業背後不人道的一面。

日本國學院大學(Kokugakuin University) 講師 Seiya Morita 曾經在 Not for Sale: Feminists Resisting Prostitution and Pornography《非賣品:對抗娼妓/性工作及色情的女性主義者》(2004)一書上發表文章“Pornography, prostitution, and women’s human rights in Japan”「日本的色情、娼妓/性工作、及女性人權」,仔細分析日本的色情行業問題。

【好書推介】介紹《私蜜檔案:建立愛與性關係》:性觀念太開放與太保守之間 請遠避高危性行為及關注性健康

書本簡介
作者吳醫生為家庭醫生、性治療師及性教育工作者,她有許多真實案例,結合知識理論,寫了這本書《私蜜檔案:建立愛與性關係》。這書分為四大篇章:「性健康」、「性傳染病」、「性侵犯兒童」及「色情資訊」,當中以案例故事和個案分析作主軸,帶出一個又一個重要但常常被忽略的性知識,引人入勝,能讓讀者在看故事的同時,輕鬆地掌握理論知識,內容情理兼備,有利讀者融匯貫。

書本亮點
1. 性觀念太開放的問題:參與高危性行為易惹性病
2. 性觀念太保守的問題:忽視性健康致婚姻危機
3. 防範性侵犯與遠離色情禍害:保護兒童,及早做好性教育

她非它!女性被情慾化的證據、後果及解決提議

(文:梁海欣)

美國心理學家莎崙娜教授(Prof. Sharon Lamb, EdD PhD)聯同朱莉·科文博士(Dr. Julie Koven)於2019年發表研究報告《女性被情慾化:回應APA報告的批評及提出新證據》(Sexualization of Girls: Addressing Criticism of the APA Report, Presenting New Evidence),回應對於美國心理學會(APA)於2007年發表的有關女性被情慾化(Sexualisation of Girls)的研究報告的批評,以及為「女性被情慾化」問題提出新證據。當年,美國心理學會在發表該份報告後,隨即引來極大迴轉,有支持者也有批評者。莎崙娜教授搜集了新證據,證明女性被情慾化的問題的存在及嚴重性,並提出其後果及解決提議。

被色情影響的4種能力,西班牙研究揭色情成癮與認知能力的內在關聯

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出現,我們接觸色情資料的質、量和密度已經更勝古代皇帝。各種調查均顯示,不論男女,觀看色情的人逐年増長,首次觀看的年齡愈趨年輕。這對我們的認知能力會有何影響?浸淫在色情資訊中又改變大腦的能力嗎?

西班牙心理學家J. Castro-Calvo與團隊在2021年發表文獻,以21個實驗為材料,有系統地分析色情成癮與偏差認知的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色情沉溺與四類認知能力有關:

同一個羅拉,不同的反應 更換電玩角色skin,竟能改寫玩家自我形象?

明明是一樣的角色,不論名字、能力和技能都完全一樣,僅僅是換了造型和外觀,為何就能吸引廣大玩家課金呢?相信當中的道理並不難明,因為遊戲角色往往能令玩家有很強代入感,以至角色就猶如是玩家的替身,角色形象就是玩家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表達。

然而,這些Skin又會否反過來影響玩家的自我觀感和自我形象呢?

越Like越自卑? 陷入IG反應機制 反削弱女性自我形象

CLS,別人對自拍的反應和回應,早成了網上世界的通行貨幣,代表了你有多被看重以及有多價值。失落感的來源,在於別人的反應成為了你的自我價值。別人給like,等於將價值賦予我這個人;沒反應,我就沒價值。這現象引起了學者的興趣。他們想了解當女性把自我價值寄託在別人的反應(CLS)時,會怎樣影響她們自身的身體形象觀感,這觀感又會否進一步改變身體行為……

網絡大數據研究顯示 戀人分手早有預期

學者運用社交媒體Reddit「分手版面」上超過一百萬個帖文(六千多個用戶)的數據,以文字分析方法追蹤用戶怎樣談及自己分手。學者追蹤每個用戶大約兩年,發現用戶在分手前三個月、分手的該星期及分手後6個月後,用字有普遍相通的習慣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