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欣(項目幹事)
一個人,感到很孤寂,怎麼辦?
一般人提供的答案可能就是:「那戀愛吧!找個對象戀愛、結婚,那就一輩子都有人伴陪,不再孤寂了!」但這個答案,令終身單身的人及已婚但仍感到孤寂的人,情何以堪?這對同性戀信徒,更是一大難題。有些同性戀信徒深知同性戀關係不蒙神悅,希望過一個聖潔的獨身生活,但一個人難免會有寂寞的感覺。教會可以怎樣成為他們的幫助?
EQUIP為美國一間幫助教會關心同性戀者的機構,同工彼得·瓦爾克(Pieter Valk)在影片”LGBT+ People & God’s Answer to Loneliness” (如何關懷LGBT+ 及上帝對孤寂的回應) 中提到,要幫助同性戀信徒,首先要打破以戀愛婚姻為孤寂解藥的迷信,將重點投放於建立教會的屬靈友誼,成為一個能讓同性戀信徒能全情投入的教會群體,建立基督的身體。
如何能給同性戀者一個屬靈的家呢?
第一:打破以戀愛婚姻為孤寂解藥的迷信
第二:大力建立教會中屬靈的友誼
第三:留意推動時會遇上的困難及嘗試作出實際的行動
第一:打破以戀愛婚姻為孤寂解藥的迷信
同性戀者可以如何面對孤寂?人渴望與他人來往,需要他人,是很正常的。
面對孤寂,世界說:「戀愛吧!結婚吧!」但基於對上主的忠信,有些同性戀信徒會選擇守獨身來跟隨主,或許會少不免要面對孤寂的問題。彼得的影片中揭示了LGBT+ 信徒面對的挑戰,背後其實是指向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社會和教會誤將婚姻看為孤寂的解藥。
這種說法不但影響同性戀信徒,也使異性戀長期單身人士,及異性戀已婚但感孤寂的人士無奈,前者似乎找不著出路,後者深知婚姻不是萬能藥。人需要群體,並與他人有更多的聯繫。
彼得指真正的出路是提供充足的支援和資源,以邀請所有人成為獻上生命和管理性慾的好管家。(invite all people to life-giving sexual stewardship AND provide support and resources to do that well) 如何能建立這樣的群體呢?
第二:大力建立教會中屬靈的友誼
彼得提醒我們,相比起肉身血源家庭,更重要的是建立教會大家庭。即使是已婚人士,也仍然需要教會群體。要讓建立基督的教會,為各人首要做的事。當中屬靈的友誼(spiritual friendship)相當重要。什麼是屬靈的友誼?它是一種深入、有意義、有委身的友誼:
1. 容讓自己需要他人 (Let ourselves need others)
2. 容許他人向我們索取時間 (Give others permission to ask of our time)
3. 不怕受傷及信任他人(Be vulnerable and trust others):不隱藏自己,樂於分享,即使要冒著風險
4. 預料到會受傷,但定意要饒恕他人(Expect to get hurt and commit to forgive):當人和人走在一起,必然會有磨擦,對彼此造成傷害
這讓我們反思教會的屬靈友誼狀況,是否能深交?還是只是萍水相逢?教會生活對弟兄姊妹的生命來說,是舉足輕重,還是可有可無?
第三:留意推動時會遇上的困難及嘗試作出實際的行動
知而行難,讓我們看看彼得提到當人在嘗試建立屬靈友誼,可能會面對的困難:
1. 害怕被知道、被拒絕、受傷
2. 不相信他人會像自己愛他一樣地愛自己
3. 不想需要他人,或虧欠他人什麼,只想輕輕的來,輕輕的去
4. 不想承諾什麼,或是遇上困難時便破壞承諾
要建立屬靈友誼,不是容易的事,但相當重要。教會要懇切地祈求上主的幫助。
彼得提議弟兄姊妹學習共同生活、一起旅行,以及為群體付出金錢、時間、地方等等。一步一步,加強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成為讓人在基督的身體裡找到親密、有意義的同行及友誼的教會。
這樣,按照基督教性倫理生活的同性戀信徒,不論是守獨身的,還是後來與異性結婚的,他們都能在教會有一席位。
要讓教會成為一個人與人之間有緊密連繫的群體,能滿足人對關係和陪伴的需要。這不只能幫助同性戀信徒,也能幫助異性戀單身人士及已婚人士。
彼得指出,我們不要絕望,要有盼望,因為這是教會所能做到的,正如前人做過一樣。而且,我們內心也的確想這樣做。最後,不用等待教會有年度計劃才開始做,一般弟兄姊妹都能自發建立這樣的小組,帶領教會逐步改變。
總結
如何關懷同性戀者?這是社會及教會發問了多時的問題。今次EQUIP的彼得帶我們看闊一點,看到社會文化中對戀愛婚姻的迷信,如何錯誤地回應人心孤寂的狀況。教會要決意建立好屬靈的群體,讓兄弟姊妹之間築起造就生命的屬靈友誼。即使困難重重,但請讓我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吧!
參考:
LGBT+ People & God’s Answer to Loneliness (By EQUIP Pieter Valk)
https://vimeo.com/23239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