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早在2004年,亦即社交網絡初起之際,西方已有調查發現,約六成女性不滿自己的身體形象。她們覺得自己的體型、舉止都不夠好。多年來學者注意到對自己外型不滿意的感覺,不利女性的精神健康,亦與女性飲食失調、節食、扣喉、濫用瀉劑和過度運動相關。
臨床心理學家認為需要幫助身體形象低落的女性,有人提出一個方法:讓她們察覺身體的機能特質(functionality)。

Photo by Aliaksei manlyx on Unsplash
察覺身體六種機能特質
身體能夠做甚麼——就是身體的機能特質。
負面的身體形象,經常來自聚焦和比較外表,在意自己怎樣被凝望,傾向感到身體是「外於我」的物件。學術界已有相當多證據顯示,人對機能的觀感,建立出另一種更健康身體形象。
察覺身體的機能特質,就是察覺它的潛能、每一天在變化和運轉的過程。學者點出至少六個面向,讓人明白是甚麼一固事:
1. 我們的身體能夠展現體能和耐力;
2. 身體的內在功能令人能獲取健康,例如消化和吸收能力;
3. 身體有五觀和感知的能力;
4. 身體能夠表達創意,例如跳舞;
5. 有自我照顧的能力;
6. 身體是語言的一部份,有能力與人溝通
人愈去著眼身體的機制時,就有更大動機去發揮這些機能,散發出一種不用比較的健美(fitness)。有利精神健康的健美,關鍵在於滿足感的來源。過往多項研究均顯示,當人在健美時感到滿足,原因是來自身體機能得以提升,多於外表改善。

Photo by David Hofmann on Unsplash
一個讓女性欣賞自己身體機能的項目
我們可以說,良好的身體形象,關鍵在於怎樣重新欣賞和接納自己的身體機能。怎樣可以做到?
來自荷蘭和比利時的五位學者在2015年發表研究,展示開發了一項名為「擴張視野(Expand Your Horizon)」的項目,銳意提升女性專注身體機能,以幫助他們欣賞自己的身體,提升對身體的滿意感,並減少自我物化。
學者團隊找來81位對自己身體形象負面的年輕成年女性,進行了一次「身體形象提升項目」的隨機控制實驗,測試項目的成效。
參與過程並不算複雜。
研究人員給予參加者一個簡述身體機能的列表,指出那些機能對人的重要。參加者只須按著上述的六個面向,分別進行三次15分鐘的寫作。
寫作內容就是嘗試描述自己身體的機能如何,指出它們為何重要,對自己有何意義。

Photo by Irene Strong on Unsplash
寫作內化 重塑人對身體機能的認知
實驗結果正面。「擴張視野」的參加者對自己的身體機能感到更滿意;更能欣賞自己的身體;減少了自我物化;連對自己的體形外觀(身體滿意感)也有所提升。
寫作的方式本身能夠幫助參加者,重塑對身體的認知和觀點,發現自己身體可獲欣賞之處。
學者解釋項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認知到身體的功能(例如身體吸收維他命的能力)是怎樣為人帶來正常和豐實的生活,令人能夠對身體感恩,由衷地欣賞自己的身體。
「擴張視野」讓參加者減低自我物化的情況,效果達中度,此成效獲得學者的肯定。在性方面的自我物化普遍的社會裡,學者認為項目需要提供更多應對策略,使女性免於這種文化的傷害。
儘管研究顯示項目有成效,但它不是萬應靈藥。對於一於爭取成為職業運動員、患有長期痛症的,以及身體殘疾的人來說,察覺身體的機能未必是提升身體形象的最合適辦法。
短結
想獲得健康的身體形象嗎?由著眼於外表,變為認識身體的機能特性,似乎是一條出路。
參考文獻:
Alleva, J.M., Martijn, C., Van Breukelen, G. J.P., Jansen, A., & Karos, K. Expand Your Horizon: A programme that improves body image and reduces self-objectification by training women to focus on functionality. Body Image, 15, 81-89. doi: 10.1016/j.bodyim.2015.07.001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