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珊(研究主任)

Core Issues Trust(CIT)行政總裁戴維森醫生(Michael Davidson)。他們專門幫助自願離開同性戀生活模式的人士,但正面對極嚴厲打壓。(圖:影片擷圖)
繼七月中旬社交媒體Instagram及Facebook宣布審查關於「更正治療」的資訊後,英國「後同」組織「Core Issues Trust」(CIT)再受打擊。[1]他們接獲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的通知,將要終止他們的帳戶——這是他們收取捐款的帳戶。較早前,電子付款平台PayPal及電郵公司Mailchimp已在沒有解釋下終止CIT的帳戶,再加上被同性戀運動支持者連番騷擾,以及被立法禁止的威脅,「後同」組織的生存空間正日益縮小,極待關注。
CIT是一個非牟利的基督教事工,專門向自願尋求改變的LGBT人士提供協助和輔導。該組織一直受到同運的攻擊,據Christian Concern報道,CIT接到逾300個滋擾電話,以及無數仇恨留言,他們的電郵更被冒名向色情網站或其他網站登記。那些仇恨與威嚇言論更針對CIT的創辦人戴維森(Michael Davidson)及其同事,包括聲稱希望他們的家人遭遇不幸。社交媒體Instagram及Facebook在同運支持者的舉報下,移除了CIT的貼文。於是他們既無法張貼新貼文,也不能阻止或移除滋擾留言。Christian Concern指,自2020年6月28日起,CIT已面對新一輪有組織的攻擊。而這些惡意的網絡言論或行為,已向有關當局報告,包括國會請願委員會(Parliamentary Petitions Committee)、北愛爾蘭慈善委員會(Charity Commission of Northern Ireland)及當地警方。
事實上,巴克萊銀行的舉動,正是同運施壓的結果。據《福布斯》報道,一名同運領袖於七月初在社交媒體指責巴克萊一方面聲稱同志友善,另一方面卻讓CIT開設戶口,令他們一年能收到逾十萬鎊捐助(折算約一百萬港元)。到7月20日,CIT及其姊妹組織「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rapeutic and Counselling Choice」(IFTCC)收到巴克萊的通知,他們的帳戶將於兩個月後終止。戴維森嘗試了解帳戶被終止的原因,但對方沒有進一步解釋,只重申根據服務條款,雙方均可提出終止服務。
CIT一直被指進行不入道的「更正治療」(conversion therpay),包括「電擊及其他殘忍的酷刑」——譬如《福布斯》的報道就如此形容「更正治療」,以及指他們聲稱保證可「治癒」同性戀——但失敗。然而這些通通是一種定型觀念(stereotype)。無論CIT或其他後同組織如何解釋,媒體都只會跟從同運的一套說詞。協助CIT的Christian Concern直言,這種策略是針對基督教背景的後同組織,如CIT:「[同運分子]使用這個術語[指「更正治療」]將過時和有害的做法(例如電擊和厭惡療法、化學去雄,甚至『矯正強姦』)與談話療法結合在一起。據我們所知,在英國沒有人進行這些有害的療法,因此,『更正治療』的禁令……實際上只針對諸如CIT這樣的基督教事工。」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日前表示會立法禁止「更正治療」,但會先研究它的普遍程度。
「暴民政治」
戴維森形容這些網絡的攻擊,是「暴民政治」(mob rule):「英國現時變得極不寬容。由於社交媒體的暴民,主要的服務提供商,取消了對基督教慈善機構的服務。」另外,戴維森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肯特郡電台》(BBC Radio Kent)訪問時重申他們的工作:「我們有時被指控進行『拗直治療』,但我們提供的,是標準的輔導程序,跟他們討論性的流動性(sexual fluidity),以及他們想向哪個方向行。我們發現,當他們的問題得到處理,他們的行為會改變,有時他們的感覺也會跟著改變,我們認為這種做法完全合法……人們來尋求幫助,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與個人價值觀不一致,他們需要協助。」重要的是,求助者自願尋求改變的需求,應得到尊重:「人們應該有權自由選擇他們想走的方向,若他們需要幫助,應有權利獲得幫助。」戴維森續道,他們的求助者沒有投訴他們,對他們不滿的,只是「媒體、Stonewall[同運組織]及同運活躍分子」。
這的確是一場「秀才遇著兵」的暴民政治,首先,既是成人,在自由社會要剝奪他們自願尋求協助的權利,已經很難說得通;其次,所謂的「更正治療」只關於同性戀,其實與性別認同並無關聯,但在同運的政治訴求下,都當成一樣的東西,影響「跨孩子」的福祉;最後,沒有事實根據的污名(如電擊或厭惡治療)卻透過媒體當成事實傳播,令人吃驚,亦令「後同」人士及幫助他們的專業人士承受莫大壓力。
過去,我們寫過幾篇文章,關於維護「後同」自願尋求專業人員幫助、性向流動,非天生不可改變、以及同運打壓「後同」的情況,歡迎參閱:
- 關於幫助自願尋求改變的同性戀者的專業醫療機構(IFTCC),就「更正治療」的聲明,可參:https://www.facebook.com/hkscs/photos/2715872191768730。
- 〈維護選擇接受治療的權利(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回應堵建偉〉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0650&Pid=2&Version=1686&Cid=588&Charset=big5_hkscs
- 〈消失的聲音——重新檢視施皮策就著性傾向改變研究道歉的事件〉https://blog.scs.org.hk/2017/03/06/消失的聲音-重新檢視施皮策就著性傾向改變研/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香港同運如何打壓自願尋求輔導的同性戀者〉
https://blog.scs.org.hk/2013/07/0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
[1] 「後同」指一群有同性戀傾向,而想離開同性戀生活模式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