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揭 改變性傾向與否 和心理創傷未見相關

(文:招雋寧)

性小眾嘗試改變性傾向,會否換來心理創傷?

性傾向改變的服務(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 SOCE),素來惹火。SOCE就是指支援人在性吸引、性別身份及/或性關係方面,由同性改為異性的治療或項目。

學術文獻中,SOCE的成效言人人殊。

最引人注目的爭議,是反對者聲稱SOCE施行電擊和厭惡療法,亦即所謂拗直治療。支持者否認。近日反對意見則指稱,參與SOCE而未達至改變者,會引發不良創傷。

美國天主教大學的社會學家Paul Sullins在2022年2月於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發表研究,分析接受性傾向改變服務的人,所受心理層面的傷害,會否比沒參加的人更甚。

遭銀行取消帳戶 英「後同」組織屢遭欺凌

(文:陳婉珊)英國「後同」組織Core Issues Trust接獲巴克萊銀行的通知,將要終止他們的帳戶…較早前,電子付款平台PayPal及電郵公司Mailchimp已在沒有解釋下終止CIT的帳戶,再加上被同性戀運動支持者連番騷擾,以及被立法禁止的威脅,「後同」組織的生存空間正日益縮小,極待關注…

維護選擇接受治療的權利(性傾向及性別認同)——回應堵建偉

(文:陳婉珊)現時提供SOCE的專業人員以使用標準的臨床模式和技巧為主,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敘事治療…然而,一些同運的論述仍不斷渲染SOCE如何使用可怕和不人道的電擊方法,這根本不能應用到香港的處境(和我們認識提供SOCE的組織)。我們希望,這種不誠實地污名化SOCE的企圖會全面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