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K羅琳事件看「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TERF)

[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 5]

陳婉珊(研究主任)

JK Rowling and feminist

跨運高舉「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向女性開戰。不是嗎?那些不願把還是男性身體的跨性別女性,視為潛在約會對象的女同性戀者,竟被跨運狠狠批評為「偏執狂」(bigot)!(圖:網絡圖片併合)

英國名作家羅琳(J.K. Rowling)早前在Twitter發表了一條語帶揶揄的「推文」(tweet)後,迅即引來大批跨性別運動支持者圍攻,再一次經歷「被取消」(cancel,網絡文化現象,參考)。當中甚至包括不少,曾參演羅琳小說所改篇電影的荷里活影星。除了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羅琳也受到不少打擊,例如有學校取消以羅琳的名字為校舍冠名,另外羅琳新書出版社的員工亦聲言罷工等。

然而,羅琳解釋她並非針對跨性別人士,而是反對「抹除」(erase)性別(sex)的概念:「如果性別(sex)不是真實的,就沒有同性性吸引。如果性別不是真實的,那麼全球女性活生生的現實就會被抹去。我理解並愛跨性別人士,但是抹除性別觀念,會令很多人無法有意義地討論他們的生活。實話實說並非仇恨。」可是「TERF」的標籤,還是不由分說貼到羅琳身上。「TERF」的英文全寫是「trans-exclusionary radical feminist」,直譯中文便是「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亦有人簡稱「排跨基女」。

「TERF」當然是貶義的,它是用來標籤膽敢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的女性主義者,把「異見」定性為「排斥」。那麼,究竟是「TERF」欺負跨性別人士(畢竟有很多名人或大企業支持跨性別運動),還是跨運分子打壓異見呢?有時雙方各執一詞,一般人不容易分辨誰是誰非。不如先讓我們看看基進女權分子為何反對今日的跨性別運動,然後再下判斷。

女性抹除

《女性抹除》(Female Erasure: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Gender Politics’ War on Women, the Female Sex and Human Rights)一書由基進女權分子巴瑞特(Ruth Barrett)主編,於2016年10月出版(Tidal Time Publishing, CA, USA)。這本文集收錄了不同背景人士的聲音,他們都經歷被消音、無視,甚至中傷,可是卻不為主流媒體所關注。部分撰稿人因為怕被攻擊,甚至不敢以真名示人。巴瑞特在簡介中概覽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對「抹除」女性的種種影響,是不錯的入門閱讀。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讀全書

開首,巴瑞特已揭示了激進跨性別運動的底蘊,她明言當前的性別認同政治趨勢,只是延續自父權制度出現後,抹除女性和使之消音的壓逼:「這文集探討今日偽裝成進步政治的厭女症(misogyny)、暴力和性別歧視(sexism)的深層次問題。」而這種進步政治的偽裝,是必須有人勇敢地揭破:「當擁抱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男性是真正的女性,[這種價值觀]被推銷為進步時,許多人感到困惑但害怕提出問題……將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s)宣傳為『性別認同』,倡議者設法提出一種思想:一個人對自己的『感覺』,比他或她的身體的實際狀況更重要。結果,男性在『成為』一個女人時的主觀心理觀念或『感覺』,獲得了法律地位……」看來,這種倡議反而強化了性別定型。

無論說得多麼冠冕堂皇,但實際根本是兩回事,騙不了人。巴瑞特指出了這種虛偽:「跨性別活躍分子認為生物學上的性別(sex)差異無關重要,另一方面卻壓制性別(gender)本身的批判性概念檢查;無視女性階級被壓逼、強逼、男性統治、性暴力、個人困苦,以及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的歷史。透過改變基於性別的保護法律,達至女性抹除。又將指涉女性作為獨特階級,或指涉女性生理的語言,刻意刪除或重構為包括生物學上的男性。」作為女性會被訓誡:「我們必須毫無疑問或關注地接受,認同為跨性別的男性在各方面都應等同於女性。如今,只有個人自我認同的社會和文化建構才重要。」千百年來受壓逼的女性,是生物學意義下的女性,並非自我認同為「女性」的男性。她們的苦難不單未有完結,今日更以「性別認同」的名義,再度瞄準她們。

我們正處於一個焚燒女巫的新時代

「小至4歲的兒童被診斷為跨性別,並在9歲時被給予賀爾蒙阻斷劑。尚未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風險進行研究,但已經出現了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可以『服務』和『支持』困惑而善意的父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能火速席捲歐美,不得不歸功於媒體的助力:「我們正處於一個焚燒女巫的新時代,只是今天,大火由媒體開動宣傳機器(propaganda),配合跨性別活躍分子及其支持者燃燒。他們壓制任何與他們的目標相抵觸的信息,並以「槍打出頭鳥」的方式打壓異見批評。我們的一些撰稿人,已從大學的教席被解僱;有些已經被列入黑名單;其他人則受到人身傷害、強姦,甚至死亡的威脅,全都是因為他們質疑或挑戰,文化建構性別這概念應取代生理性別的思想。另一些人,當他們準備表達應有的常識——婦女(其中許多曾受到男性性侵犯)應有權在淋浴、浸浴、睡眠或組織時,毋須與男性共處一室——時,他們在大學的演講被取消。」羅琳的經驗印證了這番話,她只是最近一個被焚燒的「女巫」。

巴瑞特認為,古今往來,「女性抹除」是延續父權社會的重要工具:「今天,在大學校園裡正在發生女性抹除現象。在這些校園裡,年輕女性由於害怕冒犯或傷害性別認同為女性的男性的感覺,而害怕討論或具體提及其女性解剖或生物學功能。今天的女性抹除是指許多記者受到騷擾,以至於他們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因此停止撰寫這些問題或選擇匿名發表。女性抹除正在將「北美助產士聯盟」……文件中的『孕婦』一詞更改為『懷孕個別人士』,並將『母親』一詞更改為『分娩家長』。抹除女性是2015年奧運會資格政策的變化,根據新指南,任何男性都可以參加女子比賽,而毋需改變性別,也毋需任何醫療措施。僅憑他的聲明,他相信自己擁有『女性』人格或心態就足夠,唯一條件是他的睾酮水平必須在一年的時間內,保持在典型男性水平的較低範圍內。」

「進步左翼」(progressive left)在跨性別議題上倒戈相向,加入壓逼女性,令巴瑞特大感錯愕:「我們沒有想到跨性別活躍分子和所謂的進步政客會拒絕、限制或廢除,在個人和公共領域中,來之不易的女性自主空間和服務,來促進性別政治……對女性和跨性別人士而言,免受男性暴力侵害的人身安全是一項基本人權…… 跨性別活躍分子使用非此即彼的措詞,表述對人身安全的關注,並透過標籤[對手]為『偏執狂』,將女性對自身安全的關注打發掉。」(強調為筆者所加)但現實的政治環境,卻正向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傾斜:「目前在美國的19個州中,毋須提出客觀證據,『自我認同為女性』是准予男性合法進入私密的女性空間的唯一要求,凌駕了女性在所有公共場所的私隱權,包括診所、醫院、浴室、泳池、體育館和其他空間。當不少數據顯示,在全球,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和性暴力正在增加時,所謂的進步主義者和跨性別活躍分子卻正在採取行動,透過消音、干擾及立法,攔阻我們團結在一起,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為了為數約0.3-0.5%,自稱是女性的男性的利益,完全無視女性日復一日處於次等地位……進步左翼正在延續……女性只能在男性權威的範式中被定義的原則。」

解放女性,對於巴瑞特來說,到底是甚麼,以及不是甚麼?「我對任何敢於質疑或對這些問題表達關注的人(包括一些跨性別盟友)所面對的敵意、恐嚇和欺凌深感不安……一個真正進步,重視全體公民平等的社會,有能力確保公民權利和安全,而不需以其他被壓迫者的安全權為代價…… 這文集的撰稿人希望獲得根本的社會變革——擺脫壓逼性的性別角色,以及『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但卻絕不是通過抹除生理性別的現實來實現。」

從羅琳事件看TERF

觀乎羅琳因不肯服從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所受到的攻擊,似乎在在印證了巴瑞特的說法。所謂的TERF,並沒有真箇「排斥」跨性別人士,只是認為所有人的安全權利,毋須透過抹除生理性別來實現。可是,當羅琳情理兼備地細說反對跨運意識形態的緣由時,她得到的,並非同理的對話,而是從四方八面而來的羞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逼使任何反對者噤聲。羅琳直言,「TERF」這個標籤是意義不明的:「實際上,目前有各式各樣的婦女被稱為TERF,而絕大多數人從來都不是基進女權主義者。所謂的TERF的例子,包括由一個同性戀孩子的母親,她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想逃避『恐同』欺凌而變性,到一個迄今為止跟女權主義完全沾不上邊的老太太,她誓言再也不會光顧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因為他們允許任何認同自己是女人的男人,使用女性試身室。諷刺的是,基進女權主義者甚至不是排斥跨性別的,她們包括跨性別男性——因為他們天生就是女性。」

不幸的是,網絡上排山倒海的控訴的確嚇倒很多人:「他們指責我『恐跨』(transphobic)!沒有同情心」,「他們會說我仇恨跨性別人士!說我正在逼死他們!」但這些指責毫無根據,只是把反對者消音的技倆。可惜,今天很多女性,或支持女性主義的男性,卻似乎沒有留意到,跨運背後的深層厭女情結。

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共5篇:(2020年6月份)

  1. 再捲「恐跨」抨擊 英名作家羅琳:實話實說非仇恨
  2. JK羅琳親述涉足跨性別爭議因由:我是家暴、性侵倖存者
  3. 捍衛真理的代價 側看JK羅琳承受的壓力
  4. JK羅琳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的五個理由
  5. 從JK羅琳事件看「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TERF)

 

從JK羅琳事件看「排除跨性別的基進女性主義者」(TERF)” 有 13 則迴響

  1. JK羅琳沒有「被取消」,大家主動維護她的言論自由,邀請她再度發言詳細解釋她的觀點,是她自己主動取消自己的發言

  2. gender stereotypes 是天主教的說法,天主教這個父權主義的厭女制度統治者什麼時候混進女權主義了?

  3. 其實覺得身體無關重要的是TERF,這從TERF的各種女權主張觀點可以看得相當清楚,跨性別反而非常關注身體差別,因為感覺是來自先天的遺傳跟身體構造的差別,這構造的差別是大腦構造的差別,是非常生物性的,非常符合SEX的狀態的,只是這只能仰賴更先進的科學儀器跟科學技術來分辨這種細微的SEX的差異

  4. 千百年來壓迫女性的主要是天主教與天主教的神學觀念,而TERF則承繼了天主教的觀念繼續用來壓迫女人,幾乎可以注意到TERF壓迫所有白人順性別女人以外的女人

  5. 賀爾蒙阻斷劑並不利潤豐厚,阻止跨性別兒童青春期時使用賀爾蒙阻斷劑才是利潤豐厚的生意,因為這代表跨性別兒童成年後不得不求助於10~30倍金額的整型手術,禁止跨性別兒童使用賀爾蒙阻斷劑是對跨性別兒童的一種經濟剝削,跟雛妓是同等程度的剝削,讓這些兒童在求助無門的狀況下,未來只能花上更高的代價才能稍稍過上可以的人生,而這些剝削跨性別兒童的人居然還說在保護跨性別兒童的最佳利益,靠著從跨性別兒童手上剝削數十倍的利潤來保護跨性別兒童最佳利益,逼著跨性別兒童不得不從事性工作才能得到足夠的金錢去做整形手術來保護跨性別兒童最佳利益,靠著這種父權主義壓迫女性的結構逼這些跨性別兒童未來或現在被迫走上性工作的道路,而這個叫做女權,這個叫做保護兒童最佳利益,都犧牲了無數的兒童了還最佳利益?

  6. 不是逼使反對者噤聲,是逼使迫害者收手,要知道同性戀扭轉治療也是一群迫害者對同志兒童作過的迫害,而這群迫害者如今只是將目標轉向到迫害跨性別兒童,整個跨性別扭轉治療的發展議程同以往的同性戀扭轉治療議程一模一樣

  7. 這表示診所、醫院、浴室、泳池、體育館和其他空間都需要改建,而拒絕改建造成困擾的人正是TERF跟天主教人士

  8. 擺脫壓逼性的性別角色,以及『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但卻絕不是通過抹除生理性別的現實來實現,這人知道他在說屁話嗎?自相矛盾的謊言,連對科學家來說生理性別是什麼都不懂還揚言不抹除生理性別可以消除『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刻板印象,所有的消除『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刻板印象的行動都有不同程度的抹除生理性別的特質,這在科學家而言是非常明確符合生理性別的定義的

  9. 老太太跟女權主義沾不上邊,因為TERF女權主義壓根就不是女權主義,當然跟女權主義沾不上邊啊,TERF就是由老太太這類人從七十年前開始發動的霸凌運動

  10. 基進女權主義者跟TERF基進女權主義者是打對台的,兩者站在相反的立場,這篇文章好意思用這種混淆的方式說謊來發布不實資訊喔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