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當人在觀看色情時,會帶來甚麼實質的「傷害」?學者發現,觀看色情至少會傷害你與另一半的關係——若你有另一半。
加拿大學者Kyler Rasmussen搜尋了2014年前所有載有「色情」和「影響」的關鍵字,找出623份相關文獻(主要來自美國)。他在進行綜合分析後,於2016年發表期刊文章,解釋西方社一直忽視色情所帶來的傷害。
關係各個面向受色情影響
在1970年代前後,學者主要關注色情與性暴力的關係,但色情對於離婚、婚姻和家庭關係的研究,卻在相隔30年後——即2000年代中期才展開。這個間距,與家庭研究尚在發展、法律放寬私人擁有色情、性解放和女性主義思潮等因素有關。
提到觀看色情影響「家庭關係」,學者近年的確就量度關係發展了不少面向,包括:
- 關係的滿意程度
- 關係的穩定程度
- 關係的信任程度
- 對配偶忠誠的預期
- 雙方溝通
- 共通的價值觀
- 正面或負面互動的頻密程度
- 性生活的頻密和質素
- 與對方長相廝守的預期
當上述種種面向與觀看色情有關,也同樣意味著色情影響了家庭關係的穩定性。
影響不一定壞,有教育意義不一定好
也許你要留意,所謂「影響」可以是正面的。
就如Rasmussen所製作的圖表顯示,色情令性關係多變,使雙方的性生活滿意程度提升,就是正面的因素。不過在理論或研究的發展途中,仍顯示觀看色情對關係的負面影響明顯較多。
圖片源自Rasmussen(2016)
此外,色情有教育意義,只是那種「性教育」得來的意義不都是好的。
研究發現色情可增加伴侶間對於性喜好方面的溝通、就男性而言可改善性愛的技巧。不過研究同時指出,色情同樣會教人進行一些更高危的性行為、把性關係工具化,以及強化了「女性享受強暴」的迷思。
另一補充是,有一假設認為色情有「宣泄(cathartic)」的效用——即看了強暴或兒童的色情,就不用真實地去強暴或騷擾兒童了。儘管宣泄效用的證據非常薄弱。但在兩害取其輕下,學者姑且將它納入色情之「好處」行列。
Rasmussen分析,那些被視為正面的影響,多屬於個人觀感(self-perceptions)的層面。只是色情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是置身於使用者的意識之外,形成潛在的損害。
根據他的分析,色情對於戀愛關係有負面影響的實質證據,只在2000年初才陸續浮現。他歸納了三種色情對於家庭關係的普遍影響:
- 對比效應(contrast effects)
- 覺得其他性關係更有價值
- 對不忠的接納程度愈高
對比效應:人比人,比死人
相較沒有觀看色情的男性,觀看色情的男性會更傾向認為自己的配偶「不夠吸引」,所謂「人比人,比死人」,內心的比較阻礙了伴侶間委身的程度和關係的質素。
曾有學者進行一個對照實驗,觀測人在一段長時間內觀看非暴力的色情資訊,結果不單影響他們對伴侶吸引與否的感覺,更加在愛慕上、性好奇上和性表現上會更感不滿意。這個發現相繼獲得其他研究所證實。
比較之後:其他性關係更正
觀看色情會給予人一種感覺,在穩固關係以外的其他人更佳,因為他們可以提供多變和使人滿足的性刺激。
一宗研究顯示,長期接觸色情,將降低伴侶間的關係委身,又增加他與其他異性網上調情的機會,繼而提升不忠的機會。另一研究結果類似,色情增加與伴侶以外其他人的調情、親吻和外遇。
色情所設定的性關係情節:出軌
學者按「性劇本理論」指出,色情設定了人對於「性行為應如何發生」的期望,並且成為性關係的常規。
當色情普遍地描述不忠的性關係,經常觀看的人更接受不忠行為。研究顯示,經常觀看色情者傾向認為濫交算是正常,而且婚姻較不可取。在一年內看過色情的人,更傾各接受婚外性,有多個性伴侶的機會較高,亦更大機會嫖妓。
色情廣泛地影響婚姻關係
人普遍會受到色情影響,以致不滿現有的戀愛關係,從而視出軌為正常,甚至行出來。
Rasmussen進一步分析那些沉溺色情者的另一半,所受到的傷害。在一個深度訪談研究裡,歸納了91位女性的感受——他們的伴侶都沉溺色情——她們承受嚴重的情緒困擾,包括感到背叛、被拋棄、受羞辱,傷痛和憤怒。她們明顯受到「對比效應」的影響,被指在性表現上不如色情中的女性,而男方則一直隱瞞自己在網上的性活動,並且欺瞞另一半。她們之中不少人最終尋求分手或離婚。
這不是個別的故事,因為色情廣泛地影響婚姻關係。
事實上有另一普查顯示,三成女性受到伴侶觀看色情所困擾。「美國社會概況調查」的數據顯示,在1973至2010年間,觀看色情與離婚的關係愈來愈強。另一個三十年的追蹤研究顯示,離婚與訂閱流行色情雜誌有後延相關性(r=.44)。
學者在總結時提到,「色情對戀愛關係及長期委身關係的影響強烈」,這影響是建基於穩固的理論,又得到設計良好的實驗所證實,數據結果相當一致。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雖說色情使人學到更多性技巧,但也同時學了暴力和貶抑女性的行為;設定了人對性愛的情節;增加不公平的比較和不忠的機會。這些影響整體地傷害戀愛及婚姻關係,增加離婚的可能性。
如果色情「傷害」了婚姻關係,政府應該禁止它?英國政府曾提出觀看色情的實名制,嘗試提高觀看網上色情的便利門檻,亦降低未成年者接觸色情的機會,從而邁向「免於傷害」。儘管計劃已被擱置,但不能不說是一大嘗試。此外,作者又建議將關於色情的教育,置放於婚姻教育計劃之內,以提升對婚姻關係的保障。
參考資料:Rasmussen, K. (2016). A histor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of pornography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family researchers,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8, 173-191. doi:10.1111/jftr.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