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隻稱霸女子組 跨性別泳將屢破記錄奪冠

(文:梁海欣)

近日,美國賓洲大學跨性別泳手莉亞湯瑪斯(Lia Thomas)屢破女子組記錄,惹起熱議。莉亞湯瑪斯為一名生理男性,以往曾三季以威爾湯瑪斯(Will Thomas)於男子組作賽。自小已是男子游泳健將的湯瑪斯,健碩身材早已成形,按照規例,只要完成了一年的睾酮(男性荷爾蒙)壓抑劑,便可以女性身份作賽。這個條件充分嗎?對生理女性公平嗎?

有報導指,莉亞的隊友更是敢怒不敢言,因為她們正在活在一個跨性別權益至上的文化當中。匿名隊員指,如果說出真心話,則有機會影響畢業後的求職機會。

選玩具的實驗:性別偏好自嬰幼兒起已展現

(文:招雋寧)
兩性的差別是一個多面向的發展過程,受著生理、社會建構、教育與認知等影響。

但亦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有說,兩性的分別是單由成人社會建構出來的。生理上的兩性分別不足為道,而心理性別則純粹由父母、老師、其他人所集體訓練出來。隨著這種「訓練」轉變,人的性別身份就會隨之而流動、轉變,並與生理無關。

講一聲真話好不好 跨性別未必是天生 澳洲臨床心理學家說實話遭投訴

(文:梁海欣)「今年年初我被投訴——作為臨床心理學家,這是我執業45年來的第一宗。」

「但自從2014年左右,我留意到14至20歲生來是女性、報稱經歷性別焦躁及渴望跨性的孩子上升,她們通常是要求同意她們開展異性荷爾蒙治療。」

「有些孩子在網上閱讀相關資訊後,只是在最近幾個月經歷過性別焦躁,便來診所(尋求跨性治療)。」

今年年初,擁有超過45年經驗的資深性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桑德拉.佩托博士(Dr Sandra Pertot)在網上廣播(Podcast)分享她對性別焦躁症(gender dysphoria)的複雜性的看法,當中包括以求助人為本(client-focused)的治療方針,卻遭到當地跨性別團體的投訴。[1][2]該跨性別團體不滿佩托博士的看法,並直接挑戰她的專業——他們向澳洲心理學會作出正式投訴,而非私下聯絡佩托博士交流意見。澳洲心理學會最終判投訴不成立,因為對於任何政策(包括跨性別的政策)的反對意見都應該有被聆聽的機會。

本文將討論以下問題:
– 為何說實話要遭投訴?
– 2014年澳洲發生了什麼事?
– 什麼是對經歷性別焦躁孩子最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