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搞錯「食色性也」的意思了!孟子沒有說過!

梁海欣(項目幹事)

最近東網報了一宗新聞,標題為《酒店露天浴池戲水 情侶不禁上食下品 纏綿舉止盡收網片》,內文第一句為:「孟子千古名句『食色性也』,放在如今世代仍然適用,但古人仍借後句『君子好色不淫』警醒世人,雖則好色乃人之天性,仍要懂得拿捏尺度,方不失道德。」不禁令人再次汗顏!其實「食色性也」並非出自孟子之言!

「食色性也」的由來:告子與孟子的對話

「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四)》,是告子的看法,並非出自孟子之口,〈告子上〉是記載告子與孟子討論關於人性問題,當中涉及對「性善」和「仁內義外」或「義內」的爭議,孟子未有就「食色性也」作仔細回應及討論。

其實告子是什麼人來的呢?洪子雲博士在《中國人的家庭智慧》第十三章指出,告子是其中一位與孟子對話的人,告子對人性看法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看法,即單單以自然生物性看人性,故認為人性沒有所謂善惡之別,就如食慾和性慾都只是人性自然現象,沒有善惡之別,「食色性也」這說話反映當時人一般的看法。

那孟子是否同意「食色性也」?他對此有什麼看法?

這段落的前面是《孟子・告子上(三)》,內容提到孟子與告子討論到什麼是本性。孟子對於告子對本性的看法提出疑問,並欲指出狗性與牛性,牛性與人性是不同的。

孟子如何看人性?

洪博士在《中國人的家庭智慧》第十四章中提到:「儒家不會否定食慾和性慾為人性的一部分,但亦不會認為是人性重要部分…… 儒家不否定性慾是人性和大自然秩序的一部份,但強調不可忽略人的道德性,儒家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強調人禽之辨。」而孟子討論人性時,強調人禽之辨在於人有性善。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離婁下》

洪博士解釋,這話的意思是人禽之間的分別的確很少,一般人容易忽略它,但君子便會好好保存和培育它。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孟子.盡心上》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
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相信大家都有讀過孟子的「四善端」和他對人禽之辨的看法。就是與禽獸不同,人有道德之心,並且在加以培育後,可以發揮出仁、義、禮、智,這四種可貴的美德。

孟子沒有否定人喜愛美食和美色,但絕不會停留於此,更不會認為人因此便可以放任自己的食慾和性慾。反而,孟子相信人禽之辨,人的慾望需要有道德規範,君子的道德品格和良心更為重要。

「所以傳統中國的學者所主張的不是性禁忌,但亦不是性解放,而是認為人的一切慾望都需要有道德規範管束,才是最恰當地表達人性的一面,否則人與禽獸則沒有分別。」《中國人的家庭智慧》頁100

書目推介:《中國人的家庭智慧》
售價:港幣75元*(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原價為港幣88元,經本會購買可獲八五折優惠。
有興趣購買者請與鄭安然先生聯絡(電話 3165 1858或電郵 oycheng@scs.org.hk)。

參考:
酒店露天浴池戲水 情侶不禁上食下品 纏綿舉止盡收網片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705/bkn-20220705201621571-0705_00822_001.html

孟子·告子
https://baike.baidu.hk/item/%E5%AD%9F%E5%AD%90%C2%B7%E5%91%8A%E5%AD%90/6810339

孟子 告子章句上(四)
https://blog.xuite.net/cyl401106/twblog1/137782973

洪子雲(2021)。《中國人的家庭智慧》。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