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推翻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dna-3539309_1920何謂天生同性戀?在生物學的世界,天生包括了確認基因的影響,令到荷爾蒙、腦部等部位受到某種改變,引致生來就受同性吸引。這種生理機制的確立,意味著幾乎毫無例外地會是同性戀。

直到今日,這個先天的機制仍然謎團重重。下文將解說近日最新研究,回答這些問題:

  • 檢驗基因,可以確認一個人的同性傾向嗎?
  • 如果有同性戀基因,會有家族遺傳嗎?
  • 同性戀是完全天生的嗎?
  • 同性戀的相反是異性戀嗎?
  • 與同性戀相關的基因,同時影響身體甚麼部份?
  • 有同性行為的人,與哪些性格特徵相關?

研究尋找同性戀的遺傳標記

剛過去的八月,一群科學家透過基因圖譜,證明單一的同性戀基因並不存在,他們的發現亦擊破了「同性戀完全是天生」的說法。

這次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研究,其運算囊括了超過47萬人的基因圖譜。他們都是來自英國、美國兩所基因技術公司。在這47萬人中,4.1%男性和2.8%女性聲稱自己曾有同性性行為。

這研究是如何進行呢?科學家運用了GWAS技術。GWAS一般用作檢驗先天疾病的基因定位,是至今最便宜、運用日趨純熟的技術。

研究人員查找所有基因圖譜,在聲稱有同性性行為的一群人中,找出只有這群人共有、獨特的遺傳標記。若果凡有同性行為的,都有該遺傳標記;或愈多同性行為的,遺傳標記愈重複或愈明顯,就意味標記與「同性戀」高度相關。

倘若成功找出高度相關,往後人們就可以透過檢驗該基因段落,就能確知一個人是否同性戀;亦都可以知道同性戀的基因與甚麼生理機制互動,如何運作使人天生成為同性戀者。

同性行為只有一部份是受到基因所影響

這次研究相當嚴謹。科學家完成47萬個樣本後,再以同樣方式,在美國和瑞典找出另外萬五人的基因圖譜,重複實驗,看看會否得出相同的結果。此舉為滿足科學「可重複驗證」的重要而基本的要求。

最後,科學家成功找出總共五段「基因」,顯示與同性性行為有關。五段中分別有兩段在男女都有,兩段只與男人有關,一段只與女人有關。

GayGene2在GWAS技術裡,只找到「相關」並不足夠,還要知道「有多相關」。過往要確認一個狀態是否先天,相關度能達到0.98、0.99998等接近1的數值。相關數值為1的意義是,一旦有這種基因排序,獲得例外的結果的可能性相當少。而這就稱為「先天」。

這次科學家證實了基因段落與同性性行為的相關數值為0.63,與1有相當大的距離。引用學者的說法:「同性行為只有一部份(partly)是受到基因所影響。」因此,我們沒有辦法透過檢驗基因確認同性傾向;同性戀亦不會家族遺傳。

沒有「一條過」的同性戀基因

五個基因段落,各自與同性性行為有些關係。情形就像一條穿州過省的極長路軌,專家用科技確認了有五段路軌出現古怪,不過個別段落的影響有多大、如何影響行駛,則有待研究。

所以,科學家肯定一個事實:沒有「一條過」的同性戀基因。

併合誤差而言,同性行為只有5%是「先天」,在特定的條件下,最寬容地說都只有30%是與先天有關。那麼同性行為至少佔七成受先天以外的後天因素所影響。

這次研究可以說是否定了同性戀的「完全天生論」。科學家建議研究社會文化和生理機制是如何互動地令人成為同性戀。

推翻橫行七十年的單軌光譜假設

過去,性學家認為性傾向是一條單軌的光譜。有些人在軌道的盡頭,是100%同性戀,有些人卻是由20%同性戀和80%異性戀所組成。這觀念也催生出「從性愛試出性傾向」的青少年性教育。

這次科學家徹底推翻「單軌光譜論」。從他們的基因相關度研究發現,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基因之間的差異並無連續性。沒有按比例而漸進的基因排序。

在異性戀的另一端盡頭,並不是同性戀。

研究推翻了著名性博士金賽在上世紀50年代所制訂的金賽量表(Kinsey Scale)——由0至6分、一端為異性戀,另一端為同性戀的單軌量表。他的追隨者對性傾向結構的思考,「零分重作」,科學家建議可以視同性戀和異性戀為兩條分開的路軌。

Kinsey_Scale-ch

那些基因竟與嗅覺和禿頭有關

研究人員重複實驗,結果只能找到相同的三段基因。女性的那段,以及男女都有的其中一段,在重複實驗時查不出來。亦即是說,男性的同性性行為與天生有些關聯的證據更強,因為在不同國籍的基因樣本裡,反複驗證下仍能找得出來。

與以往想像有所不同的是,這些找到的基因段落,全部都不屬於第廿三對染色體,即性染色體,反而與嗅覺和禿頭的基因有關。

只在男性身上找到的兩段基因,一段主管嗅覺,控制人對某些氣味的敏銳度;另一段基因決定男人是否禿頭,即與男性荷爾蒙的調節有關。到底嗅覺和性荷爾蒙調節實質上怎樣令人更傾向參與同性行為,則有待研究。

與孤獨、愛冒險、精神病均有基因關係

科學家又把那些基因與人類其他的行為特質進行比較。他們發現那些基因,與孤獨感、愛冒險、對體驗新事物開放這三種性格有關;又與「血清激素結合球蛋白」的基因有關,這蛋白影響著人患上抑鬱、精神分裂等精神病病。

自1973年,同志政客花了不少氣力將同性戀與精神病脫勾,這次竟在基因關聯上顯示關聯。在這政治正確的氛圍下,這群科學家在文獻裡補充,「我們強調,(精神疾病)背後與基因相關的因果過程並未清晰,可以是由一些處境因素所產生,例如對參與同性性行為者的偏見,或其他可能性……」

GayGene1延伸閱讀:《首個大規模GWAS研究

【47萬人基因研究】證實同性戀至少七成後天 推翻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 有 5 則迴響

  1. 單一基因不存在而是多個基因存在反而是證明同性戀是先天影響的因素,因為這證實遺傳確實影響性傾向,而且不像單一基因可以經由基因工程移除胚胎該基因這麼容易,多基因的移除是不可能的,會導致多種嚴重疾病的產生而有嚴重道德疑慮,該研究證實了同性戀與先天遺傳的關係密切

  2. 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原本就符合多基因遺傳的模型,該實驗結果證實了性學鼻祖的性傾向光譜假設有實證上的根據,且是遺傳學的根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