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支持LGBT跨性別學者改變想法 倡為「後跨性別人士」提供適切醫療服務

(文:梁海欣)
一個著名支持LGBT加拿大約克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金農·麥金農 (Kinnon MacKinnon) ,在 2022 年 11 月 21 日舉行關於「轉回原生性別(gender detransition)」的研討會上發表講話:「當前的性別關懷模式確實需要進行調整,以承認和解決後跨性別人士的需要。」麥金農本身是一名跨性別人士,原生性別為女性。他曾在2017年時表示,認為「後跨」的話題並不重要,但現在他提倡要為後跨性別人士提供適切醫療服務,以及其他專家也當認真地關注這些情況。

英獨立調查檢討跨性別醫療及荷爾蒙治療

(文:招雋寧)

英國政府醫療部門NHS委託兒童臨床心理學家Hilary Cass博士進行獨立調查,檢討給予性別不一致狀況的青少年和兒童的醫療服務。她在2022年2月發表了中期報告,檢討當時的服務有何利弊。本文嘗試簡述去年的報告摘要和建議。

澳洲墨爾本中學生自認是貓 學校支持其選擇

(文:梁海欣)

根據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及郵報(Daily Mail) 的報導,澳洲墨爾本一名不懂說話(non-verbal)的8年級女學生(約為香港中三學生)自認是貓, 並獲得學校的支持。有一些女學生在校內用四肢走路,視手為貓爪,又用舌頭舔手。甚至有學生在裙子後方剪出一個洞,以留有想像空間幻想自己有尾巴。對於質疑校方支持學生自稱為貓的做法,校方指他們總是按各個學生的獨特情況作出安排。

性別焦躁患者8年內急升10倍:芬蘭醫學權威概述當地近況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每年發表的《全球自由度報告》,芬蘭是全球最「自由」的國度。在「自由之家」的評分標準下,「自由」意味著激進的性別政策。

近日,該國最大性別診所的首席精神科醫生Dr. Riittakerttu Kaltiala在報章談及該國性別焦慮患者的概況,以及性別政策的看法。在終審法院作出關鍵性判決,使本地的性別承認政策大幅度地寬鬆化的當下,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不想用男仔名叫女仔 英教師遭無理解僱

(文:梁海欣)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於去年十月報導,英國一名小學教師因為不想用男生名字呼叫女生,而被指違反校內「認同跨性別政策」(“transgender affirming” policy),繼而遭受解僱,教師決定要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

香港性文化學會對變性人改身份證性別案的聲明 輕率打開潘朵拉盒子 深遠影響誰人來承擔

2023年2月6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由女轉男的變性人在保留子宮和卵巢的情況下,仍可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案件編號:FACV Nos. 8 & 9 of 2022 ;訴訟各方:TSE HENRY EDWARD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Q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 法庭認為,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是用於核實身份,而非確立法律上的性別;要求變性人接受完整變性手術的規定違反人權。我們對這裁決深表質疑,認為法官所提供的理據有欠充分,他們對「人權」的理解也遠離香港社會和文化的現實。(有關論據將會以文章和講座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