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信經?】美國路德教會誦讀LGBT版本《使徒信經》 耶穌有兩個父親 聖靈是彩虹色的 被批異端

(文:梁海欣)

美國埃迪納社區路德教會(Edina Community Lutheran Church, ECLC)於今年同志驕傲月主日崇拜時,該會牧師安娜·赫爾根(Anna Helgen)帶領全體會眾誦讀由《使徒信經》改編而成、LGBT版本的《閃耀信經》(Sparkle Creed)。內容提到上帝是「非二元性別的」(non-binary)、耶穌有「兩個父親」、聖靈是「彩虹色」的,被基督教領袖及網民批評為「偶像崇拜」、「異端」和「假先知」等等。

今年6月25日,該教會在YouTube上直播崇拜片段,後來影片中誦讀《閃耀信經》的部分再被上傳到推持Twitter及其他社交媒體,遭熱議。

【左膠極致:我不是人類】英國有學生不認為自己是人類 自認是貓、馬、恐龍,甚至月亮 老師家長不敢質疑 恐錯失教導及醫治時機

(文:梁海欣)

倫敦西北部資深教育工作者凱瑟琳·比爾巴爾辛格校長 (Katharine Birbalsingh),於今年五月一場研討會中,提到英國的學校裡正在發生怪異事件——有學生不認為自己是人類,自認為是不同的動物,其中以貓為最普遍的。隨後,比爾巴校長繼續接受媒體訪問,提到當她提出公開質疑時,竟然有家長反對,認為她不應該對自認是動物的孩子作出質疑。比爾巴校長認為當老師和家長都不敢質疑孩子的想法,或會錯失教導及醫治他們的時機。

事源網上一段錄音流出,13歲女孩質疑同學不應自認是貓,遭老師責備,引發爭議。教育署介入調查,英國東薩塞克斯一所學校為著不妥當的師生討論而向家長道歉,但否認有學生自認是貓。

【反對兒童變性】荷蘭個案揭 服藥阻止青春期發育 不利往後變性手術

(文:招雋寧)

為何有些青少年主張服藥停止自己發育為男性/女性?為何要保持兒童時期的身體?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錯了,與心理性別不符。服食青春期阻隔劑,阻止身體性徵發育,從而令到自己「更不像」自己的生理性別--並非更像另一性別。若要「更像」另一性別,他們長大後就可以進一步要求進行整形手術。

荷蘭的整形手術醫生Vera Begenborn與團隊曾在2016年發表論文,提到一位18歲少年進行陰道重置手術。手術是用部份結腸來模擬陰道,卻因為來自自身的大腸桿菌而令器官衰竭,在深度治療下過世。

事主年幼時一直注射青春期阻隔劑,其陰莖發育不良,缺乏陰莖組織,固此最後採用了結腸組織。結腸組織是令他被細菌感染的主因。年幼服用青春期阻隔劑,不必然有利往後的變性手術。

FIFA女子世界盃運動員Quinn:我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我的代名詞是「他們」

(文:梁海欣)

加拿大運動明星27歲的奎因(Quinn)成為了首個參與FIFA女子世界盃的非二元性別者及跨性別人士。2020年9月,奎因出櫃為非二元性別者及跨性別人士。2021東京奧運,奎因於女子足球比賽中奪得金牌。資深傳媒人皮爾斯·摩根(Piers Morgan)質疑:「怎可能是跨性別人士?根本就是生理女性與生理女性比賽。如果她不是女性,那為何她在參與FIFA女子世界盃?」

甚麼身份不可以跨?論跨族裔主義Transracialism

(文:招雋寧)

若你素來閱讀《香港性文化學會》的資訊,肯定聽過不少跨性別(transgender)。它是指人認同自己生理性別以外的另一性別,或其他第三、四種……性別。它既是自我心理上的認知,也在政治層面要求他人承認。

跨族裔(transracial)類同。它是指人認同自己為與生俱來的另一個族裔,不單是喜愛某種文化、歷史,更加要否定自己原有的生理和歷史事實,在身體和社會政治層面變成「自己所選」的那個族裔。

就近年的例子可見:生為高加索白人Ja Du,在媒體上公布自認為菲律賓裔;另一位白人Rachel Dolezal或自我認同為非裔(引起「扮黑人是羞辱黑人」的爭論);混有拉丁、南亞血統的Raquel Saraswat自認為白種人;還有最近在韓風盛行之下,白人Oli London自認為韓裔。

【後悔變性】美國少女米洛14歲開始變性 16歲做跨性別紀錄片主角 23歲後悔變性:影片不堪入目,不想再看

(文:梁海欣)

美國少女米洛(Milo)在2016年參與拍攝MTV跨性別紀錄片,擔任六位主角之一。影片宣揚變性的好處,推動跨性別運動,但如今主角之一卻說她後悔變性了。服用睾酮令她髮線後移、肥胖、變醜、聲線低沉、滿面鬍子,她甚至切除了乳房及子宮,她原本以為做男人可以令她快樂,然而,她發現變性沒有解決她的問題。因著變性所帶來的嚴重健康問題,今年6月米洛已停止使用睾酮,並重新使用女性身份生活。

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文:招雋寧)

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自稱「酷兒醫生」的美國外科醫生Blair Peters在影片中透露,正為未步入青春期的兒童進行變性手術。

https://twitter.com/4th_WaveNow/status/1678065148936765440?s=20

「這是個十分複雜的事件。我認為隨著個案愈多,在未來5至10年我們肯定能夠知道到更多。」

兒童被視為身體性徵和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個體。在個體未有能力在完全知情的狀況下,被專家引導作出不可逆轉的手術決擇,倫理上受到咎責,極為爭議。就如2023年5月Gallup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認為變性道德不當的民意隨年漸增。

大型前跨性別人士研究:近半表示強烈或非常強烈後悔變性, 過半表示醫生過份強調變性好處

提出速發型性別焦躁(ROGD, rapid onset gender dysphoria)的醫生學者Dr. Lisa Littman在2021年發表研究,深入探討一百名前跨性別人士(detrans,或稱後跨性別人士)的故事。他們曾經有性別焦躁,嘗過藥物及變性手術後,選擇終止及/或逆轉變性程序,轉回原生性別。

英國首相辛偉誠:所有女人都沒有陰莖 惹跨性別群體不滿

(文:梁海欣)

今年四月,英國首相辛偉誠在一個訪間中指出100% 的女人都沒有陰莖。這是在工黨黨魁克萊爾·斯塔默(Sir Kleir Starmer)表示99.9% 女人沒有陰莖後,有記者訪問辛偉誠後得到的回應。辛偉誠對跨性別議題的立場鮮明,在另一短片中,辛偉誠揶揄自由民主黨黨魁愛德·戴維(Sir Ed Davey)忙碌於說服所有人相信女人是有陰莖的。辛偉誠:「你們都知道我全力支持所有人都應該修讀數學科直到18歲。但看來我們都需要修讀生物學到18歲!」

你有聽過「內褲天花板是強姦」嗎?女同性戀者反對跨性別人士的性暴力

(文:梁海欣)
LGBT四個字母經常放在一起,但原來L(女同性戀者)和T(跨性別人士)之間的矛盾日漸加劇,當中發生了什麼事?

女同性戀組織「女同性戀站出來」(Get the L Out)曾發表研究報告《女同性戀者從零開始:跨性別主義如何侵佔女同性戀者的身體》(Lesbian at Ground Zero: How transgenderism is conquering the lesbian body),嚴正指出「內褲天花板是強姦」(Cotton Ceiling is rape),女同性戀者反對酷兒理論及「跨性別女性是女性」之說法。在跨性別主義橫行下,女同性戀者備受壓力,更受到跨性別人士的性暴力,被逼接受與有陰莖的男人(自稱跨性別女性的男人)發生性行為。

一、什麼是「內褲天花板」?
二、女同性戀者的心聲
三、女同性戀者與跨性別人士,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