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美國社會通過同性婚制後,愈來愈多人支持不限人數的婚制。民調公司蓋洛普的追蹤調查顯示,認為多夫多妻制(polygamy)道德上可接受的人,由7%(2003年5月)上升到23%(2022年5月)。研究顯示,美國民眾仍然認為「不忠」是不道德,但除此以外,其他傳統婚制的道德特質的鬆綁程度都急劇轉變:同性可以、離婚沒問題、私生子可接受等等。
這種趨勢可說是自然而然,因為支持不限性別的婚制所採用的理據,同樣能夠用以支持廢除其他限制,包括支持不限人數的多人婚制。
在Boise State University任教政治科學的Scott Yenor卻認為,接受多人婚制的人數不成比例地少。在婚制遭到許多改寫的今時今日,仍然有大批公眾(75%)不贊成多人婚制,令他驚訝。理由是即使是歷史中最接受同性戀的文化,都沒有將之視為婚制。即使是被認為「最為恐同」的聖經中,都出現不少一夫多妻的宗教人物,沒有被擊殺和貶斥。現在有了同性婚制,反而一直在歷史之中獲默許的多人婚制,卻沒有得到相等程度的鬆綁和包容。
Yenor認為,改革婚姻的人巧妙地首先爭取公眾認可同性婚姻,而不是多人婚制。同性婚制重新定義了婚姻的目的,目標由關乎孕育後代為先,轉化為成人的自我實現。這種改革為婚制種下了「自我實現」的種子。然後,他們才轉而爭取多人婚制。
事實上,多人婚制並非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是指一個男人,與多個女人,各自有多段婚姻--男女之間的婚姻。一夫多妻婚姻內的女人和女人之間,並無婚約。
多人婚制是一群人,不分性別和人數,彼此之間有婚約和性關係。在婚姻以外的這種關係,一般被稱作多人雜交。在多人婚制內,就是合法的集體性結合和生活安排。
Yenor分析,現在美加正小心翼翼地朝著承認多人戀愛為婚姻關係的路徑出發,這包括了猶他州將重婚改為輕罪;麻省將民事結合擴大到三人以上;孩子可以在法律上有多於兩人作為家長等等。這種改變與早期推動同性婚制的做法,如出一轍。美國最高法院就同婚最重要《Obergefell v. Hodges》案件中,法官亦提到現時要考慮「為何婚姻關係必須要排他」。司馬超之心,路人皆見,那等同在問:為何婚制不能多人?
那些反對多人婚制的理由,包括了成為人口販運的藉口、與亂倫或虐待有關聯等理由,在法律上面往往都會因為「不一定如此」,「要確立他們相愛」等理據,而經不起司法機關的審查。換言之,Yenor認為這些理由都無助於在法律層面反對多人婚制。
他認為,說到底應該重申男女、二人婚制的真正意義--有利於生育和撫養孩子。多人婚姻不利孩子成長,亦不利有利幼童成長所需的婚姻和諧。
此外,合法意味著推動人去做。Yenor分析,多人婚制的合法,滿足男人可以與多個女性發生關係的渴望,而無需承擔過多責任。相對而言,一般男人反而極抗拒女伴與多個其他男人發生關係(即戴綠帽)。提倡多人婚制是有利男性的個人慾望,「而出眾的男人就更有著數」,做成不平等。這個論據或許有望在平等主義和常識之下,獲得掩護。一夫一妻制則完全回避了上述的陷阱和麻煩。
延伸閱讀:
Yenor, Scott. (April 19, 2023). Polygamy (or Something Like It) Rises. Public Discourse. https://www.thepublicdiscourse.com/2023/04/88190/
https://news.gallup.com/poll/117328/marriage.aspx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