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研究員)
英國政府醫療部門NHS委託兒童臨床心理學家Hilary Cass博士進行獨立調查,檢討給予性別不一致狀況的青少年和兒童的醫療服務。她在2022年2月發表了中期報告,檢討當時的服務有何利弊。本文嘗試簡述去年的報告摘要和建議。
獲檢視的問題範疇可說是相當複雜,其中包括了醫護專業的診斷、程序和服務的結構,亦都涉及性別不一致近年的速發特質--其背後成因未明和突發性,亦都非常婉轉地提及(跨性別政治運動的)文化衝擊。
近年有更多兒童和年輕人被轉介到性別認同發育服務,輪候需時。部份輪候者在等待期間,精神狀況已經變差。Cass見到那些需要服務的青少年的心理社交和精神健康情況,比以往所見的更複雜;其中最大的群體屬於青春期階段的少女。可是過去獲得最為豐富的臨床資料,卻是來自幼年男童的性別不一狀況,而不是青春期少女。速發的性別焦躁現象本身衝擊了醫護體系。
接受服務的青少年可能介乎18、19歲的關鍵時刻,卻又會被轉介至成人個案,重新處理。此等服務的結構亦需要獲得改良。一旦接受服務者獲悉為性別不一狀況,就會出現好像「性別不一的問題就轉介到Tavistock吧…」的說辭,從而忽略了他們其他精神和心理狀態的照護需要。
服務隨著複雜的需要而改良和開發,可是新療法的成效、方式和副作用還需更多考證。
據報告所述,對於感到性別不一致的兒童和青少年的現況,醫學專家現階段仍沒有斷定哪一種應對方針,對他們的發育、社交和心理為最有利。在業界中亦未能公開討論,調查專員認為這阻礙了清晰指引的開發。在缺乏指引及「社會的脈絡」(筆者推測此為跨性別的政治運動的婉述)原因,從事此領域的醫護工作受壓,離職者亦顯著增多。
Cass特別提到醫護採用「未可質疑的心理性別肯定照護方針(unquestioning affirmative approach)」感到壓力。
報告比較了英國與荷蘭兩地所提供的服務的異同,尤其在使用青春期阻隔劑的方針之上。在此不贅。
尋求服務的人似乎正尋求阻隔劑作為速效的靈丹妙藥,一旦獲得藥物後,會見醫生的次數比以往更少,而不是更多。不論是英國,還是全球情況皆然:長期追蹤兒童和青少年所獲得的服務--包括改造身體及後悔而變回原生性別--的數據很有限。
只是,在當時未有充分實證資訊下,中期報告仍未就使用男女性激素阻隔劑與否作出定論。
中期報告提出一系列暫時的建議,在此未會盡錄。除了改善醫療系統的結構外,其餘的主要部份都關乎青春期阻隔劑的運用:
• 要為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方向,在業界之中取得共識,並開發指引
• 使用荷爾蒙療法的人,需要經過身體、精神、發育和心理社交的全盤審視,並讓他們全面知情,這包括了提供清楚的文件顯示治療的副作用和長期後果
• 作出改變一生的決定,除了負責用藥和做手術的人外,主診的醫護專業需要有額外的責任
2023年初Cass曾向NHS發信,要求確認受助群體的性別、年齡和接受哪種服務等最新的背景資料,又提到至今有20%接受服務者,正接受荷爾蒙治療。檢討報告計劃於2023年尾發表。
在中期檢討後,專提供性別認同服務的Tavistock診所又停止營運;跨性別運動如心理性別的承認法在蘇格蘭議會中推展得如火如荼,卻又被英國國會史無前例地阻截了。報告將處於整個跨性別社會運動的大脈絡之下,仍在發酵之中。
資料來源:
H. Cass. (Feb 2022). The Cass Review. Independent Review of Gender Identity Servic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