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人類是具備性意識和性能力的動物,哪裡有人的活動,哪裡有性。現今人類發展出相當倚賴網絡科技的生活,性也在其中。
位於印度的資深駐院精神科醫生Pritha Roy在2020年發表期刊,透過文獻回顧的方式,整理出網絡色情資訊對正值青春期的人的影響。
人「性」受多因素影響 色情最為廣泛
人類早在三歲時發展性屬身份,確立自己的男或女,隨之建立性別的社會角色和行為。這個過程受到天生的基因和激素所影響,亦受個人特質、親子關係和朋輩所左右。現時最影響人「性」的,莫過於充斥性意識的媒體。
色情資訊載有祼露性器官的性行為,經常有性器官的大特寫,以及以挑起人的性慾作為基本目標。學者認為網絡通行,使色情資訊在今天廣泛地形塑人對性的信念、取態和行為。
色情改寫腦運作 情形貌似吸食海洛英
Roy作為精神科醫生,花了不少篇幅解釋觀看色情怎樣改變腦部操作。
複雜事情簡單說:
-
觀看色情改寫腦部的獎賞機制。這機制本身幫助青少年去學習和成長,過度受刺激卻會導致人變得更衝動
-
學者引用一個磁力共振的實驗指出,長期觀看色情的人,腦內某些部位的灰質減少、活躍程度和連結亦減低(值得注意的是,吸食海洛英的人的腦部有同樣的情況。)。這代表人對於性刺激的敏感度降低,需要尋求更大刺激
-
青少年腦部控制認知的部位還未成熟,但情緒的部份卻往往是很早就變得活躍,認知和自控能力卻追不上情感的風暴
在長期接觸色情的情況下,青年情感豐富,容易衝動卻難以控制,需要尋求更大刺激才滿足……幾項腦部的運作使青少年更易沉溺色情,並投入高危的性行為。
色情強化對女人的刻板印象
Roy評價青年在色情資訊裡所學到的有「誤導」的成份。具體來說亦即是以為現實的性關係是隨便的,愛情都是以身體接觸為先的,多於情感連結的關係。
色情的劇本裡,女性的「性物化」亦與現實不符。這強化了觀看者對於女性身體的形態、性行為表現的看法。
觀看色情頻密度與他們對於婚前性、婚外性和輕率性關係的取態,均呈正相關。
學者引用了不少研究,歸納出色情資訊影響人的價值取態的結論。
至今的主流證據顯示色情對青少年有害
怎樣的價值觀,就促使怎樣的行為。
縱然有一個研究發現觀看色情與高危性行為無關,不過Roy所引用的其他好些研究均顯示兩者相關,包括有觀看習慣的青少年首次性行為年齡較早,參與放任或高風險性行為比例較多。
此外早前已有研究詳細分析,色情與侵略、性騷擾和性暴力是如何相關的。並不是所有色情觀看者都會變得暴力,當中還涉及一些中介的風險因素。但無論如何,色情資訊作為一個成因是逃不掉的。
觀看色情資訊除了改寫人的性行為習性,它本身亦影響人際關係。Roy引用研究表示,觀看色情愈多,人與人的社交互動連結愈少。不論是在學校、家庭、社會或是宗教層面,都受到影響。亦有研究顯示,觀看習慣與一些抑鬱症狀、情緒失調相關。
色情利弊,學界爭論不少,例如是否有利伴侶的性關係。但是單就青少年這個群體來說,Roy認為「現時在學術和文化中累積的的主流證據再次顯示,青少年觀看色情帶來有害影響。」
怎樣幫助受色情困擾的青少年
事實上,要與青少年同行本身就是挑戰,要處理色情和性的敏感話題就更不容易。
Roy鼓勵幫助者在了解對方的宗教、文化和傳統規範背景下,盡量避免加劇對方的羞恥感,盡力支援,營做一個可信任的環境。
學者列舉了一些心理治療方法,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和現實治療法等。然而這些都不是一般人懂得的。
幸好他亦有舉出一些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預防方法,包括鼓勵師長開放地溝通,談論上網習慣和性行為的事。學者鼓勵要讓學校一起介入,並開發多些以家庭為基礎、或以學校為基礎的項目,減少人們接觸色情資訊。使用過濾軟件、限制網域等都是好方法,Roy在不同部份都曾提出這做法。最後他又呼籲同道要修改網絡色情的監管和法例。
現時何為「過量」觀看,怎樣界定「沉溺」,都因種種原因(包括性政治)而未能有科學和權威的界定。正因如此,Roy認為精神科業界的角色更為關鍵,保護青少年,免受色情所禍害。
參考文獻:
Roy, P. (2020). Internet pornography usage among today’s adolescen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sessement, and management. Indian Journal of Health, Sexuality & Culture, 6(1),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