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新西蘭舉重運動員哈伯德鐵定成首位跨性別奧運選手
(文:陳婉珊)八年前變性並轉到女子組作賽的新西蘭跨性別女舉重運動員哈伯德(Laurel Hubbard)據報受惠於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新政策,鐵定成為首位跨性別奧運選手,更有力問鼎獎牌。然而卻引起對女運動員不公平的爭議。
(文:陳婉珊)八年前變性並轉到女子組作賽的新西蘭跨性別女舉重運動員哈伯德(Laurel Hubbard)據報受惠於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新政策,鐵定成為首位跨性別奧運選手,更有力問鼎獎牌。然而卻引起對女運動員不公平的爭議。
(文:陳婉珊)現年80歲的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因為論及跨性別意識形態,被美國人文主義協會遞奪25年前頒予的年度人文主義者獎項。然而道金斯毫不在乎…
(文:陳婉珊)聆聽過女性的聲音後,2006年《日惹原則》的聯署者溫特穆特(Robert Wintemute)今天的態度180度改變,開始質疑歐洲各國近年的跨性別法例是否應該通過,甚至進一步質疑2004年英國訂立的性別承認法…
(文:陳婉珊)…「所有研究都沒有控制組別,且是觀察性研究,並且所有結果的確定性都非常低。」報告警告,「必須權衡治療的任何潛在益處,和這些治療很大程度上未知的長期安全性風險。」
(文:陳婉珊)2020年全世界也在新冠肺炎陰霾的籠罩之下,英美兩國所遭受的疫情肆虐更是慘不忍睹。然而跨性別運動在這兩片土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標誌性發展…
(文:陳婉珊)也許,支持民事結合並不必然與天主教教義本身有衝突,然而,再根本地,民事結合是阻擋同性婚姻的可行方案嗎?相信極成疑問……英國就是最好的例子。英國的公民伙伴(civil partnership)在福利與責任上與一般婚姻並無二致,但訂立後不足十年,英國便制度化了同性婚姻…..
(文:陳婉珊)全書共11章,由近代美國青少女成長的環境說起,為突然急速上升的,向性別診所尋求變性藥物的現象,提供一點背景資料。而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的興起,令人輕易在網絡吸引大量注意力,做就極具影響力的跨性別青少年模範…
(文:陳婉珊)去年(2019年)10月,一份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刊出的研究顯示,性別重置手術(變性手術)有助改善跨性別人士的精神健康。該研究獲媒體廣泛報道。可是基於眾多質疑,期刊編輯重新評估該份研究,到今年(2020年)8月初,期刊刊出修正啟示,研究員亦承認進行變性手術者,比沒做變性手術的跨者「更可能因焦慮症而接受治療」。
(by Kai-man Kwan) In this essay, I am going to evaluate Gorsuch’s major arguments… then we can understand Justice Alito’s harsh criticisms of the majority judgment…
(文:陳婉珊)日前,英國名作家羅琳再度捲入「恐跨」的抨擊,不單止在電影裡飾演哈利波特的影星丹尼爾點名批評羅琳,連飾演女主角妙麗的愛瑪也不點名公開支持跨性別權利。6月10日,羅琳在網站發表長篇自白,除了解釋她捲入跨性別爭議的因由外,亦縷述她曾經歷家暴及嚴重性侵犯的經歷,因此她體會到女性專用空間,對弱勢婦女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