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生BL上腦看男教師為CP?談談性化如何損害純友誼

(文:梁海欣)

在Instagram school.secrets (校園秘密)裡,有一個帖文懷疑是女中學生的投稿,內容關於她對於學校新來的兩位男教師之間有情侶關係的幻想,網民大多勸她別太多幻想,快回到現實。

為何女學生會有這種幻想?她只是特殊情況嗎?

在帖文的圖片裡也有提到「腐女」,也即是BL(Boy’s Love, 男男戀)著作的愛好者。她們鍾情於言情小說中的男男戀,因而對於現實世界中男人和男人之間較親密的舉動產生暇想也不足為怪。原本單純友誼之間的互動,被看為很曖味、有戀愛的味道、甚至是有性暗示的意味,這情況可稱為「性化」(sexualization)。

本文將引用美國一位文化及政治評論員麥卡利斯特(D. C. McAllister)的文章《如何停止性化一切》(”How To Stop Sexualizing Everything”),談談性化如何損害純友誼。

一)友誼(phileo)與慾愛(eros)之混淆:還記得路易斯的四種愛嗎?
二)有強烈情感可以是友誼,不一定是同性戀
三)多人婚姻也是今日人們失落純友誼的例子

BL能夠吸引讀者的三個原因:給不認識BL的你

(文:招雋寧)BL描述男性間的愛情。

它不是同性戀的紀實或愛情文學,事實上它是女性的愛情想像。愛好BL作品並以此為身份的群體自稱「腐女」。「腐」沉溺其中,自嘲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意味。

參與國際人文教育會議的演論者劉思睿訪問了十位BL愛好者,分析了她們的喜愛作品及閱讀BL的心理過程和動機。此外又分析兩本經典的BL作品《碎玉投珠》和《全球高考》,作為讀者受吸引原因的對照。

關於BL現象的二三事:匈牙利學者的文獻回顧

(文:招雋寧)匈牙利學者Ágnes Zsila及Zsolt Demetrovics就BL文化進行研究文獻回顧,檢視了近二十年的研究,疏理BL現象。

產生獨特愛好群體的BL文化
Boys’ Love(BL)發源於日本,是以兩男戀愛為主要題材的故事,載體以動漫為主。除了原創的故事,喜歡BL的群體也會以其他已有的動漫文本中的世界和角色,重新創作出屬於他們的BL故事。這些故事吸引的讀者,大多數是年輕的女性。

【脫腐】為何不再看兩個男人的戀愛——脫腐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文:招雋寧)話說在頭,筆者無意勸人脫腐,也沒有脫的秘訣。這篇訪問只是一個腐女的個人經歷。不是說以腐為傲嗎,為何要脫腐?「令我想脫離的,並不是BL故事本身。」BL滿足了女孩對愛情世界那種充滿創意、可控的幻想。過期腐女阿棍說,她想擺脫的並不是BL本身。「我當時上課,跟女同學閒聊,腦海都浮出BL的影像。」她真正想要擺脫的,是那些時時刻刻都侵入她腦海的畫面。在短短的半年的接觸初期,阿棍由BL小說、漫畫,到BL動畫,以至真人上演的男同性戀GV都瘋狂吸引了,深深地腐化過來。她覺得自己愈來愈沒心機與同學相處,一心只想「趕回家看BL」,亦都愈來愈難控制自己的思緒不去想BL。

【腐文化】過期腐女細數BL二三事

招雋寧(特約撰稿員)
筆者印象中,腐女討厭被描述。「腐女是……」的形容彷彿會褻瀆她們脫俗的傲氣。這次與腐女的訪談,她不停反複表達「只能代表我自己」、「不知會否得罪腐女群」、「我不知別人怎樣想」……這份謹慎似乎符合我的直覺。在一頭霧水裡,我覺得至少還可以來個不錯的總結:腐女這群體在渴望和尋覓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