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講黃色笑話】講性意味笑話或因無知、性觀念出錯、輕視性騷擾的嚴重性(內附親子對話小貼士)

(文:梁海欣、鄭安然)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 2023年3月

最近有老師及家長反映青少年常講帶有性意味的笑話,內容包括取笑他人的性器官大小,令人擔憂。有人以為講黃色笑話很小事,但真的嗎?講性意味笑話或因說話者的無知、性觀念出錯,或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性,對他人作出了冒犯、令人不安也不自知。甚至有研究發現,愈多黃色笑話的校園,令學生對生活愈不滿意,心理壓力愈大。原本講笑話,是想大家輕鬆開心,但黃色笑話卻帶來反效果。

本文將討論:
1. 講性意味笑話或因說話者的無知、性觀念出錯
2. 講性意味笑話或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性
3. 研究指愈多黃色笑話的校園,令學生對生活愈不滿意,心理壓力愈大

文件洩密:用藥阻青春期 牽起美國兒科學會爭議

(文:招雋寧)

《每日郵報》獨家報導,收到兒科專家組織的內部文件和網上對話,指控專業組織力推向跨性別青少年使用青春期阻隔劑,危害他們的健康。

專家組織對於是否要遵從心理性別肯定方針指引,使用阻隔青春期的藥物的做法,助青少年改變身體性別,產生內部的爭議。

內部文件透露,吹哨者為頂尖的兒科健康專家。他控訴美國兒科學會,為了推動用藥做法,刻意遏抑對此方針的批評和重新檢視程序。文件又洩露了好些學會成員抨擊療法劣質。他們促請學會跟隨其他各國更為小心的方針,以輔導和心理治療方式應對青少年想要改變性別的狀況。

國際欖球聯盟暫禁進入青春期後才變性的男跨女參賽

(文:梁海欣)

繼國際泳聯(FINA)禁止在12歲後或進入青春期後才變性的男跨女參賽,國際欖球聯盟(IRL)亦有類似決定。按照最新指引,在進入青春期後才變性的男跨女不可參與女子組賽事。此外,世界田徑總會主席高爾(Lord Coe)亦有意效法國際泳聯,研究相關政策。

在此指引下,男跨女運動員將不能參與今年10月在英國舉行的欖球世界盃賽事。聯盟將會再商議2023年的政策。

國際欖球聯盟在網頁中指出,進入男性青春期的人士身體在睾酮素的影響下大幅改變,其生理優勢於成年後持續,靠荷爾蒙抑制劑並不足以磨滅其效果。

國際泳聯為守護比賽公平性 禁止12歲後變性選手轉戰女子組

(文:鄭安然、梁海欣)

國際泳聯周日(6月19日)決定,由翌日起,不接受在12歲或已踏進青春期之後才變性的生理男選手參與女子組賽事。為了讓跨性別人士有參賽的機會,國際泳聯將舉辦公開組賽事。

一)為何國際泳聯有此決定?
二)支持者的聲音:公平!
三)反對者的聲音:侵犯私隱!歧視!

美研究發現:仔女步入青春期後 父母去學習性教育仍不算遲

(文:招雋寧)性教育的對象不一定是學童,也可以是父母。只是當子女都到了青春期階段,讓他們的父母學習怎樣做家庭性教育,還有用嗎?原來有的!在美國有好些是專為父母提供的課程。它們的目標是,透過改善父母談性和管教的能力,從而減低青少年進行的高風險性行為。因為親子關係本身,是許多偏差行為的保護因素。幾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從15年間的學術文獻中,抽出28項父母性教育的介入服務。它們的主要對象全都是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其中一大部份更是給16歲以上子女的父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