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性哲學──基督教性倫理的重建」課程

網上報名:https://bit.ly/3acAxRX
這課程的上一半已於8月20日順利完成,經過「中場休息」後下一半會於10月8日重新開始。在之前的五堂,我們介紹了相關議題並對中外的性解放思潮作出批判,並初步引介人格主義性哲學(Frankl) 的理念。在最後四堂,我們會進一步勾劃人格主義性哲學,與及建基於聖經和神學的基督教性倫理。

基督燈臺全球學院第三學期課程
「當代性哲學──基督教性倫理的重建」課程

主辦:香港性文化學會和基督燈臺全球學院合辦
語言:廣東話主講;普通話傳譯
方式:網上授課(zoom)
時間:香港時間──星期六晚9-11pm
日期:10月8日至29日(四課)

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

(文:梁海欣)

「伴侶不能滿足我的性需要,怎麼辦?要分手嗎?」
「沒有性行為、沒有性生活,會不會死?會不會生病?」
「為何我有SP(性伴侶, sex partner),又有召妓,但內心還是很空虛?」

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及性解放的思想對今日的性文化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然而,當年青人真的如此實踐性開放的生活時,卻是頭頭碰著釘,沒有得到那些思想所「應許」的滿足和快樂。為什麼呢?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呢?

本文主要參考郭偉聯博士的著作《情.慾.線:神學、文化與倫理析論》第三章,以(一) 拆解性壓抑的迷思,重申性自制的重要性; (二) 討論佛洛依德的性壓抑說對人的倫理道德抉擇的忽略;(三)以及尋索真正使人滿足快樂的關鍵。

如果不是阿嬌……

(文:朱小海)作為阿嬌(鍾欣桐)擁躉的我,對於阿嬌被偷拍一事,自然義憤填膺。大概因阿嬌的形象一向不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接獲有關的投訴已接近三千宗!這大概會成為打擊淫賤傳媒的重要一仗。不過我卻在想,如果受害人不是阿嬌,市民的反應會那麼激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