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想和檢舉者變成朋友的那件事——我對兩次 Instagram停權事件的看法:檢舉者原是出於熱心 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
(文:梁海欣)
香港性文化學會的Instagram帳號(hkscs)一年內遭兩次停權,真實原因不明[1],但我們可作合理的推測。第一次發生在八月時,我們發了內容為康貴華醫生(康醫)最新文章的帖文,回應「拗直」同性戀者的指控,標題為〈為什麼我不為LGBTQ提供矯正或迴轉治療 (Reparative or Conversion Therapy )?〉[2]。第二次發生在十一月中,我們發了內容是一名90後的基督教教育工作者欣梅爾(筆名)的個人分享,標題為〈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3],他分享到他由原本討厭新造的人協會(協會),到後來改觀、轉為欣賞協會工作的經過。兩篇文章內容溫和、沒有攻擊任何人、也沒有支持「拗直」,但竟然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對——他們不只是刪除某個帖文,而是要整個帳號停權。很可能這是有組織性的行動——有人在背後策劃,要刪去網上一切支持康醫及協會的內容,難怪年青人難以接觸到這方面的資訊,多年來對康醫及協會的誤會只見有增無減。
#檢舉者為何如此激動?他們原是出於熱心!
檢舉者為何如此激動?當我嘗試代入檢舉者的處境,我就想像到他們很可能是一群深愛著同性戀者的熱心人,因為非常緊張要保護同性戀者,他們不容許有任何可能會傷害同性戀者的事發生,因此在認定康醫和協會是「壞人」、是「敵人」之後,便武裝起來要對抗,永不罷休。即使康醫和協會已多次澄清,他們沒有「拗直」同性戀者,連旁觀者也這樣說,但他們仍充耳不聞,因為他們早已立定決心,要趕走所有同性戀者的「敵人」。
#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呢
由這個角度看,其實檢舉者、康醫、協會和我們都是同一陣線的人——都是深愛著同性戀者,願意關懷、陪伴、同行的人。這樣看來,我們懷著同一目標而努力,在釐清誤會後,或能成為朋友呢!友人欣梅爾的反思,令我深受感動,原來人和人之間並不一定永遠站在對立面,只要願意聆聽、交流、溝通、反思,曾經的敵人,是可以成為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