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詠鈞(實習生)

Photo by Andrew S on Unsplash
現代社會將男女拆分成不同的類型。不知大家有無聽過「犬系男友」同「貓系女友」等的詞組呢? 記得有一次聚會,為了令大家更快地熟悉彼此,就發生了以下對話。
A:「不如大家都講吓你哋嘅理想型係咩?」
我:「吓? 依家有咩類型啊?」
A:「咁你都唔知?! 唔緊要,你不如形容一下,你想你另一伴有咩性格特質。」
我:「我希望對方理性、穩重、有安全感、係我需要的時候可以比到合適的建議,共同成長。」
A:「哦~~~咁咪唧係『鶴系男友』!」
我:「其實…點分係咩動物家?」
甚麼是「犬系男友」和「貓系女友」
於2013年始,「動物系戀人」一詞在台灣開始盛行。網絡上將擁有不同個性特徵的男/女區分成相對應的動物。如「犬系男友」指的是具有忠誠、外向、陽光、開朗等性格特質的男性。而「貓系女友」則指女性的性格是較為高冷、傲嬌及渴望伴侶關注的。隨着大眾對「動物系戀人」的興趣上升,網絡上出現越來越多新的詞組。男性方面:有熊系、狼系、鵝系及企鵝系等。女性方面:則有豬系、小鹿系、倉鼠系、兔子系等。
以上提及新的詞組確實新奇有趣。然而,當人不斷給理想中的伴侶貼上各種標籤時,這不禁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我們喜歡的是某一類的人,還是喜歡這個人的本身呢 ? 前者,它的受眾是廣泛的,是不止於一個的選擇。例如:我希望我的另一伴是富有的、師氣的、幽默的、身高180cm 的。只要對方符合你所列出的全部要求時,他/她們就可以是你的心怡對象。而後者,是有意向性和唯一性的,是不可取代的存在。相比於前者所列出的外在特質,後者更多是欣賞他本身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以下我將會引述著名心理學家Viktor Frankl的思想及個人經歷,探討現代人對愛情的看法。
「愛」的三種態度
維克多‧弗蘭克爾(Viktor Emil Frankl)是一位十九世紀的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及維也納第三代心理治療學派意義治療存在主義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 的創辦人。青年時期,他雖深受弗洛伊德的學說影響。然而,對其過度強調性欲作為人的基本追求的主張郤持有不同的態度。在經歷過集中營的生活後,Frankl 認為:「人的本性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任何不拷問人生意義的生活都不是人的真正生活。」 (頁 40)
後期,Frankl推出其著作《愛的意義》(On the Meaning of Love),帶出人的基本需求不是追求欲望,而是追求意義。書中,他把人形容為身心靈整體(physical-psychic-spiritual totality),從而將愛分為三種態度。
第一,為「生理層面」。於此階段,人受主觀因素影響,容易被外在條件,如:外貌,身材等所吸引,從而產生性的欲望;
第二,為「心理層面」。在此階段,除了原有的外在因素之外,更包含人的性格特質。正如現今,我們會將擁有不同性格的男/女性分作各種「類型」(types),如:大叔型、犬系男友、貓系女友等。大眾可按照心中渴望的特質,來選挑選理想伴侶;
第三,為「精神層面」。Frankl 認為最理想的戀愛關係就是此階段。不同於前者,它注重人內心之間的交流,相互探索彼此的獨特性,尋找對方的本質。當伴侶能夠發掘彼此間的特點時,對方將會成為其唯一且不可取代的存在,他們的愛亦可跨越時間的阻礙。
由此可見,「始於顏值,終於人品」。人確實容易受外在的因素影響,然而,若渴望建立一段長久而穩定的關係,還是需要時間去了解經營的,以致大家被對方獨一無二的精神內核(Spiritual core)所吸引。
「一見鍾情」VS 「日久生情」
網上曾經就「一見鍾情」及「日久生情」,這兩種對愛情不同的看法進行熱烈討論。「一見鍾情」就是「類型」式戀愛,當出現的對象與自己所列出的擇偶條件大致相同時,便會擦出愛情的火花;而「日久生情」則需要時間予雙方了解彼此,從中發現其人格魅力(personality)及獨特之處(uniqueness),再而確立關係。
於本人而言,還是更傾向於「日久生情」的關係模式。就以上對話提及,我的擇偶條件為:理性、穩重、有安全感、共同成長。若在現實中遇到這位 Mr. Right時,我理應會小鹿亂撞,臉紅心跳,瞬間墮入愛河。然而,當時並沒有以上的情況發生。反之,持有一種「睇定D先」的態度。
引述 Frankl的話:「性的衝動只是一時的快樂;性驅力一旦滿足,就會消失。迷戀也很難持續很久。惟有精神活動,即一個人了解另一個人的精神內核的活動,是永恒不朽的。」(頁 72)我十分認同,這也符合我的經驗。因此,我認為如果期望一段長久關係(包括性關係和感情),就不能太衝動。
短期的接觸,充滿着新鮮感和刺激感,但這些感覺都是短暫的。而要長久地發展一段關係,則需要時間去了解。如:於言談間,了解對方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透過長期交流,發現對方的閃光點,從而更堅定地選擇對方。
「標籤」的功用
有人認為,通過不同的標籤分類,可以幫助對自我認知較弱的男女認識自己及了解個人的需求。如在社交媒體中常提及的詞組:文青風、韓風、港風、歐美風等。大眾可通過各種的修圖軟件 (簡稱:P圖App) 或 各色系的濾鏡 (filter)塑造心中理想的個人形象。又如在交友程式中,會請用戶選擇自己的興趣和性格特質,從而促進配對的成功率。這些不同的標籤,有助用家簡單直接地介紹自己,從而吸引潛在對象的注意。可見,有些人認為標籤並不會混淆人的思緒。反之,有助大眾釐清個人的優點。
Frankl 的回應
無可否認,外表確實是極具吸引力的。然而,Frankl 認為:「許多人把外表的吸引力當做愛情的首要條件,忽略了人格的重要性。但實際上,許多容貌平常的人,甚至是不吸引人的人,通過自己的美德和氣質嬴得了愛情生活。」(頁 75)(他提及的「人格」不是指「性格」,而是每一個人獨有的本質)人是複雜的存在,若單以外貌來判別一個人,實在過於膚淺;若單以類型來選擇一個人,實在過於片面;各色各樣的詞組並不足以全面地形容一個人。當我們只專注於尋找心中的理想型時,便會忽略了人的本身及其個人魅力。真正的喜歡是溢於言表的,正如報導中曾提及王菀之說:「愛他因為他是蘇卓航。」喜歡是很難解釋的一種感覺,然而,當你心有所屬時,那人便可超越所有擇偶的條件,只因為對方就是他自己本身。Frankl邀請讀者想像,如果你最愛的人去世,而你遇到另一個外表和性格都與你最愛的人一模一樣的人,你的愛會轉移到這個人身上嗎? 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因為我們深知他們即使有多相像,也是兩個不同的人。

圖片來源:香港 01
如何獲得一段長久美滿的關係?
與其尋找「理想型」來滿足個人欲望,當大家的愛不再受限於對方的外在因素,而能夠清晰地說出喜愛對方的本身時,你們就可以獲得一段長久且健康的關係。祝願各位讀者都能夠找到一個令你覺得獨一無二的一生伴侶。
索引:
Frankl, Viktor E. 1965. “On the Meaning of Love.” The Doctor & the Soul.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十款動物系男友,你的BOY是哪一款?〉,《每日頭條》,2018。取自
https://kknews.cc/news/3oz94y8.html
〈動物系女友有哪些類型 豬系貓系兔系對號入座〉,《每日頭條》,2018。取自
https://kknews.cc/news/lk2gxvb.html
吳晞雯,〈王菀之結婚7年仍處熱戀期靠1招保鮮:愛他因為他是蘇卓航〉,《香港01》,2022。取自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