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 3]
陳婉珊(研究主任)

影帝艾迪(Eddie Redmayne)——曾主演《哈利》延伸系列影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男主角。但在羅琳被抨擊時,他公開支持跨性別權利。(圖:網上截圖)
英國魔幻小說《哈利波特》作家羅琳(J.K. Rowling)因為挺身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成為眾矢之的。歐美社會向以民主、自由和平等自豪,以先進文明自居;但今時今日,女性還是要得頂著「槍林彈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認真諷剌。
先總結一下羅琳的遭遇:
- 在「推特」(Twitter)被跨運支持者圍攻責難;
- 同運組織「GLAAD」及跨運組織「美人魚」譴責;
- 英國西薩塞克斯郡(West Sussex)一間高中——威爾德社區學院(The Weald Community School),取消以羅琳的名字為其中一座校舍冠名,理由是羅琳的言論與學校的包容理念不相符;
- 《哈利波特》系列及延伸系列影片的演員紛紛與羅琳割席,包括飾演男女主角哈利波特、妙麗和榮恩的影星丹尼爾(Daniel Radcliffe)、愛瑪(Emma Watson)和葛林特(Rupert Grint),以及影帝艾迪(Eddie Redmayne)——曾飾演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及首名接受變性手術的跨性別人士,劇名為《丹麥女孩》。艾迪是《哈利》延伸系列影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男主角。
- 羅琳新書《The Ickabog》的出版社員工聲言要停止相關項目的工作。
這些針對羅琳的打擊,只是筆者留意到的,也可能陸續有來。那麼,羅琳到底幹了甚麼,傷害了跨性別群體,值得種種打擊呢?原來她決意捍衛女性的權利,拒絕承認「女性」是自我定義的。就只是這樣,竟已是羅琳的「死罪」。當真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羅琳並非保守人士,過去她一直是同運的支持者。她反對跨性別運動意識形態,也不僅僅是價值觀上不認同,而是經過大量資料搜集和認真思考之後的結果——這可從羅琳的自述中看到。
在羅琳的自白中,她提到當她挺身反對跨運意識形態後,她多次經歷被「取消」(cancel)。這是一種新興的網絡文化現象,稱為「cancel culture」(封殺文化)或「call-out culture」(指控文化),屬於網絡羞辱(online shaming)。參考《香港01》的解釋:「所謂『call-out culture』,當某人(可能是網絡紅人或名人)發表了一些不被公眾所認同、與主流觀點相反的意見時,反對者動輒就着這單一觀點,作出抨擊言論和杯葛行動。繼而,遭到大量網民批評的的人,可能因此被主流社會『取消』了──意指失去過往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工作機會等。對名人來說,可能說錯一句說話,就讓以往建立的聲望付諸流水。所以,這在網絡上又稱為『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儘管如此,羅琳並沒有屈服。新書《The Ickabog》的出版社隨後亦發表聲明,重申言論自由的重要性。該出版社表示,他們肯定作者的言論自由,亦不會強逼員工違背良心工作;但作者的個人觀點不應與其將要出版的書籍內容混為一談。他們會按不同情況考慮員工的意見:「我們正在以同理心和同情心,並視乎個別情況處理所有對話。」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姊妹們仍須努力。
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共5篇:(2020年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