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愛關係的再思

關啟文(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香港性文化學會主席)

中文摘要

在台灣,性革命的主將何春蕤教授出版了《豪爽女人》一書,引發了不少爭論,我會回顧這場爭辯,從學術角度去思考何春蕤等提倡的性解放意識形態。我會先闡釋性解放意識形態如何看性愛關係:它認為傳統性愛關係會帶來性壓抑和性壓迫,而這不單帶來惡果,更侵犯了情慾人權!所以它提倡把性和愛徹底脫鉤的豪爽新人類,致力婚姻制度的徹底顛覆,如通姦合法化和第三者英雄化;它要建立性權的新「性道德」,把變態的性行為正常化,和爭取性少數的保障。

我接著對性解放意識形態作出評價,指出它有十一個問題:

1) 沒有清楚區分傳統性道德與父權文化

2) 豪爽女人不一定真的好爽

3) 「情慾自主」的說法其實帶有強制性

4) 「情慾平等」的說法也不是真箇平等

5) 性壓抑不一定導致脆弱人格和諸多惡果

6) 以「無羞恥人格」為理想是一種迷思

7) 「性工作」不一定是好工作

8) 性解放理論把性抽離人性和社會的脈絡

9) 性解放並不會促進創造力和社會能量

10) 性解放也有不良後果

11) 性解放人士難以解釋他們的反抗的基礎何在

最後,我指出性解放是對社會文化根本的顛覆,它需要扎實的理論和事實基礎,才可合理化它的訴求。然而現時的性解放成為了另一個框框。初步看來,無論從邏輯、經驗事實、對人性的了解和價值層次看,性解放理論還未能顯出它的優越性。

【當代性哲學課程】第三課:人是追求意義的存有──論法蘭克(Viktor Frankl) 的人觀和性哲學

介紹
法蘭克(Viktor Frankl)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及心理分析師。屬於第三維也納心理治療學派,也是意義療法的創始者。法蘭克作為猶太人被納粹關進集中營,從痛苦的經歷中體會經驗並形成人觀和性哲學的理論。他的一個重點問題是如何看待“人”,強調性在人整體方面的作用。其實性哲學和如何看待人有很大的關係,法蘭克認為性與愛是有重要關係的。

你會購買為異地戀而設的「遙控接吻裝置」嗎? 分析反感背後的原因

(文:鄭安然)

「遙控接吻裝置」是受「封城」啟發而設計的特別裝置,由一家中國初創公司發明,讓人們可與手機配合使用,繼而產生「遠距離接吻」。它通過隱藏在矽膠嘴唇中的感應器收集你的「親吻數據」(例如力度和移動動態),當你收到回吻時嘴唇也會移動。根據BBC的中文報導,設計者說這是暫時性的,為疫情影響期間的異地戀而設,當疫情過後,就可以回復同一時空下的接吻。

根據2023年2月報導,常州一學院已申請遠程接駁安裝專利。但在2016年西方已有「超神奇手機配件kissenger!來一場「雲端接吻」」的報導。外觀十分相似,但讓用家接觸的是平面設計,不是嘴型。中國的發明者是一位男士,他說這產品像微信和電話的發明一樣,拉近人的距離,低成本令人有更多溝通。當產品發佈兩周後,已賣出3000多部。但BBC訪問中有不少人都對這產品有負面看法,受訪的都是女性。

評價李銀河的性倫理

(文:關啟文、林睿豪)
論文摘要:
在最近幾十年,中國的傳統性倫理和婚姻制度飽受衝擊,一場性革命正在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發生,而性解放的意識形態也在迅速傳播,在這過程中一些中國知識分子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特別是李銀河。本文會先勾劃李銀河的性解放意識形態,然後提出七個判別不同性倫理的標準,再應用這些標準去評價李銀河的性解放思想是否合理。

中國社會的性解放:從基督教倫理的角度反思

(文:關啟文)
論文摘要:
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過程中,特別在最近二十年,中國的傳統性倫理和婚姻制度飽受衝擊,一場性革命正在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發生,而性解放的意識形態也在迅速傳播,在這過程中一些中國知識分子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如李銀河和不少「性學家」。本文會分析中國社會性解放的現象和背後的意識形態,及簡略指出從基督教倫理的角度應如何回應,且以李銀河為例,探討基督徒知識分子可如何作出合情合理的批判。

從犬系貓系現象看愛情專一的秘訣——探討Viktor Frankl的愛情觀

(文:呂詠鈞)

現代社會將男女拆分成不同的類型。不知大家有無聽過「犬系男友」同「貓系女友」等的詞組呢? 記得有一次聚會,為了令大家更快地熟悉彼此,就發生了以下對話。
A:「不如大家都講吓你哋嘅理想型係咩?」

我:「吓? 依家有咩類型啊?」

A:「咁你都唔知?! 唔緊要,你不如形容一下,你想你另一伴有咩性格特質。」

我:「我希望對方理性、穩重、有安全感、係我需要的時候可以比到合適的建議,共同成長。」

A:「哦~~~咁咪唧係『鶴系男友』!」

我:「其實…點分係咩動物家?」

三種不同性愛觀的比較

三種性愛觀系都有其終極前設(還有很多複雜的中間系統),不能簡單用邏輯證明,這是現代多元社會的難題,我們要互相明白和尊重。

然而理性的標準還是有的(參另一份筆記論及六大判準),每個人可綜合各種考慮去衝量(如人類經驗、內在一致性、後果等),作出抉擇。

現代人大多摒棄傳統性愛觀──而它的確有不少弊病,但往往一下子跳到性解放的立場,這卻忽略了還有開明的人格主義──它一方面避免了傳統的流弊,又沒有性解放那麼極端。最終的抉擇要清楚明白不同性愛觀的所有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