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欣(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美國業餘舉重運動員貝絲·斯特爾澤(Beth Stelzer)成立了 「救救女子運動」(Save Women’s Sports),在跨性別主義橫行下,為女性發聲。跨性別女性參與女子體育項目,一度引起爭議。生理男子屢屢打破女子組記錄,橫掃獎項,令不少女運動員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流水。貝絲指她不過是個普通的婦女,但實在看不過眼,要出來為女孩子發聲。她曾寫信給賓州教育委員會,請他們支持HB972(保護女性運動法案)*。信件附上了一張11個運動冷知識的圖表,現與大家分享:
*此法案不獲通過(2022年),但在美國仍有類似的保護女性運動法案在審議中(HR734 ,已於今年4月遞交參議院)。然而,法案預計無法通過由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及拜登。跨性別議題現為民主共和兩黨分歧之一。

Beth Stelzer’s letter to Pennsylvania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ducation Committee https://www.legis.state.pa.us/WU01/LI/TR/Transcripts/2021_0117_0002_TSTMNY.pdf
11個運動冷知識:
1) 在手握力測試中,最強的10%女性只能勝過最弱的10%男性。手握力是其中一項最廣泛使用以量度力量的指標。
2) 男人速度比女人快。跑步、游泳、划船、獨木舟、短跑、長跑,在世界記錄上女性的速度大約為男性速度的90%。每年,過百名男性能輕易地超越女子馬拉松的最佳時間。
3) 男人有較闊的肩膀、較大的腳掌和手掌,這些都有利他們在某些運動上的表現,例如排球、游泳及籃球。
4) 男子馬拉松運動員比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有較低下身脂肪比例。
5) 男性有較多快肌纖維,令他們有更強爆炸力。
6) 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強壯。男性比女性多66% 上身肌肉,以及多50% 下身肌肉。
7) 有大部分運動項目裡,男女運動員之間有10% 表現差距,即使女性有多努力仍難以拉近距離。
8) 男性有較高血紅水平,讓他們快速地帶氧氣給肌肉使用。
9) 男性有較大的心臟和肺部。較大的心臟可以讓每次泵更多血到全身,而較大的肺部可以讓身體組織接收更多氧氣。
10) 男性有較大及較堅硬的骨頭。男性骨骼較大,可以容納更多肌肉,而較大骨頭有利槓桿作用。
11) 男性較高大,有利他們參與籃球及排球這類運動。
經歷青春期的男性,身體變化令他們的運動表現勝過女性。即使是降低睾酮指數,其身體優勢仍然是難以磨滅的。
以下為一些運動委員會的決定:
– 2022年,國際泳聯(FINA)禁止經歷過譚納階段(Tanner stages)第二階段男性青春期或12歲以後才從男性變性為女性的人士參與女子比賽
– 2023年,世界田徑總會禁止在經歷「男性青春期」後才進行跨性別手術者參加女子田徑運動賽事
了解更多:
跨性別泳手莉亞湯瑪斯(Lia Thomas)大大隻稱霸女子組惹爭議 世界田徑聯會主席:女子運動的未來,非常脆弱
https://blog.scs.org.hk/2022/04/01/%e8%b7%a8%e6%80%a7%e5%88%a5%e6%b3%b3%e6%89%8b%e8%8e%89%e4%ba%9e%e6%b9%af%e7%91%aa%e6%96%aflia-thomas%e5%a4%a7%e5%a4%a7%e9%9a%bb%e7%a8%b1%e9%9c%b8%e5%a5%b3%e5%ad%90%e7%b5%84%e6%83%b9%e7%88%ad/
參考:
Beth Stelzer’s letter to Pennsylvania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Education Committee
https://www.legis.state.pa.us/WU01/LI/TR/Transcripts/2021_0117_0002_TSTMNY.pdf
國際泳聯宣佈禁止12歲後變性運動員參加女子比賽背後的爭議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ports-61876208
跨性別女性將被完全禁止參加女子田徑賽事,世界田徑總會:女性運動員的公平性是第一考量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3029
Gender Resource Guide
http://www.genderresourcegu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