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性罪行,旁觀者「清」? 應提倡「旁觀者教育」

鄭安然

筆者一位朋友近日向我分享他目睹「偷拍裙底」事件。這事反映性罪行發生時,旁觀者的角色及心路歷程,有助政府進行「旁觀者責任」教育,遏止性罪行。

商店內偷拍裙底

一天晚上,我的朋友跟老婆進入一間大型商店購物。誰不知當他一步入門口,就看見有一個年青男士拿著手機蹲在地上,放在一名長裙女士的雙腳間。然後手機發出閃光燈,男士很快就轉向另一邊。女士可能有些感覺,就立即望向腳下,又回頭看,但男士反應很快,不被女士察覺,她就繼續購物。

整個事件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生。朋友的老婆剛好看不到,他形容「成場得我一個撞到正」。他說自己目睹事件時腦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反應。他嘗試說服自己,應該只是自己看錯。但很快就沒有這樣想,因為太明顯,沒有可能看錯。他又環顧四周,希望其他人也看到,別人就可以出聲,自己不用出聲。但無奈四周的人看不到。他形容當時內心充滿掙扎。

最後,他硬著頭皮走向女士身旁,對她講剛才有人偷影她裙底。但那時男士正步出店外,他們就一起追出去,他的老婆不知何事,也跟著出去。女士要求他刪除相片,男士起初否認,但當他看到我的朋友及其老婆追出去這麼多人,朋友又說自己親眼看到時,男士就立即改口說「求下你地唔好報警,比次機會」, 然後他拿手機出來說給他們看,當時他雙手發抖。但由於他可能在打開手機時已立即刪除相片,然後才給他們。最後朋友及女士見手機已沒有可疑相片,女士也沒有進一步追究的意思。最後,朋友警告他一輪,也叫他上網找輔導偷拍者的「明愛朗天計劃」,叫他尋求協助。他點了頭,然後大家就離開了。朋友形容自己內心也很「淆底」(退縮),整個過程心跳得很快,始終是第一次遇見這些事。但同時覺得,如果自己不發一言,會十分內疚。

明愛朗天計劃的江寶祥曾說,八成求助的侵犯者是罪行遭揭發後才求助,他指要處理性侵案並非將個別犯人置諸死地就成事。在他與侵犯者的交談過程中,部份侵犯者道出的不僅是事件遭揭發後的憂慮,亦有人表達對受害者的歉疚。

四成人目睹性侵 一半沉默

這位朋友的經歷反映不少目睹性罪行旁觀者的心路歷程。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在2017年曾進行「旁觀者對遇上性暴力事件的反應」網上調查,高達四成受訪者曾目睹這類性侵情況,但當中有一半沒有為受害者提供任何協助。他們沉默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肯定事件是否性侵犯、擔心出聲會令事主尷尬、不知協助方法等。原因跟我的朋友類似,但他最後決定出聲。

港鐵每年逾100宗偷拍裙底事件

偷拍及非禮事件在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港鐵)是重災區。根據香港警務處頒布的罪案數字,港鐵每年均發生近200宗非禮案件及逾100宗偷拍裙底事件。報案數字只是冰山一角,目擊者亦往往視而不見,變相縱容犯案者。

加入「旁觀者教育」

然而,現時的公眾教育(如港鐵海報、社交媒體)只是針對受害者及施害者。例如鼓勵受害者舉報,宣揚「不啞忍」、「提高警覺,偷拍狂隨時現形」、”Don’t be a Silent Victim”口號等。而增加便衣警巡邏、加強法律罰則或在車廂張貼「切勿以身試法」海報等,是阻嚇侵犯者。以上做法沒有問題,但往往忽略了「旁觀者」一環。而根據剛才提及的調查,有高達四成受訪者曾目睹性侵事件,因此針對這群人的教育,對遏止性侵犯有更大的潛在效果。如果旁觀者目睹性侵事件也會腦海一片空白,更遑論受害者?受害者其實更恐懼和難以發聲,而且很多是未成年的女學生,更不敢發聲。因此倚賴受害者發聲的實際作用不大。至於增加巡邏及罰則,根據明愛朗天計劃在2021年1月公佈的研究,偷拍者大多以為不會被人發現,因此以上方法的阻嚇性有限。

雖然英文有指出不作沉默目擊者,但整體海報主要設計是女性手蓋身體,重點也放在受害者身上。

現實上,很少只有受害者和侵犯者二人,更多是旁觀的路人。

沉默是平庸之惡

我認為社會也要加入「旁觀者教育」,甚至把它成為主導,培養市民互相幫助的公民意識。沉默是平庸之惡,旁觀者的沉默正是間接跟侵犯者說:「你繼續侵犯吧,你沒有錯。」沒有旁觀者的允許,侵犯者是不能這樣做。而旁觀者的揭發,不論事主最後有否報警,也給侵犯者一個嚴厲的道德警告。可惜今天的社會充斥個人主義和「傷害原則」,認為「只要我不傷害人,我就是好人。」我期望在將來的社會,當我們看見車廂非禮或偷拍新聞時,不是抽離地遠遠批評侵犯者,而是反思自己在社群的角色,例如是否有份一起促使社會的冷漠,長遠導致這類侵犯案件出現。

「旁觀者教育」初步構思

現有海報設計大多有一個女士或/及一個侵犯者,然後鼓勵女士舉報,但現實情況是車廂也有很多其他人。因此海報可以加入第三方——旁觀者。針對他們可能出現的心態,例如指出他們的心聲:「可能他們認識」、「可能我看錯」、「我出聲可能會令她尷尬」、「可能其他人也看到,由他們出聲較好」、「都係唔好多事」、「我不知如何做才幫到她」……

然後建議他們可以做的事情。例如:

  • 當你不肯定眼前的是否性侵犯,你可以說:「小姐,你需要幫忙嗎?」
  • 當你肯定眼前的是性侵犯,但不知如何幫助,你可以說:「你唔使驚,我睇到晒,可以幫你報警。」
  • 旁觀者出聲不會令受害者尷尬。反而當受害者看到有人肯為自己開聲,會增加她舉報的勇氣。最令受害者尷尬的,反而是怕自己出聲後對方否認,但沒有其他人肯開口證明。若你怕她尷尬,可以走近她問:「小姐,你需要幫忙嗎?我可以幫你報警。」
  • 針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我們可以說:「若你的母親、妹妹、女兒、女朋友、妻子遇上性侵犯,你希望目擊者沉默不言或發聲協助?」

小結

一直以來,香港沒有一條針對偷拍裙底的罪。犯案者只會被控遊蕩罪、公眾地方內擾亂秩序行為罪或有違公德罪。但政府在3月19日將《窺淫、未經同意下拍攝私密部位及相關發布影像罪行》的條例草案刊憲,除了涵蓋「未經同意攝/錄私密部位」、「未經同意散佈私密影像」外,亦涵蓋「威脅散佈私密影像」的行為,也將偷拍私密處的新罪行進一步涵蓋偷拍胸部的行為。政府將於3月24日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和二讀。本會早前也向政府提交建議。若新例通過,偷拍裙底的刑罰將會大大提升,至少對社會產生道德規範作用。而我們認為政府也應積極考慮「旁觀者教育」。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也有相似的看法。讓我們一起成為好撒馬利亞人。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