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行為』真的安全嗎?」講座花絮【9/11/2017】

由香港性文化學會主辦的「『安全性行為』真的安全嗎?」公開講座已於2017 年11月9日(四)舉行,講座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名譽臨床副教授甘啟文醫生主講,第二部份由香港性文化學會執委鄒賢程傳道主講,他同時是宣教會恩典堂堂主任及心理咨詢師。我們希望這次講座能從醫學及信仰角度反思社會經常強調的「安全性行為」。

甘醫生圍繞下文提及的四個問題分享,他首先簡介避孕套的定義。然後他指出避孕套不是近代發明,在幾千年前的古老文化如羅馬時代已有,甚至有不同味道及紋理,功能是避免男性的精子穿過。

為何避孕套未能預防性病的感染?

甘啟文醫生1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名譽臨床副教授甘啟文醫生

甘醫生從歷史角度補充,「安全套」本來的功能是避孕套,避免精子穿過,而不是防止愛滋病病毒。愛滋病只是1984年後才出現,過去兩千年也沒有,至少沒有人知道及提及。避孕套對愛滋病病毒的保護程度幾乎是零,它只是避免精液穿過,這情況已未計算避孕套本身是否正確使用及損毀程度。  作為微生物學專家的甘醫生指出我們要留意精子及病毒的大小。他以一棟20多層的大廈類比為一條精子的大小,然後問大家一個病毒多大呢?他回答一個病毒就像一個乒乓球。當一個乒乓球收藏在整棟大廈內,別人很難找出來。基於兩者大小的極大差異,乒乓球也有可能從窗口滾出街上或從廁所的渠中沖出去。甘醫生指人的身體也是這樣,細胞不是很「聰明」,有時細胞不會知道它的「屋子」內收藏甚麼東西。因此,細胞不一定知道愛滋病病毒在細胞內,而需要一段時間才知道,就如你問大廈看更近日在大廈內是否多了一個乒乓球,他也答不到你。甘醫生指出這是同一道理,他說對一個從事微生物學的人來說,「希望避免精子穿過避孕套」跟「希望避免一個病毒穿過避孕套」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的事情。然而今天卻有不少人把兩者劃上等號。

甘醫生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出「ABC Approach」(Abstinence、Be Faithful、Using Condoms),意思是有節制的性行為、忠於配偶及使用避孕套,同時實行這三個條件,會有效減低性病感染率。甘醫生提到烏干達的例子,烏干達在非洲HIV感染浪潮中反而能獨善其身,該國尤其著重節制與忠誠的教導和推行,雖然結論不無爭議,但烏干達實行「ABC Approach」後的HIV感染率的確大幅下降,反觀其他只強調使用避孕套的非洲國家無法遏止上升趨勢。

為何派發免費避孕套反而令性病傳播得更快?

醫學上有個理論稱為「風險補償」(Risk Compensation),意指個人對風險的評估會影響自身行為,譬如如果覺得某行為屬高風險,人會傾向謹慎為之,相反,警覺性會減低。過去曾做過關於「安全帶」的研究,研究司機佩帶「安全帶」是否能有效減少車禍傷亡,發現結果恰好相反。因為當司機繫了「安全帶」,感覺受到保護,往往減低了警覺性,反而車速更高,因而導致更多交通事故發生。同樣地,當政府不斷宣傳「安全套」,彷彿使用了避孕套便會安全無虞,不會感染性病。無形中誤導民眾濫交沒有後果,「想做就去做」,反而大大提升了感染的個案。因此,在公共衛生角度,派發免費避孕套反而或會鼓勵民眾進行高風險性行為,做成「風險補償」。

香港現況

根據衛生署2013-14年度數字,八間公營社會衛生科診所的就診人次超過16萬人次。甘醫生表示約十年前,曾有研究發現,因性病向私家醫生求診的數字大約是公營的四倍。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方面,曾在1999年暫緩上升,原來那年政府曾針對男男性行為群體(男同性戀者)做教育,使感染者維持特定的性伴侶,不會隨便將病毒傳開去。然而,隨後因「雞尾酒」療法的出現,令愛滋病不再是絕症,反而使每年的感染人數拾級以上。2017年第一季已有202人感染。

性病及併發症

常見的性病包括梅毒、淋病。非淋病尿道炎的情況中,最普遍的是衣原體併發症,會導致尿道炎。衣原體屬「靜態」的細菌,一般在女士身上沒有癥狀,或只有少量不適;男士中則約有一半會有小便赤痛和不暢順的癥狀。如果進一步導致腹腔炎,則會導致不孕或難以懷孕。成為愛滋病感染者的機會更比一般人高5-10倍。人類乳頭瘤病毒(HPV)不單止透過性交傳播,手淫及口交都有機會傳染,安全套往往未能完全覆蓋,因此僅透過親密皮膚接觸,也有機會受到感染。

聖經中如何看性?

e98492e8b3a2e7a88be582b3e98193.jpg

心理咨詢師鄒賢程傳道

接下來由鄒賢程傳道從聖經的角度看性。鄒傳道質疑今天一些信徒的性倫理觀念模糊,不關心性行為背後的意義或道德價值等,認為應回到聖經的教導。他從神的創造切入,指出聖經在創世記第一章已表明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並通過性祝福人類(叫人生養眾多)。創世記又說人獨居不好,須要配偶幫助;男人要與妻子連合,成為一體。因此,性(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希伯來書13:4:「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 神必要審判。」在聖經中,婚姻是十分尊貴的,不可褻瀆、玷污;性需要在婚姻之中,因為行淫和通姦的人,上帝必要審判。聖經原文「zanah」(希伯來文)及「pornueo」(希臘文)譯作「淫亂」、「苟合」,通常是指未婚的性行為。另外「naaph」(希伯來文)及「moicheuo」(希臘文)則譯作「姦淫」、「淫色」,一般是指已婚人士的婚外性關係。這些都是明顯的罪,而特別的是,聖經(林前6:18-9)指出這些淫亂的罪是身體犯罪得罪上帝,很多的罪是身體以外做出來,唯在性方面犯罪,是身體得罪上帝。  另一方面,創造秩序清楚指出,神造男造女,除了在創世記,也在新約中提到,譬如哥林多前書及提摩太前書也有先男後女(林前11:8)、男人也由女人出來(林前11:12)、男人是女人的頭(林前11:3)等描述。從中可看到,聖經中男女有別,有不同形象,但在基督裡卻是平等,如加拉太書便提到或男或女都成為一。

從創造設計看上帝的心意

性行為是一種深入認識的關係,使兩人連成一體(林前6:16),性交中帶來歡愉(歌7:7-9)、(箴5:19)、(傳9:9),使夫婦之間合宜之分(林前7:3),身體彼此從屬(林前7:4)。

從科學角度,兩性器官構造異常複雜,敏感帶的神經末稍數以千計,性行為中會分泌十多種賀爾蒙,帶來興奮、歡愉和親密感,譬如催產素(Oxytocin)會使人產生信任感。然而,當人只想得到開心和感官的享受,卻不願負責任,委身進入婚盟,便扭曲了神的創造秩序和設計。

神學上看性

以弗所書5:31-32:「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性」是婚盟的具體表達,像聖禮一樣奧祕,又像基督與教會的聯合。

天主教教宗聖保祿二世所著的《身體神學入門》稱夫妻性愛的歡愉是一種奧秘,是預支天上與上帝同在的極度喜樂狀態。而且,婚姻是聖禮,並在第一次的性關係後才完成。從前一對夫婦完成了婚禮,然而丈夫卻在洞房前意外死亡,結果該段婚姻被裁定無效。可見性關係在一段婚姻中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從神學角度,婚姻是上帝設立的(太19:6),婚姻是盟約(瑪2:14),不可輕言離婚(可10:5)。人類的婚姻類比上帝與人(以色列)的關係。(賽54:5)、(結16:8),顯出婚盟的重要。婚姻與性是尊貴的聯合(來13:4),防止淫亂(林前7:2),且帶有救贖性(林前7:14)。

與會者問到不同的性病——如梅毒、淋病和愛滋病等——有何分別,另外,對於愛滋病感染小童,他們很想幫忙,但又擔心傳染的問題。甘醫生解釋,不同性病涉及不同類型的細菌,九成以上透過性接觸傳染,而且不限於性器官接觸,只要有親密的接觸,如接吻,便有機會傳染,因為只要有足夠時間、溫度和數量,細菌便會入侵人體。然而,愛滋病(HIV)病毒不容易在一般社交環境下傳播,尤其當感染者按指示服藥,傳染率很低,一般握手、飲食和共同生活,都不會傳染,毋須太擔心。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