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福利再下一城 高院裁同性伴侶有自動繼承權
(文:陳婉珊)2020年9月19日,高等法院原訟庭頒下判辭,裁定在外國註冊的同性婚姻,也應與本地婚姻關係看齊,同樣享有遺產繼承權。同日,同一法官則判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的覆核敗訴……雖然法庭暫時無意為同性婚姻開綠燈,但原本只賦予本地承認的婚姻關係的福利,卻似乎只待同性伴侶伸手索求,便予取予攜。
(文:陳婉珊)2020年9月19日,高等法院原訟庭頒下判辭,裁定在外國註冊的同性婚姻,也應與本地婚姻關係看齊,同樣享有遺產繼承權。同日,同一法官則判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的覆核敗訴……雖然法庭暫時無意為同性婚姻開綠燈,但原本只賦予本地承認的婚姻關係的福利,卻似乎只待同性伴侶伸手索求,便予取予攜。
(文:關啟文)陳志雲邀請了我和李亦豪律師(Henry)對話…我們一起以積木建「家」,同時也輕鬆對話。最後,我們以握手和擁抱作結,這一切表明我們雖然立場不同,但仍然願意和平、友善地共處。
(文:陳婉珊)在公投期間,支持方不斷保證,同性婚姻與宗教自由和父母權利無關,而且立法時會加入保護宗教自由的條款——可是這個承諾暫時仍未兌現…「宗教自由」在同性婚姻下最後會否變成空頭支票?拭目以待…
(文:鄭安然)我們有時對同性戀者有刻板印象,以為同性戀者必定支持同志運動任何訴求,但兩者是不同概念,「同志運動」是一場希望改變社會文化制度的政治運動,支持者可以是異性戀者;而「同性戀者」是有理性及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他們也會質疑及反對「同志運動」一些不合理的訴求…
(文:Jacky Chan)舒士德(Jerome J. Shestack)指出,宗教是其中一種人權之源,為人提供了基本的平等觀和正義觀,協助信徒形成人格和自我認同。要求他們放棄宗教自由,是對相關人士人權和人性尊嚴的傷害。我們期望社會在討論同性婚姻議題時候,能夠注意對宗教良心自由及教育自由的影響。
(文:Jacky Chan)相關研究仍然在進行中,但無論如何,這些研究所顯示同性撫養的問題不能忽視。同性婚姻制度化的討論,影響深遠,社會公眾必須審慎檢視各方理據;不宜只考慮成年人的意願,而漠視兒童權利,而後者更應是優先考慮的因素。
2016年底,台灣提出修改民法,制度化同性婚姻,我們訪問了關啟文教授,他會如何回應支持同性婚姻人士的質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