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作者:欣梅爾(90後基督教教育工作者)
偶爾一個機會,我認識了新造的人協會(下稱協會)的會長陳家良牧師,才發現我一直誤會了協會的工作。
#起初不喜歡新造的人協會
原本我對協會沒有太大好感,只是為了做功課,才逼於無奈要接觸他們。受主流媒體影響,我一度以為協會專門拗直同性戀者,並對於他們不斷守衛自身想「校正」同性戀者的做法感到失望。為何要強人所難呢?
但在交談過後,發現協會的工作與我的想像有很大分別。
#原來他們為同性戀者提供「第三條路」
這次有機會聆聽陳牧師的分享,了解到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在文化中捍衛小眾者的聲音,包括提供「第三條路」,即在繼續同性戀生活(第一條路)與變成異性戀者(第二條路)以外,提出有第三種生活方式:不選擇同性戀生活,亦不聚焦於性傾向的改變,選擇與同性性吸引共存,可以選擇單身或與異性發展關係。
協會選擇提供關懷他們內心狀況的服務,希望讓他們的生命能有所更生與改變,從而不把性傾向議題視為他們人生中唯一的課題,而學習與其共存。聽畢後我覺得與一般坊間批評他們是保守立場,不斷灌輸基督教價值以圖改變性取向的觀感有別,不禁對他們的理念有更多的同情與理解。
#這不就是 「宣教進入文化」嗎?
協會希望提供第三條路予同性戀者,這令我想起博世(David J. Bosch)的「宣教進入文化」的理論,即是依循道成肉身的方式,福音與文化信息是活潑而具創造性的關係,但又要小心提防不能被文化所主導,不能把身處文化全部照單全收。
我覺得博世提及的宣教本質與協會希望提供第三條路予同性戀者是一樣,均像走在一個閾間*的狀態,抱持一個理念在陌生的文化中宣講,文化未被亦沒可能全然被轉化,但自身理念亦有可能在進入文化這閾間時,被文化所影響與要求順服文化,那麼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文化與宣教非此即彼的張力下,仍然堅持有自由宣講小眾的聲音,捍衛小眾者有選擇而不被主流同化的權利。
以協會為例,在主張平權、自由、互相包容彼此性取向等普世價值的社會,想堅持用聖經價值關注信徒在性方面的聖潔及戀愛的價值觀,本身已是一項逆文化而行的狀況,協會注定要走一條艱難的道路。而坊間對於協會抱持著負面批評的聲音,是源於文化對他們既有立場的不接受。我想的是,協會主要目的是提供關懷,關注組員內心成長的「生命更新小組」。如果他們採取支持同性戀生活的態度,所面對的阻力自然會細很多;但這無疑是受主流文化價值所影響而屈服的結果。
#新造的人協會是性小眾的另類選擇
而協會的確是吸引著一批內心充滿掙扎、不想單純接受或否定自身有同性性吸引的同性戀者,若果協會屈從文化壓力,那這群性小眾可尋找的同行服務選擇自然減少。
這狀況正如外國要求政治正確的做法,甚至立法禁止這類機構的服務,文化使小眾者的聲音完全被扼殺。我認為使命機構在閾間的重要性是,他們想在文化當中宣揚小眾的價值(福音),又致力不被文化所同化,正因為閾間中帶來的空間與彈性,才令使命機構的立場有多元性,豐富上帝國中百花齊放的樣式。
最後,記得陳家良牧師提到,社會上永遠都有邊緣的群體,而教牧不能忽略這些人。而教會正是上帝在社會上施恩予有需要的人的群體。我在當中的領受是,要做個跟主流立場相似的批評者很容易,要在被批評的時侯仍然堅持遵守上帝給予自己、與機構的使命,在不被肯定的狀況下踐行,卻是十分不容易的事。
*對於「閾間」或「閾間神學」(Theology of liminality) 的概念和意思,可參考:
[時代論壇] 任志強:懸吊時代的信仰實踐──靈性革命2019
https://www.facebook.com/christiantimes/photos/a.404021883021170/2089055021184506/?paipv=0&eav=Afa34mUrvktYSJMqebSLwIEghUyyNQnvb3GnasEhbdeGMNOSRVUSsUy4oFqr5HoS7yc&_rdr
//過去數年,我一直以「懸吊」來形容香港社會長期身處的境況,並且認為需要一種(甚或多種)能夠盛載這份懸吊經驗的信仰表述;我稱這信仰表述為「閾間神學」或「吊橋神學」。(見〈懸吊的香港,懸吊的信仰〉,《時代論壇》1584期專論,2018年1月7日)簡單來說,所謂閾間或者懸吊的狀況,就是一份不知自己身在何方、正在往何處去的,不確定的迷糊狀況,含有極大的不可知;人在其中,極度焦躁不安。當下的香港社會與香港人,包括本地信徒群體,多年來正是身陷這樣的境況,而且在強權壓境、遊戲規則逐漸改變的景況下,懸吊的情況更趨明顯。//
了解更多博世的理論:
David J. Bosch:《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白陳毓華譯(台北:中華福音神 學院,1996),616-619
註1:香港性文化學會在Instagram刊出這篇文章後的一天,整個機構帳戶被「停權」。對上一次被停權是分享新造的人協會康貴華醫生的分享後。雖然不能確定被停權的原因與此有關,但曾有網民在我們的帖子下留言,表示要就有關這主題的文章集體檢舉。執筆時學會仍在上訴中,不知帳戶會否被恢復。(2023-11-17)
註2:本會instagram帳號最終於 11月25日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