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特刊】為何參與性文化學會的事奉? (梁海欣)

按此閱讀 20周年特刊

為何參與性文化學會的事奉?
梁海欣(項目幹事)

很感恩可以加入香港性文化學會,成為全職同工。

人生足印:不是我找上性別議題,而是性別議題找上我

我自小已留意到性別所帶來的影響,就是文化要求女孩子要怎樣怎樣、男孩子要怎樣怎樣,當中有許多不明白。到了中學,同學們談戀愛,又有同性戀同學,逼使著自己思考對戀愛和性傾向等等的看法。其後在大學,在「性別多元」的課程裡,見證著支持同運的人士是如何具規模地向學生灌輸性別理論、多元性傾向等等的說法。作為基督徒,一直無法迴避這些文化、理論與信仰之間的張力。

獨特群體:受惠於青年組與香港性文化學會

在大學時,透過參與「青年組」認識了香港性文化學會。那時與一群對LGBT議題有興趣的年青信徒一起交流看法,相當有意思。因為對LGBT議題有興趣的人,許多是未信者,或是支持同運的。而信徒則未必對LGBT議題有特別大的興趣,或願意花時間深入地思考更多。

青年組討論性傾向歧視法、同性婚姻、同二代(同性戀撫養的孩子)等等,讓我看見當中更加複雜的一面,除了成人相愛之外,還牽涉法律、道德及意識型態等問題。逆向歧視及兒童權利等都是在外面較少有機會聽到的。除了以信仰、聖經與神學的角度來看問題,還有很多非宗教的公共論述,值得人們更多認識和了解。

在成為學會的同工前,我曾參與翻譯色情害處文章的義務工作,從中了解到如何從科學角度解釋色情的害處。我的翻譯水平當然很一般,可謂收獲比付出還大呢。此外,我一直有留意學會的消息和支持學會。對於有機會更委身地參與,真的很感恩。

全職參與:堅固信徒的信心,合宜地服侍今世代的人

在學會事奉,除了思考如何幫助新一代面對今日的性文化,也是在幫助自己和同輩朋友,拆解多年來對性議題的各種困惑。這段日子很感謝朋友們發來許多與性、戀愛相關的資訊來,讓我可以與他們多多交流,也讓我和同工們可以緊貼時代的脈搏。

入校講座可以接觸今日的中小學生,與他們交流,相當重要。尤其是偶然聽聞有些組織想向學生進行偏向性解放思想的性教育時,我們繼續以基督教價值為本、以學術和理性為出發點,推行倡議人格整全的性教育更為重要。

互聯網的世界不容忽視,但要找到又有趣又合宜的性資訊,實在是不容易。我們努力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上(blog, Instagram, Facebook)發放年青容易明白和接收的資訊,希望能發揮一點影響力。製作網上廣播節目《Sex But True騎呢性趣聞》也讓我們接觸到不少聽眾,他們的回饋對我們也有很大幫助。透過討論文化現象,我們可以抒發自己的見解,傳遞價值觀,並與聽眾多多交流。此外,在學會事奉,有許多發揮的空間以及與其他單位合作的機會,例如我們曾與一名基督徒音樂人共同製作了原創歌曲《21世紀好男人哀歌》,並上載至YouTube,以抒發對這個色情化的城市的感慨,盼能引起他人共鳴。

香港性文化學會是本港極少數專注回應各種性議題的社關機構,可謂「行頭」非常之窄,「行家」非常之少。有時要向他人解釋自己的工作,需要花一點時間。但其實,友好機構是不少的(包括做倡議工作的、做輔導工作的、做牧養的、做研究的),而世界各地都有相近的群體在做類似的工作。學會的事奉看似孤單,但又不孤單。期望能跟隨主的帶領,堅固信徒的信心,合宜地服侍今世代的人。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