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閱讀 20周年特刊
香港性文化學會──20年大事年表:
2001 | |
12 | l 香港性文化學會成立
l 開設四個研習組,分別是性倫理/性神學組;同性戀關注組; 色情文化/性教育組及婚姻及家庭組,定期聚會 |
2002 | |
7 | l 舉辦「一夫一妻的再思」研討會 |
10 | l 協助成立「新造的人協會」 |
11 | l 定期以電郵方式發出《香港性文化學會電子通訊》 |
2003 | |
1月起 | l 每周於《基督教週報》「真情真性」專欄撰寫文章 |
1月起 | l 不定期於《談天說道》撰寫文章 |
2 | l 舉辦「重建整全的心性」講座及工作坊 |
3 | l 舉辦「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研討會及工作坊 |
9 | l 聯合發起成立「維護家庭聯盟」 |
10 | l 出版書籍《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
l 舉辦「回應來勢洶洶同志運動——教會應有的道德勇氣與智慧」研討會 |
11-12 | l 主辦「同志運動對基督教的挑戰」課程 |
2004 | |
2 | l 舉辦「維護家庭——性開放風潮下香港家庭面對的困境及出路」研討會 |
4-5 | l 舉辦「進入婚姻的豐盛」課程 |
5 | l 舉辦「維護家庭行動日期暨嘉年華會」
l 到訪台北市、舉辦「重尋真性——性解放洪流中基督徒的堅持與回應」研討會及工作坊 |
7 | l 參加第二次七一大遊行,要求政府盡快進行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面普選
l 舉辦「如何關愛同性戀者」輔導工作坊 |
8-9 | l 舉辦「基督教、民主政制與社會道德」課程 |
10月起 | l 定期出席民政事務局「家庭價值及宗教團體會議」 |
10月起 | l 參與製作《文匯報》「心靈廣場」專刊 |
10 | l 舉辦「基督教信仰與社會工作.張力與整合研討會」 |
11 | l 舉辦「如何教導少年人認識同性戀——老師論壇」
l 舉辦「教會如何回應同性戀運動——教牧論壇」 |
12 | l 舉辦「重建整全的心性」輔導訓練工作坊 |
2005 | |
1 | l 舉辦「社會工作與價值中立的反思」研討會 |
2-4 | l 舉辦性神學證書課程 |
3 | l 發起成立「性傾向歧視立法關注組」
l 舉辦「非常家長」講座 |
4 | l 到訪台中、台南及高雄市,舉辦第二屆「重尋真性」大型研討會及工作坊
l 聯合發起「一人一信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行動,共有約50,000封信向政府表達反對立法意見 l 舉辦「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對談會,邀請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持不同意見人士發表意見 l 到訪加拿大溫哥華,主講「同性婚姻為何不可」系列兩個講座 |
6 | l 到訪台中主講由東海大學校牧室主辦的「品格教育研討會」
l 舉辦「教牧同工法律簡介會」 |
7 | l 舉辦「人權、平權、霸權」研討會
l 出版書籍《是非、曲直——對人權、同性戀的倫理反思》 |
8 | l 舉辦「認『同』不認『同』」日營 |
9 | l 聯合發起反對降低肛交合法年齡聯署,要求政府就高等法院肛交年齡裁決上訴,前後共收集到25,999名市民簽名
l 於旺角行人專用區招募市民簽名,要求政府就高等法院肛交年齡裁決上訴 l 早上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就高院有關肛交合法年齡裁決盡快提出上訴 |
10 | l 出版書籍《平權?霸權?——審視同性戀議題》 |
11 | l 於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行「性傾向歧視與逆向歧視」街頭展覽,並派發《性傾向歧視法的不寬容》小冊子 |
12月起 | l 定期出席民政事務局「人權論壇」 |
2006 | |
1 | l 協助「維護家庭聯盟」公佈「香港社會對同性戀合性傾向歧視意見調查」初步結果 |
2月起 | l 開設「家庭及公共政策」研習組,定期聚會 |
4 | l 協辦「『家庭』可有?可無?」研討會 |
6 | l 開設「基督教與人權」研習組,定期聚會 |
7月起 | l 定期以電郵方式發出《性文化快訊》 |
8 | l 到訪美國,與當地支持家庭價值的機構交流
l 舉辦「『同』情『同』理」青少年暑期日營 l 協辦「戀愛祈兵」訓練,推動青少年貞潔運動 |
9 | l 聯合發起成立「維護生命及家庭網絡」
l 出席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要求政府立法保障市民免受不良傳媒侵犯私隱 |
10 | l 舉辦「法網歧途——上訴庭就肛交案裁決的影響研討會」 |
11 | l 出版《性文化專訊》創刊號
l 到訪台灣輔仁大學主講「性成癮與貞潔教育國際研討會」 |
12 | l 協辦「愛之誘惑」荃葵青區青少年貞潔研討會 |
2007 | |
1 | l 邀請美國「聯合辯護基金」(Alliance Defense Fund)律師來港,分享「從歐美經驗看同志運動如何影響宗教自由」教牧分享會
l 舉辦「同性戀社運對家庭及宗教自由的影響」基督徒律師工作坊 l 舉行「為香港打氣 為家庭加油」五週年步行籌款 l 舉辦「為香港性文化把脈——教會的時代使命」五週年講座暨異象分享會,由梁麗娟博士、吳振智牧師及梁家麟博士分享 l 協辦「愛之誘惑」港島區青少年貞潔研討會 |
2 | l 發起「一人一信支持廣管局對〈同志.戀人〉節目的裁決」行動,廣管局共收到支持信件3218封
l 聯合成立「青結聯盟會」,鼓勵青年公開立約、持守貞潔,並發佈「大專生愛、婚、性意見調查報告」 l 舉辦「愛滋病——醫療與輔導的雙重挑戰」研習組 |
4 | l 舉辦「給爸爸的情書」徵文比賽,超過100間中、小學參與,收到近5000份參賽作品 |
6 | l 舉辦「情色、自由、底線——從中大學生報事件看性革命對青少年及社會的衝擊」講座
l 協辦第一屆中學生神學營,主題為「信得有腦——拒絕符碌,做個有料基督徒」 |
7 | l 舉辦「誰是道德塔利班?——再思道德、宗教與多元社會的關係」論壇 |
10 | l 出版書籍《力挽狂潮——席捲全球的性解放運動》
l 舉辦「公平貿易與家庭」研習組 |
2008 | |
1 | l 「家庭:從哲學的觀點看——《The Fragmenting Family》第一部研讀」研習組
l 舉辦「邁向普選路——再思基督徒與民主進程」公開交流會 |
2 | l 製作「情色解碼——淫照事件簿(Sex Notes Online)」
l 就藝人網上淫照事件發出聲明 |
5 | l 舉辦「青結聯盟 兩代同行——真愛革命LOVE REVOLUTION」貞潔立約聚會
l 舉辦一連三日「2008國際家庭價值會議——廿一世紀家庭的挑戰」 |
6 | l 舉行第一次「公共哲學交流會」
l 舉辦「《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睇真D!——認識『淫審條例』的基本內容及運作」研習組 |
8 | l 發起聯署登報「維護家庭宣言」,共7,048個個人及125個團體聯署登報,要求政府及立法會候選人支持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其後再收到一些個人及團體加入,總共7,241個個人及126個團體參加
l 舉辦「選舉,我可以點投?——立法會選舉論壇」 |
8-9 | l 舉辦一連五課的「民主、人權與道德——基督教看現代社會」課程
l 舉行第二次「公共哲學交流會」 l 出版《2008年立法會選舉「家庭價值議題」投票參考》,印刷「投 家庭」貼紙,呼籲選民投票時注意候選人對家庭價值的立場 |
9 | l 「娼妓、『性工作』與現代社會」系列研習組(I):「從電影《大丈夫》探討娼妓與婚姻制度」 |
11 | l 推動成立家庭倫理關注網絡
l 「娼妓、『性工作』與現代社會」系列研習組(II):「娼妓合法化的利弊——外國經驗的探討」 l 出席立法會《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公聽會 |
12 | l 推動成立「家庭倫理發展網絡」,關注《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檢討及《家庭暴力條例》修訂
l 舉辦「人權的回顧與前瞻──慶祝《世界人權宣言》發表六十週年研討會」 l 舉辦「管.不管——色情暴力資訊」教牧分享會 l 出版《色情禍害知多少》小冊子 |
2009 | |
1 | l 舉辦「色情資訊管不管的迷思」研討會
l 「娼妓、『性工作』與現代社會」系列研習組(III):「賣淫=性工作=好工作?從電影《性工作者十日談》談起」 l 舉辦「色情禍害知多少?!」研習組 l 出席立法會《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第二次公聽會 l 出席立法會《家庭暴力條例》第二次公聽會 l 就政府建議修訂《家庭暴力條例》包括同性同居者,本會與其他團體一同登報聯署,名為「名正言順,共創雙贏」——防止家居暴力蔓延,要求家暴條例改名,既保障同性同居者,同時擴大保障範圍 |
2-5 | l 合辦性神學證書課程 |
2 | l 社會出現「反保守基督教派霸權」運動,及發起「反宗教右翼霸權遊行」。因此本會撰寫文章回應及舉辦「『宗教右派』的干預?抑或是世俗主義的盲點?」研討會 |
3 | l 推動成立「家庭發展網絡」 |
5 | l 到訪吉隆坡參加「出埃及東亞區研討會」 |
6 | l 舉辦「電玩動漫.性暴力——如何面對色情電玩動漫的風氣」研討會
l 舉辦「家.關心——教會如何關懷家庭暴力」研討會 |
7 | l 舉辦「1111神聖婚約夫婦見證大會」
l 舉辦「『安全性行為』有幾安全?」研習組 |
9 | l 舉辦「好『性』傳媒——傳媒少女情慾化現象的剖析與批判」研習組
l 於報章刊登「珍惜身體尊嚴——誓向援交說不」公開信 l 出版「珍愛生命.拒絕賣身——援交問題至多少!」通識教育資源套 |
10 | l 舉辦「點止援交咁簡單——探索新世紀青少年價值危機」研討會 |
11 | l 舉辦「愛中無懼——青少年之性、情、色」講座 |
12 | l 舉辦「珍愛生命.拒絕賣身——援交問題至多少」工作坊
l 合辦第二屆青少年神學營:「『上帝國』觀照下的教會論」 l 到訪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主講「同性戀運動的價值理念與同運在世界的發展」專題 |
2010 | |
1 | l 「性病無限——癌變已晚」專題研習 |
2 | l 協助發起聯署「基督徒關注普選聲明」,擔任秘書處 |
3 | l 協助成立「基督徒民主教室」,擔任秘書處
l 「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I):「同性戀的迷思:改變——可能嗎?有害嗎?」 l 協辦「普選與教會何干」研討會 |
4 | l 訪問山東省濟南市各高等院校,並發表專題演講
l 舉辦「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II):「恩典與真理——基督徒應如何關懷同性戀者?」 |
5 | l 舉辦「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III):「同性戀的社會運動:平權?特權?霸權?」 |
6 | l 舉辦「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IV):「同性婚姻、人權與社會公益」
l 協舉「起錨?超錯?基督徒如何回應政制改革」論壇 |
7 | l 舉辦「走出迷霧——同性戀的當代爭論」系列研習組(V):「反同性戀運動=宗教右派霸權?——反思基督教與政治的關係」
l 舉辦第三屆青年神學營「行行企企,食飯兩味——衣食住行談信仰」 |
9 | l 舉辦「生育與墮胎」系列研習組(I):生命分享 |
10 | l 舉辦「生育與墮胎」系列研習組(II):墮胎的倫理思考 |
11 | l 舉辦「生育與墮胎」系列研習組(III):墮胎的心理影響求輔導 |
12 | l 舉辦「生育與墮胎」系列研習組(IV):生育與避孕——自然家庭計劃的認識 |
2011 | |
1 | l 舉辦「生育、不育與人工生殖」系列研習組(I):人工生殖多面睇——從試管嬰兒到代母的技術及法律規管 |
2 | l 舉辦「生育、不育與人工生殖」系列研習組(II):人工生殖的倫理反思
l 舉辦「性文化學會@【宣道出版社 百週年閱讀嘉年華】講座」: n 第一回:青少年與網上色情 l 第二回:如何幫助青少年持守真愛 |
5 | l 出版《放下性負擔 身心『零』傷害——青少年篇》單張
l 出版《放下性負擔 身心『零』傷害——家長篇》單張 |
6-7 | l 舉辦「逆流而上——如何在世俗社會維護基督教性倫理的合理性」課程 |
6 | l 舉辦「網絡色情——分析及回應」系列研習組(I):網絡色情與青少年成長 |
7 | l 舉辦「網絡色情——分析及回應」系列研習組(II):色情網癮與治療
l 訪問台北及高雄,主講「台灣走出埃及十五週年研討會」 l 協辦第四屆青年神學營:「神學有幾靚?對美麗與藝術的神學反省」 |
8 | l 協辦「堵塞漏洞定剝奪權利?——基督徒應如何回應遞補機制」論壇 |
9 | l 舉辦「網絡色情——分析及回應」系列研習組(III):「色情無害」神話的再思 |
10 | l 到訪台灣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主辦「聖經與法律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 |
11 | l 到訪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參加「各國性別平等教育資比較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
12 | l 到訪台灣東海大學校牧室教主辦「從基督教精神看性別平等法制——比較法的觀點」研討會發表論文 |
2012 | |
1 | l 舉辦「同志教育在校園——基督徒應如何回應同性戀社運在校園的發展」研討會
l 合辦「同性戀群體的佈道與牧養講座」 |
2 | l 出版書籍《基督教與現代社會的爭論——道德、政治與「宗教右派」》 |
3 | l 舉辦「香港性文化學會十周年會慶 愛家庭步行籌款」 |
10 | l 舉辦「珍愛培訓課程」 |
2013 | |
1 | l 與機構及教會一同籌劃「愛家共融祈禱音樂會」 |
3 | l 出版《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書籍
l 舉辦2013珍愛教育研討會「青少年心性發展與健康兩性關係」 l 合辦「性別混亂、同性掙扎@教會」教牧研討會及公開講座 |
5 | l 協辦「麥道衛博士家庭事工專題講座」,主題:「真愛建家」
l 舉辦「珍愛培訓課程」 |
6 | l 主席關啟文博士獲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委任為「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成員 |
7 | l 與機構及教會發起〈真愛同行牧養約章〉及舉行立約禮 |
10 | l 舉辦「珍愛培訓課程」 |
2014 | |
1 | l 出版《平機會對同性戀議題言論考察報告》特刊 |
3 | l 舉辦「今日台灣 明日香港!?」講座 |
4 | l 出版《變性人婚姻事件討論》文章系列 |
5 | l 舉辦「認識與關懷跨性別人士」研習組
l 出版《平機會與同性戀議題》單張 l 出版《婚姻值得維護嗎?》小冊子 |
6 | l 舉辦「浸大回應同運」講座 |
7 | l 舉辦「珍愛教育研討會『關懷同性戀新一代』」研討會 |
8 | l 合辦「挪亞青年營」 |
2015 | |
1 | l 舉辦「論平機會的路向 局內人的反思」系列研習組 |
3 | l 舉辦「忘不了理,交流對話──探討平機會主席的同性戀論述」講座,與時任主席周一嶽對談 |
5 | l 舉辦「消失中的人權?──從印第安納州的宗教自由恢復法談起」研習組
l 協辦「基督教性倫理峰會 2015」 |
6 | l 舉辦「同性戀輔導有害嗎?」研習組 |
7 | l 舉辦「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後的反思」講座
l 出版《逆流而上──回應美國最高法院同性「婚姻」裁決特刊》(教會版) l 出版《慎思明辨,獨立思考──美國最高法院同性婚姻通識教材》(通識版) |
11 | l 舉辦「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從《青春水漾》看台灣性教育中的性解放思想」 研習組
l 發表聲明《民主及家庭價值相輔相成──回應湯漢樞機牧函引發的爭議》 l 舉辦「守望家庭步行籌款」 |
1-12 | l 成立「青年組」探討同性戀及性別議題,2015年共八次聚會
l 出版《色情的社會代價》小冊子 |
2016 | |
1 | l 合辦第二屆「挪亞青年營」 |
4 | l 舉辦「從《丹麥女孩》看跨性別議題」研習組
l 赴台灣主領講座,回應同性戀運動的挑戰 l 舉辦「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全球性革命運動的挑戰」講座 |
7 | l 舉辦「風雲雷動下的信仰反思——立法會選舉形勢分析與前瞻」 座談會 |
8-9 | l 舉辦《民主、人權與社會道德—基督徒對現代政治的反思》課程 |
8 | l 赴澳洲主領講座,回應同性戀運動的挑戰 |
10-11 | l 舉辦「跨出明天—關心孩子性別成長」講座 |
11 | l 舉辦「同性婚姻 迫在眉睫 台灣同運最新形勢分析」講座
l 合辦「愛我家,愛爸媽」運動的「夫妻節 2016 事工」 |
12 | l 舉辦「特朗普當選對政治正確的再思」講座 |
1-12 | l 舉辦「青年組」,探討同性戀及性別議題,2016年共七次聚會
l 出版《民主社會需要道德》小冊子 l 出版《「性」在有理──青少年性教育通識特刊》 l 出版《反對同性婚姻的 8 個理由》單張 l 出版《放下性束縛 輕鬆又快樂》單張 |
2017 | |
1 | l 舉辦「反思政治正確對教會的挑戰」講座
l 就衛生署《香港愛滋病建議策略》提交意見書 l 向立法會提交對《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的意見書,表達反對修改「親屬」定義的立場 |
3-6 | l 在網上媒體《評台》刊出 一系列共14篇短文——「跨性別淺談系列」 |
3 | l 針對法改會發表《涉及兒童及精神缺損人士的性罪行》諮詢文件,提交意見書 |
4-6 | l 出席三次香港電台電視部節目《五夜講場——講女時間》,分別探討性教育、性及同性「婚姻」議題 |
4 | l 出版《消失的性別界線——「性別認同」立法之逆向歧視你要知》小冊子
l 舉辦「左翼霸權?——從「政治正確」看西方左派平權運動」講座 l 合辦「基督教性倫理峰會2017」 |
6 | l 合辦「台灣大法官同婚釋憲的分析及香港教會的回應」講座
l 赴新加坡主領講座和證道,講述後現代思潮對基督教信仰的衝擊 l 舉辦15週年感恩晚宴 |
7 | l 就本港有組織申請香港成為2022年同志運動會(Gay Games)主辦城市,本會向新一屆政府提交意見書 |
8 | l 舉辦「在世俗社會中回應性文化挑戰——泰勒《世俗時代》一書的啟迪」講座 |
9 | l 向政府遞交對香港設立性別承認制度之意見書
l 出版特刊《用得其所 跨出明天——對香港設立性別承認制度之意見書(公眾版)》 l 在各媒體撰文回應社會上有關性別承認的討論 l 合辦「誰為男女定分界?探討《性別承認》諮詢」講座 |
11 | l 出版《婚姻的社會價值──從社會科學得出的三十項結論》
l 舉辦「『安全性行為』真的安全嗎?」講座 l 舉行「守望家庭步行籌款2017」 |
10,12 | l 舉辦「跨越隔膜——與跨性別青少年同行」講座 |
1-12 | l 舉辦「青年組」,探討同性戀及性別議題,2017年共六次聚會 |
2018 | |
1-2 | l 舉辦「#Me Too 向性罪行說不——關愛同行、防範未然」講座 |
1 | l 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學校社工及學生輔導員舉辦一個全日工作坊,題目:「與時並進的性教育」
l 撰文回應平機會對「自我聲明」變性模式的倡議 |
6,7,9,10 | l 舉辦「《當哈利變成莎莉》——反思跨性別議題」研習組系列 |
6-11 | l 舉辦三個「珍愛牧養培訓課程」 |
4 | l 提交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前審議第三次報告之意見書,重申對「逆向歧視」的關注 |
5 | l 與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合辦「全人牧養研討會」,主題:「本性難移!?」 |
6 | l 就梁鎮罡挑戰同性伴侶公務員福利案作出回應文章系列
l 就美國Jack Philips 同性婚姻蛋糕案作出回應 l 到馬來西亞主領性解放議題培訓課程,並探訪當地「後同」事工組織PLUC |
7 | l 出席《城市論壇》,討論終審法院QT受養人簽證案
l 合辦「同志權利與宗教及家庭價值的平衡——評公務員福利及同婚蛋糕最新判案」講座 |
8 | l 與基督教紅土區關愛網絡合辦「堂會如何制定防治性騷亂的政策及程序」工作坊
l 提交由法改會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進行的《雜項性罪行》諮詢之意見書 |
10 | l 就英國亞設餅店案作作出回應
l 舉辦「台灣婚姻公投對香港的啟迪」講座及守望台灣祈禱會 |
11 | l 出席台灣首屆國際跨虹節活動
l 出席香港開電視節目《志雲拆局》,討論同性撫養 l 出席中大學生會主辦的論壇:「異曲同聲——性別承認法刻不容緩?」 l 合辦「性別X真人圖書館」活動 |
12 | l 出席香港開電視節目《志雲拆局》,討論娼妓議題
l 撰文回應2018年特首施政報告所提到的同性戀議題 |
1-12 | l 製作三款珍愛桌遊,並進行推廣,包括:「接觸與界限」、「珍愛之旅(學生版)」和「珍愛之旅(職青版)」 |
2019 | |
1,2,3 | l 舉辦「再思同性撫養 — — 多角度思考」研習組 |
1 | l 撰寫對港府提交第四次《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報告之意見書 |
5 | l 合辦 「Holy Sexuality 袁 幼軒生命見證分享會」
l 就台灣制度化同性婚姻,發出〈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立場書 |
6 | l 就梁鎮罡公務員同性伴侶福利案發表聲明:「終院判決侵 蝕婚姻制度 司法專制取代民主自治」 |
7 | l 合辦「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從台灣通過同性婚姻的經驗看香港教會角色」教牧午餐會 |
8 | l 就社會出現警察「性暴力」的指控發出兩次聲明
l 就多宗大學生性侵犯案發表聲明:「大學不應成為性侵犯和性騷擾的溫床──香港性文化學會嚴正要求各大學和各大學學生會,調查近日發生的性侵犯或性騷擾事件,並杜絕鼓勵性騷擾的文化」 |
10 | l 合辦「第三屆基督教性 倫理峰會-守護婚姻」
l 出席台灣首屆「國際跨虹者人權高峰會」 l 就MK女同志司法覆核香港婚姻法發表聲明:「支持法院維護一夫一妻反對法官修改婚姻定義——歡迎周家明法官就 MK案的判決」 |
11 | l 出席由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rapeutic and Counseling Choice (IFTCC) 舉辦的匈牙利研討會 2019。 |
2020 | |
1 | l 增設「親子性教育情報站」
l 增設90後少女專欄「Mazy的尋愛之旅」 |
2-3 | l 合辦「【講下心.講下性】系列--疫境下爸爸加油不停學」(共四場) |
3 | l 舉辦「網上研習組:和你Read《網絡效應》系列」(共四場) |
6 | l 出版《性別歧視=性傾向/性別認同歧視?── 從美國最高法院Bostock案反思香港的歧視法》特刊 |
7 | l 發表新聞稿:「繞過民意有違民主精神 香港性文化學會對各區議會成為同志遊行支持機構的聲明」
l 舉辦「名作家羅琳(J. K. Rowling)(Harry Potter系列作者)與跨性別運動的世紀大戰」網上講座 |
8 | l 合辦「【講下心.講下性】系列-- 性教育應該由家庭開始, 爸爸更應對仔女心性發展負起重要任務」(共三場) |
10 | l 出版《回應教宗方濟各支持民事結合事件》特輯
l 就政府「引入窺淫、私密窺視、未經同意下拍攝私密處及相關罪行的建議」提交回應 |
11 | l 合辦「法律不外乎道德--『法律、道德與信仰』網上講座系列」(共五場) |
2021 | |
1-2 | l 開設PODCAST「SEX BUT TRUE騎呢性趣聞」,2021年共發佈41集 |
3-4 | l 舉辦「好爸媽秘笈:親子倫理網上課程(入門班)」(四次) |
5 | l 舉辦「好爸媽秘笈:親子倫理網上課程(進深班)」(四次) |
7 | l 舉辦「好爸媽秘笈:親子倫理網上課程(深造班)」(四次) |
9 | l 撰寫〈就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立法諮詢表達關注〉意見書 |
10 | l 合辦「基督教性倫理峰會2021——重尋上帝形象:身體與性別」 |
12 | l 舉辦「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社及性文化議題?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超過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講座 |
香港性文化學會歷年回應社會事件出版的刊物
2005年4月 | 發出《急不容緩——同志運動對教會的衝擊》特刊 |
2005年5月 | 回應與林書店被同運團體衝擊,發出《愉林事件簿》號外 |
2005年6月 | 在《時代論壇》刊登《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特刊 |
2006年12月 | 《新造的人協會被同運組織攻擊事件》號外 |
2007年3月 | 《「傳媒與同性戀:港台《鏗鏘集》〈同志.戀人〉事件」特刊》 |
2007年5月 | 《「《中大學生報》事件」特刊》 |
2007年7月 | 《誰是道德塔利班?——再思道德宗教與多元社會的關係特刊》 |
2008年6月 | 《現代社會的公共哲學——香港性文化學會的獻議》 |
2008年8月 | 《「家庭價值」FAQ——對「家庭價值」的常見問題與澄清》 |
2009年1月 | 《色情無害?是否神話!》特刊 |
2009年9月 | 《「珍愛生命 拒絕賣身——援交問題知多少!」通識教育資源套》 |
2013年3月 | 出版《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書籍 |
2013年10月 | 《性傾向歧視法與同性戀社會運動——逆向歧視的真實例子(增訂四版)》小冊子 |
2014年1月 | 《平機會對同性戀議題言論考察報告》刊物 |
2014年5月 | 《平機會與同性戀議題》單張 |
2014年5月 | 《婚姻值得維護嗎?》小冊子 |
2015年7月 | 出版《逆流而上──回應美國最高法院同性「婚姻」裁決特刊》 |
2015年7月 | 出版《慎思明辨,獨立思考──美國最高法院同性婚姻通識教材》 |
2015年11月 |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性解放迷思如何騎劫性別平等教育》 |
2015年 | 《婚姻值得維護嗎?》2015 年第二版
《色情的社會代價》小冊子 |
2016年 | 《民主社會需要道德》
《「性」在有理──青少年性教育通識特刊》 《反對同性婚姻的 8 個理由》單張 《放下性束縛 輕鬆又快樂》單張 |
2017年4月 | 《消失的性別界線——「性別認同」立法之逆向歧視你要知》 |
2017年9月 | 《用得其所 跨出明天——對香港設立性別承認制度之意見書 (公眾版)》 |
2017年11月 | 《婚姻的社會價值──從社會科學得出的三十項結論》 |
2020年6月 | 《性別歧視=性傾向/性別認同歧視?── 從美國最高法院Bostock案反思香港的歧視法》特刊 |
2020年10月 | 《回應教宗方濟各支持民事結合事件》特輯
|
2022年 |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一 相愛就可以結婚?4頁看懂為何同性結合與婚姻制度無關》單張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二 夠愛就OK?我爹哋和阿爸都很愛我,但是… 9個同性戀伴侶的孩子 你未聽過的心聲》單張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三 婚姻平權?4頁看懂同性婚姻與基本人權的距離》單張
《同性婚姻迷思系列:四 字字鏗鏘?拆解10個支持同性婚姻的說法》單張 |
主領聚會
年度 | 主日學 | 崇拜講道 | 專題講座 | 珍愛課程 | 小組 |
2005年 | 11個(61堂) | 30堂 | 80個 | ||
2006年 | 1個(7堂) | 20堂 | 65個 | ||
2007年 | 5個(23堂) | 7堂 | 40個 | ||
2008年 | 10個(35堂) | 37堂 | 58個 | ||
2009年 | 8個(34堂) | 45堂 | 36個 | ||
2010年 | 2個(8堂) | 36堂 | 15個 | ||
2011年 | 7個(35堂) | 38堂 | 29個 | ||
2012年 | 6個(16堂) | 29堂 | 52個 | ||
2013年 | 21個(84堂) | 25堂 | 55個 | ||
2014年 | 12個(60堂) | 20堂 | 27個 | ||
2015年 | 3個(6堂) | 15堂 | 28個 | ||
2016年 | 4個(4堂) | 21堂 | 19個 | ||
2017年 | 1個(2堂) | 15堂 | 19個 | ||
2018年 | 2個(5堂) | 18堂 | 36個 | ||
2019年 | 0(受疫情影響) | 22堂 | 39個 | 21個 | |
2020年 | 2個(14堂) | 11堂 | 30個 | 50個 | |
2021年 | 0(受疫情影響) | 8堂 | 37個 | 30個 | 4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