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膠過來人】極端自由派Z世代少女 大逆轉為保守派發言人 左膠人生抑鬱、焦慮又苦毒 22歲Amala Ekpunobi:保守派思想比較有道理

梁海欣(香港性文化學會項目幹事)

現時為當紅節目「不妥協的阿瑪拉」(“Unapologetic with Amala”)主持人阿瑪拉·埃克普諾比(Amala Ekpunobi)是一名22歲的混血兒少女,她經歷了意識形態的大逆轉,由原先激進的左翼自由派分子,轉為保守派的發言人,她的影片大熱被瘋傳,因而成為了網紅,並接受了IWF(Independent Women’s Forum, 獨立女性論壇)和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的專訪。生於左派家庭,Z世代的阿瑪拉自小相信自由派的思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她思想大逆轉呢?她又怎樣看女性主義、戀愛文化和「傳統妻子」(Tradwives)呢?

一、阿瑪拉的故事
二、阿瑪拉評女權與戀愛
三、阿瑪拉評現時的戀愛文化及「傳統妻子」(Tradwives)

一、阿瑪拉的故事

#生於左翼自由派家庭,為左派組織工作

生於極端左翼自由派的思想的家庭,阿瑪拉自小受家庭的薰陶,學生時期已組織倡議團體,長大後在左派機構工作,大致上即是支持LGBT同志運動;常常強調黑人受白人打壓、女性受男性打壓、同性戀者受異性戀者打壓、跨性別人士受順性別人士打壓;傾向高舉女權、性解放等等的信息。篤信自由派的阿瑪拉成長於一個保守的偏遠小鎮,因此立志要與眾不同及改變世界。

阿瑪拉回想到有次在左派組織開會時,上司要求在場的人都要首先說明自己的代名詞——即是稱呼要以心理性別為準,而且假設在場不只有男與女;以及需要讓房中最弱勢的人說話。同事說道:「所有白人、順性別者、異性戀人士留意,或許你們在這會議裡不應該出聲。你們霸佔了舞台太久了。我們受夠了。歷史偏待你們了。現在是我們的時代了。」然而,在家中一直眷愛著她的家人,正是白人。

具有啡黑色皮膚的阿瑪拉自稱是雙族裔(biracial)人士,親戚中有黑人,也有白人。當她在左派組織工作時,每天聽著仇恨的聲音:「白人打壓黑人,白人收聲!」又到處告訴人白人如何對黑人有種族歧視,但回到家裡,卻是感受著白人家人的愛和照顧,因而感到「精神分裂」,思想上的不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引發她反思自己的立場。她曾向公司的上司提問,但上司說:「你只是不知道你受了多大的打壓。這是對你的壓迫,教育你自己吧。」這說法突顯了公司反包容(anti-tolerant,只想批鬥而沒有興趣與他人和諧共存)的取態,令阿瑪拉無法接受。

在左派組織工作了一年,令阿瑪拉發現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她常常感到抑鬱和焦慮,因為要到處尋找哪裡有「不公義」的事,然後就批鬥、聲討,可想像那心理壓力很大。

#思想受挑戰,想尋找答案

以往,阿瑪拉常常與保守派人士對話,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投票意向。他們向阿瑪拉的左派思想作出的提問,尤其是左派的反包容(anti-tolerant)的表現,這些問題一直留在阿瑪拉的心中,挑戰著她的意識形態。她發現她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阿瑪拉在網上找到了PragerU (保守派組織)影片、一些保守派網紅——湯姆·索維爾(Thom Sowell)、戴夫·魯賓(Dave Rubin)、拉里·埃爾德(Larry Elder)的影片,這些網紅說:「唏,我知道你為何相信你所相信的。以下一些說法能助你發現你可能錯了。」阿瑪拉看了無數的影片,覺得說得很有道理,又解答了她許多的問題,令她漸漸改變了信念。雖然她起初立場搖擺不定,她很想保持左派的信念,但這些信念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改變了立場的阿瑪拉,首當其衝要面對左派的母親。她們在許多話題上有分歧:墮胎、移民、槍械暴力等等,經過磨合後,她們決定不再勉強對方。即使政見不同,她們仍然可以有好關係。

#曾經想不理世事,但最終返回倡議舞台

當她離開左派組織後,她對自己說:「拜拜政治。我不想再與人爭辯了。」所以她轉到自己本地小鎮的一間醫療診所做技術員。

有一天,她下載了TikTok社交軟件,當她閱讀裡面的資訊時,她發現與她相似的人——年輕、雙族裔、女性,她們在討論要成為第四波女權運動的推動者,又要為美國種族平等而戰。這令阿瑪拉想到:「哇,這些東西就是我年輕時所受的教育,最終引致我很抑鬱、焦慮,又常常在發掘不公義的事,正如我以前所說的,現在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集結力量。有誰在這裡告訴她們另類的聲音呢?我見TikTok只有很少保守派的聲音,因此我決定要製作一條短片講述我由左派轉到右派的故事。」

在她上載短片以後,竟有成千上萬的人次觀看。自此,她開始回答他人的問題,告訴他們她為何改變;又向他們發問,了解他們的想法;又嘗試幫他們揭穿左派論述的漏洞——這些左派的教條曾經是她深深相信的。後來,她製作了一條關於解構「白人特權」的短片,短片爆紅,得到一千萬的人次觀看。阿瑪拉因而一步步成為了保守派的發言人,受到PragerU賞識,於洛杉磯從事網台的工作。

現時她為保守派價值觀發聲,因著曾經在左派組織工作,她相當了解敵對的人(haters)的思路和想法,有利現時的工作。按著自己的改變經歷,她知道是很難一時三刻改變他人的想法,但藉著了解對方思路,就對方想法提出問題,讓對方繼續思考,假以時日他們或許就會改變想法,像她一樣。

在這個分化的社會,要分享自己的看法並不容易。阿瑪拉提到她到訪威諾納州立大學(Winona State University)的難忘經歷。她到那裡作分享,在場有40-50名學生已經準備好要抗議、要反對她,大字標題批評她是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又說她種族歧視和厭女(misogynist)。多麼諷刺,一群以白人為主的學生,在控訴一位有色人種分享嘉賓是白人至上主義者。

阿瑪拉勇敢地面對他們(在網上可以找到影片)。她捲起衣袖,展示她的紋身——「黑人力量拳頭」(black power fist)刺青,是在16歲時紋上的。她說:「數年前,我就是這類抗議活動的發起人。(曾經為左派倡議者)我或許有份促使你們今日製作了這些大字標題。現在我只想與你們說話。」這50個學生裡,可能有5個有聆聽吧。但5個總比零個好。

二、阿瑪拉評女權與戀愛

何謂女權運動?阿瑪拉在TikTok找到許多不同的定義,其中一個常見的思路是反對男性、支持性濫交、想獲取社會中的男性角色,或至少是以往所見的傳統性別角色。還有,她們要拒絕傳統的女性特質、職業、全職媽媽、撫養孩子等等。很少人說她們是第一波或第二波的女權分子。

阿瑪拉認為,女權可以分為兩大陣營:追求平等(equality)或衡平(equity)。前者追求男女被平等對待,有平等機會即可,男女可以在社會上有不同角色,就像一陰一陽互相配搭。後者為第四波女權分子,追求衡平,期望看見社會上男女在各方面都相同,例如要有同等數量的男女CEO。然而,她們很少要提到要追求同等數量的男女建築工人。

追求衡平的女權分子當遇上「第一次約會是否男性付錢?」這種問題,會卡住的。一方面她們想男性付錢,但另一方面又相信要衡平。她們會出現認知上的不一致。這令阿瑪拉想起她工作時說白人總是種族歧視他人,但回到家就與白人家人相親相愛時,所產生的認知不一致。

三、阿瑪拉評現時的戀愛文化及「傳統妻子」(Tradwives)

現時的戀愛文化:速食而不委身

阿瑪拉也提到現時的交友戀愛文化,不利組織家庭及婚姻。

她身邊的女性朋友都說,要找到適合的拍拖對象非常困難。網上交友的對話都是沒有承諾的、沒有委身的。在交友APP上的交流,非常膚淺。而且,有些女人十分性濫交,容讓男人不需要為關係作出什麼承諾便得到性歡愉。這樣男女還有什麼動力要建立深厚的關係,以致最終建立家庭和婚姻呢。今日許多年輕人都沒有以委身於家庭和婚姻為目標。有人到三十多歲才開始思考婚姻和生孩子,這時機算是有點晚了。

阿瑪拉初到PragerU工作時,很深刻CEO瑪麗莎·斯特雷特(Marissa Streit)提醒她,不要只顧工作而忽略了與異性約會、建立婚姻與家庭。阿瑪拉在心中謹記這話。她感到很幸運,可以遇上現在的男朋友。

這是愛自由、不愛委身的世代。阿瑪拉身邊Z世代年青人說:「我不會結婚的。你覺得我會與某人簽署合約,就是那份很快就要結束的婚書嗎?」又或是:「我要做職業女性,一個會溺愛姪仔姪女的呀姨,不會受任何束縛,可以自由地旅遊及賺錢。」

新潮流:「傳統妻子」(Tradwives)

同一時間,網絡上開始流行「傳統妻子」(Tradwives)的影片,就是全職家庭主婦拍片講述自己在家打理家務,又煮飯給丈夫吃。阿瑪拉認為,雖然有不少女性嚮往這種生活,但這些影片瘋傳不是因為網民羨慕這樣的生活,而是他們感到很反感。留言區的敵對者說這是惡夢、難以接受、女人不可以這樣。

女權說女性要自由、女性要有選擇的權利,但當有女性選擇做傳統的家庭主婦、在家相夫教子,卻是引來批評。阿瑪拉認為這些想做全職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的女性,她們心底真正的渴望不應遭受打壓。

不少年輕的Z世代女性其實希望過這種生活——有丈夫的愛錫、有子女在身邊、全職打理家庭。但網民總是貶低這種生活,欺凌作這選擇的女性,逼使她們要上班、要做科研、要做CEO等等。當這些女性心底的渴望被抑壓,她們即使在職場上取得成功,還是會後悔,內心會感到不滿足。

有些人以為當全職家庭主婦的女性就會失去自主權、會失去自我、沒有時間追求理想。但其實是相反,全職家庭主婦雖然要打理家庭和照顧孩子,但仍然有許多可能性,可以追求內心的渴望。

總結

立場多強硬的人,都有改變的可能。面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多點對話,和平理性地溝通,向他們發出有意義的問題,引發他們思考。或許有一天,今日的敵對者會變成他日並肩的戰友呢。

如何在俗世中發聲而不怕反對呢?可參考阿瑪拉的一段話:「不論你做什麼,都總有人討厭你所做的,總有人不喜歡你,總有說話在評論。我認為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和精神在這些人身上。如果有人有建設性的批評,或想開始一段健康的辯論,這才值得花時間。到最後,雖然許多人討厭你,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因著你的敢言而得著支持和鼓勵。人們都在等待其他人發聲,說出他們的心聲,在他人發聲前,總是在沉默等待。所以,多點想想會有多少人因著你的價值觀而受啟發吧。」

參考:
Amala Ekpunobi: Feminism, Dating, And Tradwives
https://www.iwf.org/2023/03/24/amala-ekpunobi-feminism-dating-and-tradwives/

Amala Ekpunobi: Feminism, Dating, and Tradwives | She Think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1U9LHUpngg

Radical Leftist Turned Conservative Activist | Amala Ekpunobi | EP 3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81h5wZLb4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