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Skin,是電玩遊戲界的術語,意指角色的不同造型。一般而言,現代遊戲中往往有變更角色外表造型的系統,這些可供選擇的角色造型便是「皮膚」,skin。
在過去,遊戲商盈利賺錢的方法不外乎將遊戲發售出去,而部分online game則會收取月費。直至近年,免費遊玩已成了絕大部份線上和手機遊戲的營運模式。這是因為遊戲商發現「免費」比「收費」更好賺,當玩家對遊戲和當中的角色有了感情,單是出售不同的角色Skin已能能創造巨大的利潤。

同一個角色,不同的skin
明明是一樣的角色,不論名字、能力和技能都完全一樣,僅僅是換了造型和外觀,為何就能吸引廣大玩家課金呢?相信當中的道理並不難明,因為遊戲角色往往能令玩家有很強代入感,以至角色就猶如是玩家的替身,角色形象就是玩家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表達。
然而,這些Skin又會否反過來影響玩家的自我觀感和自我形象呢?
事實上,不女性角色的Skin都是被刻意設計來滿足男性凝視。這些Skin的衣著通常較為曝露,露出的身體部位較多,其形象亦較被設定為輔助型,而較少凸顯其力量和速度,例如「女僕」就是經常能夠大賣的特殊造型。其餘如大胸部、小蠻腰等「理想」身形的Skin更是不言自明。
不過,這些理論上是用來服務男性的Skin如果被女性玩家拿來使用,這些Skin又會她們造成甚麼影響?會否影響她們對自己的看法呢?
美國傳理系學者Elizabeth Behm-Morawitz就進行了一個實驗。
研究員找來328位大學生,隨機分作三組遊玩《盜墓者羅拉》。《盜》一隻第一身動作冒險遊戲,玩家要控制女主角羅拉攀山涉水,做出高難度動作破關探險。

羅拉的不同造型
第一組參與者所操控的羅拉,其外表形象為前述的典型的性感化(sexualized)角色,衣著暴露,凸顯身材;另一組操控的羅拉則穿起冬裝,袍子蓋身,外形並不性感;第三組對照則沒玩此電遊。各人在電遊15分鐘後填寫問卷。學者觀察短暫的遊戲體驗對女玩家自我觀感的影響,想知會否在玩樂中,玩家已受角色潛移默化。
學者分析數據後,認為電遊中的女性角色設定,能夠影響人對於現實中女性形象,以及女玩家自身的自我觀感。
女玩家操控極性感的女角色後,對自己能靠實力獲取成功的想法減弱。
由於對照組中,參與實驗者是隨機安排,她們所使用的角色和場景亦一模一樣,學者只安排了唯一的差別因素,角色的Skin。這說明了角色的造型,例如挑起別人性慾的身體形象,能夠改寫參與者對於女性,乃至自身的觀感。
數據顯示,使用較少曝露角色的參加者,傾向認為女性體能亦不遜於男性;反之亦然。由此可見,性感形象有機會埋沒了女角色本身的體能、獨立和能力等其他促進其成功的特質,性吸引就是最顯著的特質,其他能力則變得不是那麼獨特了。當性化抑制了其他特質的顯露,人亦減弱了相信自己能成功自信,因為外型是先天的,而性化亦意味著被物化。
本研究僅涉及了女性玩家使用性化角色時所受的影響。然而,在線上遊戲或其他電競遊戲中,玩家往往共用同一個遊戲空間。女家即使自己沒使用性化角色,又或否受其他玩家所操縱的角色影響?尤其是,在線上遊戲中,操縱女性角色的亦可能是男性,甚至是遊戲中最成功的一班玩家。這種遊戲環境對女性的影響乃需進一步研究。
總之,玩家會受到電遊中的性別定型和角色形象所潛而默化,這現象值得我們注意。
延伸閱讀:
Behm-Morawitz, E., & Mastro, D. (2009). The effects of the sexualization of female video game characters on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female self-concept. Sex Roles, 61, 808-823. Doi:10.1007/s11199-009-9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