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結婚有影響你嗎?」同性婚姻的五類受害者

香港性文化學會

在上一世紀,由於同性婚姻在人類歷史中從未出現,政客們辯論應否更改「婚姻」定義時,其論據和論述往往只能流於想像的。維護家庭和婚姻定義的人提出很多論據和警告,對當時的人來說只是抽象的理論,也許都不及同志團體所反問的一句「別人結婚與你何干?有影響你嗎?」

20年過去,當時很多的「理論」已不再抽象,而是成了某種預言,美國的家庭研究委員會(Family Research Council)就盤點了五類在同性婚姻下的受害者。

一、小商戶

Barronelle Stutzman是一位老花藝師,也是一間花店Arlene’s Flowers的店主。該花店一向會服務和僱用同性戀者。在2012年,她所處的華盛頓州修改了婚姻定義(即同性婚姻制度化)。翌年,一對男同志來到Stutzman的花店,並要求她為他們的同性婚禮擔任花藝佈置。然而,Stutzman始終相信婚姻應是一男一女,她也因為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而認為自己不應參與同性「婚姻」,因而婉拒了他們的要求。

儘管這對伴侶中的其中一位(Rob Ingersoll)是Stutzman的朋友;她的「朋友」卻瞬即化身成原告,把Stutzman告上法庭。2017年,華盛頓最高法院裁定Stutzman歧視罪成。Stutzman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聽取了Stutzman的案件,並裁定州最高法院需要重審案件。然而,後者維持有罪原判,Stutzman繼續上訴,但這次最高法院卻拒絕聽取她的案件。與訟雙方最終達成協議,以5000美元的賠償結束案件。

在長達8年的訴訟中,Stutzman耗費了巨額的訟費和律師費,僅為了守護自己以及往後其他人的良心自由。她知道自己的案件影響了千千萬萬個和她一樣的小商戶,關係到這些店主能否在自己的事業中落實自己的信念。然而,事與願違,這位77歲的曾祖母最終只能退休。

二、創作者

另一位蛋糕設計師Jack Phillips亦遇上Stutzman類似的遭遇。同樣,Phillips會招待同性戀顧客,會向他們售賣各款蛋糕如生日蛋糕。只是當Phillips被要求創作一款慶祝同性婚姻的蛋糕時,Phillips同樣以個人信仰為理由拒絕,他指出即使由異性戀人士訂製這蛋糕也不會接。他也拒絕製作貶損LGBT人士(同性戀及跨性別)的蛋糕訂單。然後在20分鐘內他便被當局聯絡。在長達六年的歧視訴訟後,Phillips經歷多番敗訴,最終案件亦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比Stutzman幸運的是,最高法院最終以7-2判定Phillips勝訴。

在付出了巨額訟費、時間和心力後,Phillips保住了自己卑微的創作自由;然而,就在勝訴後幾星期,Phillips便陷入另一單相似的訴訟。這次是一個慶祝變性的蛋糕,Phillips同樣拒絕了,因而再次被當局控告。在接受訪問時,Phillips解釋,「所有美國人都應該有自由按照自己的良心去生活和工作,免於被政府懲罰的恐懼,這就是一切的目的。」

三、孤兒

位於田納西州的霍爾斯頓(Holston)兒童之家,是聯合循道公會背景,由循道會一名寡婦在1895年創立。多年來收容被棄養和虐待的兒童,並把他/她們配對給基督徒父母領養,已有150年歷史。根據統計,田納西州東部和弗吉尼亞州西南部有51%居民不能負擔生活成本。霍爾斯頓就在這些地區服務超過8千名兒童。他們每年從政府中拿取一定資助,然而前總統奧巴馬在任內發佈指引,要求受資助機構必須將孩童也配對給同性伴侶及跨性別伴侶,否則就不能拿到資助。

霍爾斯頓立即陷入兩難之中,要麼違背機構宗旨以及孩子的福祉(他們相信一男一女的家庭對孩童最好),要麼無法拿到資助。困難因特朗普上台所簽署的豁免令而暫緩了,但當拜登上台,困難又再度重臨。

縱然當地非宗教的領養中介比有信仰的多五倍,但拜登政府依然要求所有孤兒院服從同運議程,將同性婚姻的價值置於孤兒的福祉及兒童之家的良心自由之上。

霍爾斯頓最終決定起訴當局,結果尚待揭曉。

四、公立學校的學童

婚姻定義被修改後,公立學校馬上成為了這種新的意識形態的強化者。縱然美國仍有近半的人不同意「同性婚姻」,但公立學校已使用他們所交的稅款,去把他們不同意的價值觀灌輸給他們的孩子。

例如,在弗吉尼亞州的一間小學,老師在早會上朗讀一本叫「王子與騎士」(Prince and Knight)的同志讀物給全校小孩。甚至,德克薩斯州的公立學校曾因為學生說同性戀「是錯」(is wrong)而懲罰他們。[1]其他的同志教育和同性婚姻是「正確」和「正常」的教育亦海量地進入公立教育系統。

在近年的調查中,超過兩成的美國Z世代(18-25歲)自我界定為LGBT,數量足足是嬰兒潮世代(58-76歲)的7倍。這數據令人不得不懷疑媒體,以及教育系統對青少年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影響。

五、兒童

在修改婚姻定義後,同性領養、同性伴侶間使用生殖科技,甚或使用「代母」訂製孩童都成了合法的權利。一般而言,健康的家庭需要男性和女性的楷模,讓孩子從他們中學到兩性的長處,也令他們在不同情況下找到適當的依靠。

眾所周知,在單親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更易有各類的情況和犯罪問題,防止單親家庭的出現是各地政府共通的政策目標,這是為了孩子的福祉也為了社會的隱定。然而,同志家庭卻像是「刻意為之」的單親家庭。在同志家庭生長的孩子注定失去了父親或母親;而由「代母」生出的孩子,更是被逼和生父和生母中斷聯繫。

調查顯示,由同志伴侶帶大的孩子比傳統家庭的孩子少35%從高中畢業,而經歷情緒問題和患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簡稱為ADHD)的比例高一倍。可見在修改婚姻定義後,很多孩子已在看不見的地方受害。

總結
很多真實的社會影響都已在2015年美國同性婚姻判案前被預言。此外,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勃茲 (John Roberts)曾說多數法官認為宗教信徒能仍然可以「教導」和「倡議」他們的婚姻觀,然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宗教「實踐」(exercise)的自由。因此,另一名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 (Clarence Thomas)指出「宗教自由基本上是關於宗教事務的行動自由」同性婚姻的判決「為宗教自由」帶來「潛在的破壞後果」。至今已過七年,托馬斯已證實他的說法。當香港當局、法官或大眾考慮是否支持同性婚姻時,必需考慮西方的經驗和對其他人構成潛在的影響。

[1] https://www.foxnews.com/us/texas-school-punishes-boy-for-opposing-homosexuality

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hkscs/posts/pfbid0Svq3zkPZjT9gLSJS2oqpeKvvBMYdDv2H3SmDVK29tTGEYHhjhud5wBZhAKntjw9dl

了解更多:

https://www.potomaclocal.com/2022/06/13/gay-marriage-story-read-during-elementary-school-morning-announcements-sparks-outc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yaVmvsf8


https://adflegal.org/case/arlenes-flowers-v-state-washington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dakota-ary-anti-gay-texas-teen-nom-video_n_203966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terpiece_Cakeshop_v._Colorado_Civil_Rights_Commission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