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與LGBT 談談粉紅經濟 從又一城蘋果店說起

梁海欣(項目幹事)

12/6/2022 又一城蘋果店

上周末與朋友們到訪又一城蘋果店,看見推出了同志驕傲月(pride)的產品,隨即拍下了照片。我向朋友笑言:「現在也在上班!」朋友一臉茫然:「什麼?什麼是 “pride”?」對於他的疑惑,我很驚訝。對於商業世界與LGBT,令我聯想到粉紅經濟(pink economy)。

什麼是粉紅經濟(pink economy)?

根據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奧佩高夫」(音譯自 “Open Growth”)的文章,「粉紅經濟」又名為「粉紅錢幣」(pink money)或「粉紅市場」(pink markets),用來形容LGBTQ+人士的購買力,當中包括非異性戀者及非順性別者,即包括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人士、雙性人、酷兒等等。

「粉紅經濟」對於市場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力,當中尤其是營銷策略、廣告界、公司模特兒等等行業最為顯著,例如今年蘋果公司的彩虹旗產品、一些保險公司及銀行製作針對同性伴侶的廣告:

蘋果公司的彩虹旗產品
https://www.apple.com/hk/en/newsroom/2022/05/apple-unveils-new-apple-watch-pride-edition-bands/

匯豐保險廣告:男同性戀
https://movieforestlitmited.blogspot.com/2022/03/7up-hsbc.html

匯豐卓越理財廣告:女同性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owidvDz5E&t=28s

One Degree製作廣告向同志伴侶推銷家居保險:
https://fb.watch/dBkaXLV0kL/

為何會有粉紅經濟的冒起?

商業公司的行動只是為了推動一個意識形態嗎?當中必然有經濟商機的考量。「奧佩高夫」的文章明言,相比起「上有高堂,下有妻房」的家庭,LGBTQ人士的購買力強勁,是因為他們較少需要顧慮家人及孩子上的開支。

LGBTQ人士的消費模式與他人不同。簡單來說,因為他們較少需要照顧家庭及孩子,他們的花費大多只用於自己的需要和生活上。

文章提到,在美國和歐洲,奢侈品及優質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因為LGBTQ人士花費收入的大約15%在自己身上。同志伴侶在休閒用品上的開支亦是較高的,這稱為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 (兩份收入,沒有孩子)。單是墨西哥,粉紅經濟的價值已高達650億,數字驚人。

經濟日報2014年曾報導:「有美國市場公司曾估計,單在美國的LGBT市場已達1,800萬人,每年可消費收入(即空閒錢)高達7,900億美元,平均每人約4.4萬美元,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2.6萬美元… 紐約州2011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紐約審計辦公室亦預計3年內,可帶動婚宴及蜜月旅遊的消費力,涉及1.42億美元。」

思考HK(thinkhk.com)2018年的文章提到:「據LGBT資本公司(LGBT Capital)在2016年的調查,在亞太地區,同志人口估計達2.8億人,年度消費力高達1.1兆美元。而在香港,同志人口大約有47萬人,年均購買力亦高達220億美元。」

論及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不得不提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思考HK的文章提到:「中國最知名的同志社交軟件Blued的CEO耿樂指出:『同性戀群體的消費大概是異性戀消費能力的三倍以上……更有消費慾望。』而Blued現時已有超過2000萬用戶,市場估值3億美元。」人人焦點網(ppfocus.com)2021年寫道:「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同性戀人數可能達到了 7000 萬,相當於全部的英國人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有商業調查報告認爲中國 LGBT 消費市場已經有 3000 億美元。」

不容小覷的LGBT影響力

關啟文博士在《同性與變性──評價同性戀運動和變性人婚姻》書中提到:「事實上,同性戀者的消費能力頗高,一些國家就看準這點積極吸引同性戀旅客。『活躍的同志社群大部分屬高收入社群,沒有家庭子女負擔,屬高消費一族,杜聰(他是同運分子)相信,要是香港舉辦一個精彩的嘉年華,引來海外同志參與,這群屬DINK(Double Income No Kid)一族的遊客,雙薪無孩,定必刺激香港旅遊經濟。』而且同性戀者在西方傳媒和政治也有很大影響力,亞洲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亞洲社會愈來愈接納同性戀,『進步』速度相當驚人。而且對比西方國家,從來沒有出現極端排斥同性戀者的文化。」

這不禁令我們反思:LGBT人士真的就等於是弱勢人士嗎?

粉紅經濟與我何干?

經濟日報曾這樣寫道:「同性戀在香港仍是一個忌諱,但如果大家再戴有色眼鏡看他們,隨時損失一個推動經濟的好機會。」一個金錢掛帥的城市,能抵得住「誘惑」嗎?

正如上文提到,粉紅經濟已悄悄地來臨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的社會,香港的商界會受到多大的影響?這有待觀察。

除了營商,粉紅經濟當然也會帶來文化上的影響。例如那產品和廣告,即使你不是目標客戶,也有機會看到,思想或會潛移默化地轉變。

在香港,大型同志活動(同志遊行、「一點粉紅」等)已在香港舉辦多年,亦獲得不少大公司贊助,來年亦有同樂運動會,其意識形態可謂鋪天蓋地、來勢洶洶。同志活動亦日漸滲入各大學(例如QSA),由大學認可、計算學分的同志課程亦已開辦多年。

且慢,你真的同意當中的論述嗎?還是在世俗洪流下,隨波逐流就罷了?

歡迎與我們多點交流想法。

參考:
Pink Economy | Is The Pink Economy on The Ri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tGsrWvYv4

Is The Pink Economy on The Rise?
https://www.opengrowth.com/article/is-the-pink-economy-on-the-rise123

「LGBT」經濟學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462245/%E3%80%8CLGBT%E3%80%8D%E7%B6%93%E6%BF%9F%E5%AD%B8

不容忽視!消費力高 「粉紅經濟」捲全球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18-10/19/30366.html

美國男同性戀羣體收入超過直男,與高收入羣體更容易出櫃有關 |…
https://ppfocus.com/0/em068343d.html

試讀本 : 同性與變性──評價同性戀運動和變性人婚姻
http://www.capbooks.hk/QR4594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