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男友做愛就是不愛他嗎?拒絕情緒勒索 談談婚後才有性行為的三大好處

梁海欣(項目幹事)

近日讀到一則網絡故事,故事內容關於一名女子受男友威逼,要發生性行為,否則就是「不愛他」。網民紛紛留言,大部分人認為樓主應與男友分手,因為他不懂得尊重女性,只顧自己獲取性快感,更向樓主作出情緒勒索;有少數人認為男友的要求合理,反而是女友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不與男友做愛就是不愛他嗎?原來拍拖時不做愛,可能才是真正愛他的表現。本文將談談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的三大好處:

一、把握時機學習性自制
二、不怕性病:真正的專一性關係
三、不怕懷孕:有意懷孕及不怕意外懷孕

一、把握時機學習性自制

網絡故事的留言中,有不少人指出樓主的男友的表現是把樓主看為洩慾的工具、「飛機杯」*,不懂得尊重女性,應立即分手。

(*「飛機杯」是指設計成女性陰道模樣的男性用的自慰工具。)

但也有少數人「同情」男友的狀況,覺得男友的性要求合理,是樓主該反省自己。

究竟哪種看法較可取?

一句「性慾是本能,必需即時滿足」或是「性需要是需要」就把人類降格至動物的層次,合理化人「獸性」的表現,這蘊藏著物化對方、工具化對方的危機。找SP (sex partner, 性伴侶)、召妓、「呃蝦條」*,都是「洩慾至上」的性文化下的產物。自我中心的洩慾,或會被冠上「渣男」、「渣女」的惡名,不是一句「你情我願」就能疏解的。

(*「呃蝦條」為粗口諧音,意即男性欺騙女性上床,得到對方的身體後便分手。)

能自制,是人的尊嚴所在。人皆有能力且有需要學習性自制。有關性自制的論述,可參考:《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https://blog.scs.org.hk/2022/02/25/性自制不是性壓抑!-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

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

談戀愛的時期,不是情侶盡情洩慾的機會,反而是學習性自制的上盛時機。因為拍拖時,兩性才會走得那麼接近,是親密,但同時也是誘惑。學習以禮相待,點到即止,是一生受用的功課。因為即使結婚後,也會有一方想休息、或是生病、或就是不想有性行為的時候,例如女性經期來的時候,配偶要懂得尊重、自制,不能「霸王硬上弓」,否則是婚內強姦呢。

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為拍拖時期的彼此立下身體界線及專注建立感情基礎,二人的感情才有較大機會細水長流。家庭治療專家巴斯比博士(Dr. Busby, D.M)一項研究發現,立下身體界線對關係有利,因為雙方能將注意力較多地投放在溝通和承諾的問題上,有助關係的長遠發展。

了解更多婚後才有性行為如何有利婚姻,請參閱:
https://blog.scs.org.hk/2021/03/05/婚前「試性」有用嗎?拆解都市性迷思/

婚前「試性」有用嗎?拆解都市性迷思

「談情熱烈像煙花 難燒到八十歲 我寧願愛似清水」──《清水》光良

煙花能在短時間爆發得很燦爛,但也很快消逝、終結。大海很平靜,但裡面的水從來都不缺。一生一世是幾十年的時間,不急於一時三刻就完全佔有對方的身體。放慢一點,細心看看沿途的風景,專心一點聆聽對方的心聲,一步一步走進對方的世界。若常常受到性慾的干擾,打擾了這些美好的時光,便大剎風景了。待到時機成熟時,再說「我願意」。

二、不怕性病:真正的專一性關係

「參與研究的黃志威指,港人性觀念愈來愈開放,年輕人拍拖、有性行為再轉換伴侶的情況普遍,容易傳染性病。」《港大首個性病普查:年輕港女有性生活轉伴侶 5.8%染性病》(香港01)

拍拖時有性行為,不是一個好習慣,為什麼這樣說呢?拍拖,就是還未肯定他是否同走一輩子的人,萬一分手了,便可能會再尋覓下一任的伴侶。如果與每一任伴侶都發生性關係,而假設每個人都各自有三名前度情人的話……其實這樣就不是衞生署所說的「專一的性關係」了,難怪性病的傳播不容易揭制了:

「預防性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與一位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仕保持專一的性關係。如果不可能的話,就應該採取安全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時都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受感染的機會。有活躍性生活的人士, 應該接受定期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性病感染及接受治療。」──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性傳播感染」頁面

「與一位未受任何性病感染的人仕保持專一的性關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婚後才有性行為──婚前做身體檢查,婚後忠於配偶。那當然,沒有結婚也可以做到以上的說法,但現實上,未婚情侶不會比已婚配偶更加能做到這一點吧?

三、不怕懷孕:有意懷孕及不怕意外懷孕

「坊間一直流傳安全套的成功避孕率達98%,然而陳少慧表示,安全套實際的避孕率只有82%,98%是建基於能正確地使用安全套的基礎上。」《【情人節】安全套避孕率只有…… 醫生:女生應學習如何正確戴套》(香港01)

按不同夫妻的家庭計劃需要,或會在某些時間選擇做避孕措施,但避孕始終沒有百分百的保證,萬一有孕了,就是生與死的問題──生下來或是墮胎。在婚姻裡的性,即使意外懷孕了,也不會太慌張,夫妻就合力為新生命打拼吧。

如果夫妻是在期待著新生命誕生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那可能是世上最能享受性的時刻了。不需要任何的避孕措施,一切都來得最自然。

但是,婚姻以外的性行為,大概都不希望有新生命誕生,因此必須使用避孕套或吃避孕藥。而且,萬一懷孕了,看來都不會是個好消息了。不論決定是什麼,那都是對父親、母親、孩子不是最好的,形成了三輸的局面。

有人認為拍拖時有性行為是自由,但我們也可以思考到另一種的自由──免於承受高風險的自由。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能最全面地享受性,並且不用擔驚受怕。

總結

在ViuTv一電視節目中,曾有女嘉賓指當對方發現自己是基督徒,知道不會有婚前性行為,便逃跑了。看來,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至少能驅走渣男、呃蝦條之輩。失去這段戀愛關係可惜嗎?應該大家都會同意是萬幸才對。

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若果被貼上「老套」、「好保守」的標籤,或會阻礙人認真仔細地思考當中的智慧和好處。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除了把握時機學習性自制、不怕性病及不怕懷孕之外,你還想到其他選擇婚後才有性行為的好處嗎?歡迎與我們多多交流。

參考:

佢成日話我唔同佢做 就係唔愛佢(instagram: couple.murmur)

https://www.instagram.com/p/CaewknlJo_c/

《性自制不是性壓抑! 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係》
https://blog.scs.org.hk/2022/02/25/性自制不是性壓抑!-談談情慾、靈性與倫理的關/

婚前「試性」有用嗎?拆解都市性迷思
https://blog.scs.org.hk/2021/03/05/婚前「試性」有用嗎?拆解都市性迷思/

《港大首個性病普查:年輕港女有性生活轉伴侶 5.8%染性病》(香港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74648/港大首個性病普查-年輕港女有性生活轉伴侶-5-8-染性病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性傳播感染」頁面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607.html

《【情人節】安全套避孕率只有…… 醫生:女生應學習如何正確戴套》(香港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294009/情人節-安全套避孕率只有-醫生-女生應學習如何正確戴套

晚吹 – 戀講嘢 – 第1集 A0 的困惑 (ViuTv)
https://viu.tv/encore/talker-what-love-you-say/talker–what-love-you-saye1a0-dik-kwan-waak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