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推介】瑞典性別議題紀錄片《跨性別列車》(The Trans Train) 變性並非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

(文:梁海欣)

瑞典性別議題紀錄片《跨性別列車》(The Trans Train)喚醒大眾關注青少年變性問題。影片共有2集,在2019年在瑞典電視上公開廣播,現在可以於YOUTUBE 看到。

為何影片叫做「跨性別列車」?跨性別與列車有什麼關係?片中形容,開啟了荷爾蒙過程,便是一輩子的事。變性手術更是使人永久失去身體器官。走上變性的路就像坐上一輛不停繼續向前進發的列車一樣。一輩子都要用藥、覆診……

【不再跨性別】你喜歡你的性別嗎?變性倖存者阿爾達科(Aldaco)學習接納自己:我不完美,但有平安 女變男再變女 少女藉靜觀安頓自己的負面情緒

(文:梁海欣)

「我以為我會死。傷口受到嚴重感染,但好像沒有人在乎的樣子。」

「我認為沒有人會明白變性手術帶來的併發症,直到真正體驗過。」

現年21歲的少女阿爾達科(Soren Aldaco)青少年時有性別困惑,受著「要死女兒還是活兒子?」的恐嚇式說法所影響,父親和繼母因而傾向支持女兒變性。她參與跨性別青年小組,因而認識了採用「性別肯定護理方針」(gender-affirming care)的護士,很輕易就取得了變性藥物。在乳房切除手術後,她的身體出現了嚴重併發症,幾經波折才解決了胸部瘀傷和腫脹的問題。而睪酮則令她有關節疼痛、陰道萎縮和胃病等副作用。最終,她決定停止服用睪酮及雌激素阻斷劑,容讓身體自然地分泌自身的荷爾蒙。現時的阿爾達科學習接納自己,雖然不完美,但內心有平安。她也會藉靜觀來安頓自己的負面情緒。

【反對兒童變性】荷蘭個案揭 服藥阻止青春期發育 不利往後變性手術

(文:招雋寧)

為何有些青少年主張服藥停止自己發育為男性/女性?為何要保持兒童時期的身體?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錯了,與心理性別不符。服食青春期阻隔劑,阻止身體性徵發育,從而令到自己「更不像」自己的生理性別--並非更像另一性別。若要「更像」另一性別,他們長大後就可以進一步要求進行整形手術。

荷蘭的整形手術醫生Vera Begenborn與團隊曾在2016年發表論文,提到一位18歲少年進行陰道重置手術。手術是用部份結腸來模擬陰道,卻因為來自自身的大腸桿菌而令器官衰竭,在深度治療下過世。

事主年幼時一直注射青春期阻隔劑,其陰莖發育不良,缺乏陰莖組織,固此最後採用了結腸組織。結腸組織是令他被細菌感染的主因。年幼服用青春期阻隔劑,不必然有利往後的變性手術。

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文:招雋寧)

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自稱「酷兒醫生」的美國外科醫生Blair Peters在影片中透露,正為未步入青春期的兒童進行變性手術。

https://twitter.com/4th_WaveNow/status/1678065148936765440?s=20

「這是個十分複雜的事件。我認為隨著個案愈多,在未來5至10年我們肯定能夠知道到更多。」

兒童被視為身體性徵和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個體。在個體未有能力在完全知情的狀況下,被專家引導作出不可逆轉的手術決擇,倫理上受到咎責,極為爭議。就如2023年5月Gallup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認為變性道德不當的民意隨年漸增。

英獨立調查委員會:只准臨床研究向未成年者使用青春期阻隔劑

(文:招雋寧)

英國醫療部門NHS宣布限制未成年人士使用青春期阻隔劑,並僅在對所謂「變性」的醫療評估後,才允許「在臨床研究的層面」使用藥物。

NHS發表中期報告,提出「壓抑青春期荷爾蒙(GnRH 促進劑類)」屬於「非常規處方」。專家交代現時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需要常規地服用這藥。服用此藥是否安全?能否有效治療變性?未知。使用此類藥物只能作為研究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為了研究,專家認為不應持續地處方此藥。

【跨性別/變性故事】新加坡人龍仕功的故事──《我的人生》(見證分享)

  若說有甚麼總是伴隨著我的人生──就是抑鬱。只是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也會讓我憂鬱與苦悶。我所看到的,並不真實反映著內裡「真正」的我。

  自我記憶所及,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子。我的感覺來自覺得自己行為像個女孩子,並且喜歡女孩子的玩意。年少時,我的表現只被視為「溫文」及「娘娘腔」,而且也被認為這個階段很快便會過去。

  由於我的女性傾向,我很少跟男孩子連繫或相處。我討厭他們總是玩得亂七八糟。反而,我跟女孩子一起時則感到很自在,並能在她們那裡找到認同,分享相若的喜惡。自青春期開始,為我帶來更大的苦惱,因為我發覺自己在性方面被男性吸引著。我感到驚恐、沮喪及困惑,完全不知自己怎麼了。

知名支持LGBT跨性別學者改變想法 倡為「後跨性別人士」提供適切醫療服務

(文:梁海欣)
一個著名支持LGBT加拿大約克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金農·麥金農 (Kinnon MacKinnon) ,在 2022 年 11 月 21 日舉行關於「轉回原生性別(gender detransition)」的研討會上發表講話:「當前的性別關懷模式確實需要進行調整,以承認和解決後跨性別人士的需要。」麥金農本身是一名跨性別人士,原生性別為女性。他曾在2017年時表示,認為「後跨」的話題並不重要,但現在他提倡要為後跨性別人士提供適切醫療服務,以及其他專家也當認真地關注這些情況。

變性過來人18歲少女科儀(Chloe Cole)為保護兒童免受變性之苦發聲

(文:梁海欣)

變性過來人現年18歲美國少女克洛伊科儀(Chloe Cole)曾一度以為自己是男性,12歲時要求變性,隨後年僅13歲的她竟獲處方青春期阻斷劑、男性荷爾蒙藥睪酮時,更在15歲時進行了不可逆轉的乳房切除手術。16歲時科儀清醒過來,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後悔變性且出來公開發聲,呼籲人們要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變性之苦。科儀指出,在受著跨性別意識形態騎劫的社會文化下,變性是時尚、是真理,反對者都是偏執狂、恐跨,促使學術界、醫學界、教育界等都一面倒向要牢固青少年的心理性別而忽視生理性別,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