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性】全面檢視兒童變性醫療4年 英國獨立調查《The Cass Review》終出台

招雋寧(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英國性別診所Tavistock早年爆出不妥當地向兒童處方青春期阻隔藥物的醜聞和官司。英國政府在2020年委派退休兒科顧問醫生Hilary Cass主領獨立調查委員會,就著兒童性別不一致的治療方針和程序,檢視現行狀況,並向英國醫療體系作出建議。

《The Cass Review》的最終報告如期在2024年第一季完成。英格蘭的在朝保守黨和在野工黨都確認報告結果。讓我們歸納他們的主要觀察,然後再略談建議重點。

複雜病因

對於愈來愈多年輕人和剛步入成年者身上出現的跨性別情況,《The Cass Review》的結論是未找到單一的簡單解釋。現時已知的原因是由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交纏而成,以致每個個體的狀況都具有差異。

治療方式仍存疑

現時學界已積存好些研究。綜述研究顯示眾多研究的整體質量未達標準。意即,怎樣進行有效和安全的臨床診治仍未有定案。這意味著醫護未能向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提供充分知情,變相不能做到妥當的知情決定(informed choice)。

不論在科學文獻還是社會爭議上,現時的治療方針的優點和缺點,經常被過譽或被歪曲。《The Cass Review》表示,在檢視各個國際指引後,暫時仍未有單一指引可直接應用在英國醫療體系之中。

方針衝突使醫護受壓

由於各界對治療方式存有衝突,一般診療就難以滿足到期望,有部份醫護感到手足無措。《The Cass Review》認為環繞治療方式的爭議是失焦,整體忽略了尋求支援者的個體照護和需要。現時確實需要源著實證,革新應對的方式,要同時避免窒息的規管監控和避免未經證實的治療。

阻延青春期的效用和副作用 有待考證

《The Cass Review》認為壓抑青春期發育的理據模糊,對改善性別焦躁或其他心理困擾的證據脆弱,而對人認知的和心性發育的影響,依然未見清楚。特別是在兒童身上用藥,缺乏長期追蹤的資料,仍有許多未知之數。

醫護未能斷論到底兒童和年輕人,在成長中會否持續地持抱跨性別身份。《The Cass Review》並不贊成對精神障礙置之不理而只處方藥物和施手術。「對於絕大部份年輕人來說,醫藥渠道並非應對性別相關壓力的最佳方式。就算是經臨床診斷而確認需要醫藥介入,都需要同時顧及精神健康及心性發育的障礙。」

建議要點

《The Cass Review》提出一系列建議。在此列出幾項重點:
•   制定評估標準,全面評估要包含其他精神健康問題,如自閉症譜系的評估
•   需要考慮病童的父母和兄弟姊妹的需要
•   要為未到青春期兒童和17至25歲年輕成人兩類人,分別地設置額外的服務渠道
•   要提供變回原生性別的機制,並留意他們可能想改換另一批人跟進服務
•   將青春期阻隔用藥的效用放在研究項目之內
•   至少到16歲才可處方青春期阻隔劑,並且要交由跨專科小組,就每一個個案交出清晰的診斷理由;而不是任由他們等到18歲即行處方

我們能見《The Cass Review》以稍為平衡的路線作出建議,從批評的角度看--就如Cass自己直言--「平衡」會導致他兩面不討好(I could not…make everyone happy)。一方面,它支持繼續進行青春期阻隔劑的研究。透過科研來說明藥物的成效和副作用,比起一味盲目支持或反對更加具說服力。報告又指出要協助家人應對以另一性別生活的兒童。這都在回應部份跨性別政治的訴求。同時,它又攔截了部份令人咋舌的跨性別的政治議程,包括「去精神病化」、讓兒童隱瞞父母、不容納認同原生的性別、阻延青春期發育等等。故此報告為兒童的權利和福祉設置了重要的護欄,報章甚至稱之「擊破醫院中的跨性別意識形態」。長期關注兒童變性禍害的組織「Transgender Trend」對於報告亦表示歡迎,並希望政府及NHS跟隨報告的建議。

面對如斯交錯複雜的跨性別議題,《The Cass Review》整體而言不失為一份份量十足而持平的參考文件。

延伸閱讀:
《The Cass Review》 最終報告《Transgender Trend》《The Telegraph》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