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重要研究 揭示全球性別焦躁青少年的最新狀況

招雋寧(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

5年前美國醫療學者Lisa Littman鑄造了速發性別焦慮(rapid-onset gender dysphoria, ROGD)概念。研究主要以父母的匯報中,發現青春期階段的少女不尋常地出現「想要變成男性」的狀況。過往,這種因想變成另一性別而產生精神困擾的情況,或會發生在成人身上(late-onset),而非青少年;而與之相類的兒童性別不一致狀況,則發生在兒童階段(early-onset),亦非青春期。

在青少年急起的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 GD)迅速引起關注,Littman的研究亦激起跨性別運動的反彈,吹哨行為被指病態化少女選擇性別的自主權。然而此後並無阻關心兒童、青少年的醫護專家的持續跟進。原因是傾向支持跨性別運動的群體,採用了激進的治性別肯定照護方針。方針包括了用阻隔荷爾蒙的藥物、剔除監護人和父母對孩子變性的知情權、整形手術等等。方針來賦權兒童自主地「變」性,慰藉因自覺性別不符所產生的心靈。瑞典和英國的醫護專家已暫緩這類護理,並迫切發掘怎樣才真正幫到GD青少年。

一項最新的系統性文獻回顧(PRISMA)研究,由在瑞典著名的精神科研究中心Gillberg Neuropsychiatry Centre以及英國Glasgow的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lbeing等醫護學者聯合進行。他們在2023年發表了一系列三份文獻,回顧了至今關於治療青少年性別焦慮症的一眾學術研究。積極地說,這次研究為了更精準的支援GD青少年,而最低限度,亦希望為受著性別不一折磨的他們,減少治療對帶來額外傷害。

三份文獻的主題分別關於病發資料的蒐集、精神健康狀況,以及另一備受爭議的主題: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服藥與手術

學者在六千多份文獻中,篩選出19份來自6個國家的研究,涉及835至1354追查對象,於過往11年內刊載。

受訪者平均在14.5歲服用青春期阻隔劑,服用另一性別荷爾蒙的時間則平均在16.2歲。普遍受訪者有接受上述兩者的藥物。研究中有25位受訪對象--學者形容數目罕有--已接受了不可挽回的整形手術:24位少女切除了乳房,1位少年進行陰道成形術。

整體而言,對青少年GD治療手法仍缺乏實證基礎,亦難以就這種較為激進的GD治療是否安全作出定奪。

根據學者分析,在眾多對健康的影響中,現時可下定論的是青春期阻隔劑必定會削弱骨質密度,而服用另一性別荷爾蒙則會令密度提升。儘管如此,學者表示仍需關注,因為疏鬆了的骨質未必能透過荷爾蒙治療獲得恢復。此外,仍有機會出現癡肥問題。展開治療後,對於抑鬱等精神狀況似乎有某些改善;同時亦普遍出現包括疲勞、食慾改變、頭痛和情緒不穩等副作用。

GD青少年尋求服務 數目顯著上揚

回頭看看第一份回顧。學者篩選出來的38份文獻,都屬於5年內的研究,囊括了11個國家,多於3000個次受訪查者(其中有顯著數目受訪對象重複地出現在不同研究之中)。根據結果,學者認為未可以計算到病發率,亦未可肯定發病的年齡,因為未有足夠的人口普查統計。學者認為需要在政府數據層面進一步分析病發統計。可以確認的是,尋求服務支援的數目隨年顯著上升,獲轉介的年齡平均為13歲。個案主要為(生理上的)少女,這與初期ROGD所發現的現象相符。

GD少女的精神狀況與因由

第二份回顧關於GD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獲涉獵的文獻共32份,來自11個國家,觸及多於3000個次受訪對象。學者指出,需要醫護介入的GD青少年廣泛地受到形形種種的精神健康困擾,情緒困擾是最普遍的。

各研究顯示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差異除了受著文化不同影響,亦與等待服務時間較長有關。GD青少年感到因為等待期間第二性徵已急速發育,焦躁和情緒問題隨之加劇。

學者又提到,大部份研究把情況歸咎於那種接納性別流動和自選的文化風氣,儘管未有實證證據去解釋,但仍可能歸因於與女人身份/女性特質相關的社會文化,向少女施加壓力,構成一代少女顯著地尋找醫護支援。

短結

這系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結果屬於公開資料,是近年關於少女突然群起獲得性別焦躁的重要研究,其認真、深刻和詳盡程度,均值得關注GD課題者仔細跟進。

延伸閱讀:
Thompson L, Sarovic D, Wilson P, Irwin L, Visnitchi D, Sa¨mfjord A, et al. (2023) 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of adolescent gender dysphoria literature: 3) treatment. PLOS Glob Public Health 3(8): e0001478.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ph.0001478

Thompson L, Sarovic D, Wilson P,Sa¨mfjord A, Gillberg C (2022) 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of adolescent gender dysphoria literature: 1) Epidemiology. PLOS Glob Public Health 2(3): e000024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ph.0000245

Thompson L, Sarovic D, Wilson P, Sa¨mfjord A, Gillberg C (2022) 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of adolescent gender dysphoria literature: 2) mental health. PLOS Glob Public Health 2(5): e000042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ph.0000426

 

作者:招雋寧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
本科修讀社會政策。致力研究家庭﹑性別及身體的課題。招先生為本會疏理和發掘新近的性文化知識,協助策展具學術基礎的性教育,使本會受眾獲得紮實及適時的知識工具。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