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文:招雋寧)

美國「酷兒」醫生承認為兒童施術變性 「儲Case」作實驗

自稱「酷兒醫生」的美國外科醫生Blair Peters在影片中透露,正為未步入青春期的兒童進行變性手術。

https://twitter.com/4th_WaveNow/status/1678065148936765440?s=20

「這是個十分複雜的事件。我認為隨著個案愈多,在未來5至10年我們肯定能夠知道到更多。」

兒童被視為身體性徵和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個體。在個體未有能力在完全知情的狀況下,被專家引導作出不可逆轉的手術決擇,倫理上受到咎責,極為爭議。就如2023年5月Gallup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認為變性道德不當的民意隨年漸增。

變性過來人18歲少女科儀(Chloe Cole)為保護兒童免受變性之苦發聲

(文:梁海欣)

變性過來人現年18歲美國少女克洛伊科儀(Chloe Cole)曾一度以為自己是男性,12歲時要求變性,隨後年僅13歲的她竟獲處方青春期阻斷劑、男性荷爾蒙藥睪酮時,更在15歲時進行了不可逆轉的乳房切除手術。16歲時科儀清醒過來,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後悔變性且出來公開發聲,呼籲人們要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變性之苦。科儀指出,在受著跨性別意識形態騎劫的社會文化下,變性是時尚、是真理,反對者都是偏執狂、恐跨,促使學術界、醫學界、教育界等都一面倒向要牢固青少年的心理性別而忽視生理性別,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別再以為跨性別就得食藥做手術 學者敦促要充分知情

(文:招雋寧)

在西方社會,當青少年被評估為跨性別後,他們和家長在知情同意後,很快就能獲取荷爾蒙藥物或變性手術,使他們能呈現另一種性別。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性別肯定治療。

不過美國研究性別和變性的精神科專家Stephen B. Levine與他的同事在2022年發表文獻,揭示接受這種治療的人未能確保獲得充分的知情,然而性別身份的轉變、荷爾蒙藥物和手術卻對接受治療的青少年有深遠的影響。他們呼籲各界急需重新審視性別肯定治療的知情同意。

前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改變性別是危險的,尤其是對青少年!

(文:梁海欣)
美國組織The Heritage Foundation曾舉辦講座「平等法案的不平等:來自左翼的擔憂」(The Inequality of the Equality Act: Concerns from the Left),其中前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哈西霍瓦特(Hacsi Horvath)在講座上揭示改變性別的種種危機,指出跨性別的牢固治療(transition affirming therapies) 的危險性,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深遠。

跨性別青少年網上籌錢買青春期阻斷劑及做變性手術 十三歲孩子跳過政府醫生診斷私下購藥

(文:梁海欣)

西方跨性別青少年們正在網上籌錢以購買青春期阻斷劑或做變性手術等等,當中更涉及跳過政府審查的醫生診斷,而私下購藥的情況,年齡更低至十三歲。(參考「每日郵報」(Dailymail.com) 及「生命新聞網」(Lifesitenews.com)) 跨性別的孩子,可以獲得資源「解決」性別焦躁的問題,不是好事嗎?表面看來,好像沒有問題,但事實上,一場傷害新生代的危機正在發酵中。

1. 青春期阻斷劑對骨骼及大腦的長遠影響未明
2. 跨性別青少年間易發生同溫層效應
3. 青少年或被剝奪接納原生性別的援助:醫生「問多句」或會被起訴

給教育工作者:為初中生推行身體形象課的幾個實證貼士

(文:招雋寧)青少年特別在意身體形象。據澳洲Mission Australia發表的調查,「身體形象」連續9年都成為當地青年關注事項的首四位——每10個青少年中就有3人不滿意自己的體重或體形。

身體形象就是人對於體形和外貌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不滿自己的形象,不利青少年成長,已經為紮實的科學證據所支持。因此需要及早介入,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形象。

不如試一場熱戀?青澀的戀愛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改變

(文:招雋寧)
在愛情至上的世界觀下,戀愛關係佔據著青少年和初期成人的人生的中心位置。美國一個追蹤研究項目「Project Star」發現,年青人在25歲前,平均有10.5段戀愛關係。事實上,戀愛關係關乎到每個人的身份的成長、性發育、甚至是學術成就、與朋輩和與雙親的關係。太多分手的經歷,或會影響人的健康成長。那麼了解年青人在戀愛中承受甚麼改變,就尤關重要。美國幾位醫學學者分析了「Project Star」項目的成果。研究項目追蹤了200位青少年,自他們第十級(中四),一直至往後8年時間。

生仔不是求生氣

(文:朱小海)深作欣二的最後作品《大逃殺Ⅱ》,無聊透頂,說失去自信的成年人因懼怕年輕人,於是設計了「大逃殺」遊戲,讓年輕人自相殘殺。後來一位逃離此遊戲的年輕人聯合其他年輕人,追求正義,成為國際恐怖分子,「向所有的成年人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