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第一句就傳福音:校園同運先驅女同志教授改變的關鍵
(文:鄭安然)
不時有信徒問我,基督徒如何與有同性吸引的朋友相處。我認為以下生命經歷是最佳「生命回答」。一個在學術、行動和對基督徒的觀感都與基督徒站在「極端對立」位置的人是如何改變呢?希望你透過以下故事,可以得出你對這問題的解答。面對同性吸引的朋友,我們常常說基督徒需要「真理」和「恩典」的平衡,但現實似乎很難做到,像走平衡木。然而,以下生命故事讓你看到其實是可能。
(文:鄭安然)
不時有信徒問我,基督徒如何與有同性吸引的朋友相處。我認為以下生命經歷是最佳「生命回答」。一個在學術、行動和對基督徒的觀感都與基督徒站在「極端對立」位置的人是如何改變呢?希望你透過以下故事,可以得出你對這問題的解答。面對同性吸引的朋友,我們常常說基督徒需要「真理」和「恩典」的平衡,但現實似乎很難做到,像走平衡木。然而,以下生命故事讓你看到其實是可能。
(文:梁海欣)LGBT意識形態在美國持續蔓延,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使全國「同性婚姻」制度化。在五年後,即202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自認是LGBT的人口百分比顯著上升,尤其是年青一代——估算全國六分一Z世代青年成人(18至23歲)是LGBT*。為什麼呢?調查報告沒有提及。坊間有兩個可能解釋:(一)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更多人願意「出櫃」(承認論);(二)這種文化影響下更多人對自己是否異性戀者及順性別者產生疑惑(疑惑論)。
(文:陳婉珊)跨性別議題在美國鬧得熱哄哄,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本文嘗試就著美國近期發生的爭議,對跨性別議題作出一個初步的綜覽評論。有些人認為批評這些跨性別友善政策的人是小題大做,無風作浪,並製造跨性別人士與大眾不必要的矛盾,筆者也會對這些觀點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