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性行為】90後基督徒YouTuber選擇結婚後才有性行為 拍片勉勵同道中人 短片熱爆瘋傳

(文:梁海欣)

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巴西裔年輕女士米萊娜·西西奧蒂(Milena Ciciotti)拍片分享等待結婚後才有性行為的四個小提示,勉勵同道中人。米萊娜少年時接觸到貞潔教育,內心認同並決定婚後才有性行為。15歲時遇上現時的丈夫,二人有相同價值觀,決定婚前沒有性行為,並於五年後結婚,現育有兩名子女。米萊娜拍片勉勵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短片出乎她意料之外,被瘋傳熱爆。米萊娜收到許多私訊查詢,使她隨後再拍攝第二條短片,分享如何應對因為堅持而來的三大困難。

第一條影片名叫「解開為婚姻而保守自己的真相」(UNTOLD TRUTH ABOUT SAVING YOURSELF FOR MARRIAGE)。在影片開頭,她強調她不是要爭論什麼,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只是如果有年輕男女和她一樣,都選擇結婚後才有性行為,便可以聽聽她的想法,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共鳴和鼓勵。影片對象尤其是給女孩子的。

越Like越自卑? 陷入IG反應機制 反削弱女性自我形象

CLS,別人對自拍的反應和回應,早成了網上世界的通行貨幣,代表了你有多被看重以及有多價值。失落感的來源,在於別人的反應成為了你的自我價值。別人給like,等於將價值賦予我這個人;沒反應,我就沒價值。這現象引起了學者的興趣。他們想了解當女性把自我價值寄託在別人的反應(CLS)時,會怎樣影響她們自身的身體形象觀感,這觀感又會否進一步改變身體行為……

從「辯證歷史式愛情觀」談到性教育前線實踐—一場豐富的對談

(文:梁海欣)最近,有三個青年人討論霍玉蓮的著作《怎可以一生一世》裡面所提到的「辯證歷史式愛情觀」。由哲學談到神學,由神學談到前線性教育現況。內容精彩豐富,本文為當時的話內容。當中包括辯證歷史式愛情觀、我-你關係(i-thou relationship) 、何謂犧牲及性教育時遇上的困難 (「愛是付出」容易令女同學誤以為向男友交出身體、發生性行為是愛的表現)等等的內容。透過分享以下對談,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有效向新一代展示美好、健康及整全的關係,讓他們樂於追求。

鄭安然(鄭):哲學愛好者、性教育工作者
阿爾敏(阿):哲學愛好者、神學生
比卡超(比):聖經愛好者、性教育工作者

培育幼兒的身體形象 屬於家庭性教育的任務

(文:文恩曦)

孩子還不到5歲,為何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形象」呢?這事真的與孩子無關嗎?當然不是。

美國學者Janet Liechty團隊訪問了三十位家長(主要是媽媽),發現他們真的「沒想太多」,大多沒有為意孩子在身體形象方面的發育。

沒為意並非代表家長就全無影響力。恰恰相反,在進深的訪談對話裡,不少家長都察覺到自己一家人,有意無意間都在影響孩子對身體的概念。

男生的身體形象亦受自我物化傷害嗎?

(文:招雋寧)

女性會受到媒體所塑造的完美形象所影響,從而對自己身體產生不滿感覺。不滿感產生的過程,近年已在科學界中獲得發現。

女性在完美的身體形象中——樣貌、膚色、體形和姿態——產生比較。比較使她「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自己的身體,亦即彷彿抽身於自身之外,去監視(body surveillance)和評價自己的身體。將身體降格成為可以比較之物,本身會為人帶來羞恥感(body shame)。再者,人與完美比較總是會「比下去」,難以接納自己,會構成羞恥感。結果是不滿身體形象。人是身體,所以心理上的自我形象,同樣受到損害。

上述的理論獲得大量的社科證據支持,不過僅限女性。哪麼男性呢?

培育感恩心理 成就女孩正面的身體形象

(文:招雋寧)
澳洲學者首次發現了證據,顯示個人靈性造就女性正面身體形象的機制。

心理學家Marika Tiggemann及Kristy Hage邀請了345位成年的澳洲女性進行「信念系統及身體形象」的研究。受訪者中約4成為基督徒,一半人沒有信仰。

結果初步顯示參與宗教活動的和靈性深厚的女性,與正面的身體形象相關。

學者推測,這會否出於某些教條信念,例如「神造獨特的身體」、「身體是神明住的地方」、「人是由神的形像所造成」等。

我想要身體自信!

(文:蔡凱琳)
上一篇文章告訴大家,流行文化、家長和朋輩為女生帶來負面身體形象,女生們經過社會學習,被迫困於這個洪流中。我們還有機會改變想法,提升身體自信嗎?

Kylie Bisutti在 2009年贏得Victoria’s Secret Angel model大獎。身為基督徒的她認為工作與基督教價值相違背,所以決定放棄成為模特兒。反而決定成為年輕女性的榜樣,提倡謙虛、純潔和正面的身體形象。所以不用氣餒,的確有方法。

誰告訴你身體美不美?

(文:蔡凱琳)
上回和大家玩玩心理測驗,由Franzoi & Shields在1984年提出—男女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程度(Body Esteem)。

每個人對自己不同的身體特徵,都抱有不同程度的正面或負面感受。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感受從何而來?又有誰告訴你美不美麗?又有誰代替了你的思想,決定你的美麗?

心理測驗與答案:你對自己身體的潛在看法?

(文:蔡凱琳)
以下有35個關於身體的字眼,請你為他們評分。
1分是擁有強烈負面感受,2分是擁有負面感受,3分是沒有正面或負面感受,4分是擁有正面感受,5分是擁有強烈正面感受。

建議可以記錄以下每一個項目的分數,不同項目有不同含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