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性文化學會呼籲嚴格處理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一事,以保障女性及幼童權益

日期: 11/07/2023

 今日(11日),香港性文化學會(學會)聯同一位變性人於入境事務處門前向政府職員遞交請願信,呼籲政府嚴格處理未完成變性手術的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一事。該行動是因應今年二月,香港終審法院推翻原訟庭判決,裁定未完成變性手術跨性別人士可以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

性別焦躁患者8年內急升10倍:芬蘭醫學權威概述當地近況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每年發表的《全球自由度報告》,芬蘭是全球最「自由」的國度。在「自由之家」的評分標準下,「自由」意味著激進的性別政策。

近日,該國最大性別診所的首席精神科醫生Dr. Riittakerttu Kaltiala在報章談及該國性別焦慮患者的概況,以及性別政策的看法。在終審法院作出關鍵性判決,使本地的性別承認政策大幅度地寬鬆化的當下,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香港性文化學會對變性人改身份證性別案的聲明 輕率打開潘朵拉盒子 深遠影響誰人來承擔

2023年2月6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由女轉男的變性人在保留子宮和卵巢的情況下,仍可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案件編號:FACV Nos. 8 & 9 of 2022 ;訴訟各方:TSE HENRY EDWARD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Q v. COMMISSIONER OF REGISTRATION)。 法庭認為,身份證上的性別標記是用於核實身份,而非確立法律上的性別;要求變性人接受完整變性手術的規定違反人權。我們對這裁決深表質疑,認為法官所提供的理據有欠充分,他們對「人權」的理解也遠離香港社會和文化的現實。(有關論據將會以文章和講座交代。)

變性過來人18歲少女科儀(Chloe Cole)為保護兒童免受變性之苦發聲

(文:梁海欣)

變性過來人現年18歲美國少女克洛伊科儀(Chloe Cole)曾一度以為自己是男性,12歲時要求變性,隨後年僅13歲的她竟獲處方青春期阻斷劑、男性荷爾蒙藥睪酮時,更在15歲時進行了不可逆轉的乳房切除手術。16歲時科儀清醒過來,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後悔變性且出來公開發聲,呼籲人們要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變性之苦。科儀指出,在受著跨性別意識形態騎劫的社會文化下,變性是時尚、是真理,反對者都是偏執狂、恐跨,促使學術界、醫學界、教育界等都一面倒向要牢固青少年的心理性別而忽視生理性別,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別再以為跨性別就得食藥做手術 學者敦促要充分知情

(文:招雋寧)

在西方社會,當青少年被評估為跨性別後,他們和家長在知情同意後,很快就能獲取荷爾蒙藥物或變性手術,使他們能呈現另一種性別。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性別肯定治療。

不過美國研究性別和變性的精神科專家Stephen B. Levine與他的同事在2022年發表文獻,揭示接受這種治療的人未能確保獲得充分的知情,然而性別身份的轉變、荷爾蒙藥物和手術卻對接受治療的青少年有深遠的影響。他們呼籲各界急需重新審視性別肯定治療的知情同意。

[兩跨性別人士更改身份證性別案] 上訴庭指變性手術政策沒有性別歧視 陰核釋出術(Metoidioplasty)為陰莖成形術(Phalloplasty)外的另一選擇

(文:梁海欣)兩名沒有完成下身性別重置手術 (變性手術)的跨性別人士Q及謝浩霖(Henry Tse),向入境處申請將身份證性別由女性轉為男性遭拒,於是提出司法覆核。早前裁定敗訴,二人上訴,上訴庭於1月26日頒發判辭,指入境處採納變性手術為標準,已平衡了公眾利益及上訴人個人利益,駁回上訴。案件中其中一項議題是變性手術的政策有否構成性別歧視,因為上訴人認為女轉男的手術較男轉女的複雜。上訴庭反駁指,沒證據顯示陰莖成形術(Phalloplasty)的成功率較男轉女的陰道成形術(Vaginoplasty)低,而且女轉男的人亦可選擇較簡單及常見的陰核釋出術(Metoidioplasty),以滿足政策要求。(判辭第57頁) 什麼是陰核釋出術和陰莖成形術?當中有什麼異同?

案件編號:CACV 183-18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