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停權,但怎會懼怕?

(文:鄭安然)
香港性文化學會Instagram 帳戶今年內曾被兩次停權,每次的POST都是關於一間與性小眾同行的基督教機構,我們曾刊登他們負責人的分享,他澄清一些社會對他們的誤解甚至抹黑(例如被攻擊為拗直),然後那次就被「停權」,上訴後兩日才恢復。

今次(16/11/2023)是一位90後教育工作者聯絡我們投稿,希望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分享,題目是「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但強調要用筆名,他也知道世途險惡,最後證明他是正確的。這文章很受歡迎,很多人分享,然而最後難逃我們整個機構帳戶被「停權」的命運。親身感受到「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 12:26 )

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我一直以為新造的人協會拗直同性戀者 直到傾談過後才發現誤會大了
作者:欣梅爾(90後基督教教育工作者)

偶爾一個機會,我認識了新造的人協會(下稱協會)的會長陳家良牧師,才發現我一直誤會了協會的工作。

#起初不喜歡新造的人協會

原本我對協會沒有太大好感,只是為了做功課,才逼於無奈要接觸他們。受主流媒體影響,我一度以為協會專門拗直同性戀者,並對於他們不斷守衛自身想「校正」同性戀者的做法感到失望。為何要強人所難呢?

但在交談過後,發現協會的工作與我的想像有很大分別。

#原來他們為同性戀者提供「第三條路」

這次有機會聆聽陳牧師的分享,了解到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在文化中捍衛小眾者的聲音,包括提供「第三條路」,即在繼續同性戀生活(第一條路)與變成異性戀者(第二條路)以外,提出有第三種生活方式:不選擇同性戀生活,亦不聚焦於性傾向的改變,選擇與同性性吸引共存,可以選擇單身或與異性發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