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爾本中學生自認是貓 學校支持其選擇
(文:梁海欣)
根據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及郵報(Daily Mail) 的報導,澳洲墨爾本一名不懂說話(non-verbal)的8年級女學生(約為香港中三學生)自認是貓, 並獲得學校的支持。有一些女學生在校內用四肢走路,視手為貓爪,又用舌頭舔手。甚至有學生在裙子後方剪出一個洞,以留有想像空間幻想自己有尾巴。對於質疑校方支持學生自稱為貓的做法,校方指他們總是按各個學生的獨特情況作出安排。
(文:梁海欣)
根據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及郵報(Daily Mail) 的報導,澳洲墨爾本一名不懂說話(non-verbal)的8年級女學生(約為香港中三學生)自認是貓, 並獲得學校的支持。有一些女學生在校內用四肢走路,視手為貓爪,又用舌頭舔手。甚至有學生在裙子後方剪出一個洞,以留有想像空間幻想自己有尾巴。對於質疑校方支持學生自稱為貓的做法,校方指他們總是按各個學生的獨特情況作出安排。
(文:梁海欣)「我喜歡過女生,也喜歡過男生,但我不喜歡你說我是雙性戀者。」
「這個TB很帥氣啊,把我迷倒了。我可能是雙性戀者了。」
誰是雙性戀者?有人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喜歡雙性的人:「喜歡同性的是同性戀者,喜歡異性的是異性戀者,那喜歡雙性的不就是雙性戀者嗎?」但事實上,「喜歡雙性」是個很大的光譜,以致是否採用「雙性戀者」這個標籤存在一片灰色地帶。甚至「雙性戀者」這個標籤反而有機會使人更加不了解當事人的狀況。本文將從六個故事開始,逐步分析身份標籤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