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獨立調查檢討跨性別醫療及荷爾蒙治療
(文:招雋寧)
英國政府醫療部門NHS委託兒童臨床心理學家Hilary Cass博士進行獨立調查,檢討給予性別不一致狀況的青少年和兒童的醫療服務。她在2022年2月發表了中期報告,檢討當時的服務有何利弊。本文嘗試簡述去年的報告摘要和建議。
(文:招雋寧)
英國政府醫療部門NHS委託兒童臨床心理學家Hilary Cass博士進行獨立調查,檢討給予性別不一致狀況的青少年和兒童的醫療服務。她在2022年2月發表了中期報告,檢討當時的服務有何利弊。本文嘗試簡述去年的報告摘要和建議。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每年發表的《全球自由度報告》,芬蘭是全球最「自由」的國度。在「自由之家」的評分標準下,「自由」意味著激進的性別政策。
近日,該國最大性別診所的首席精神科醫生Dr. Riittakerttu Kaltiala在報章談及該國性別焦慮患者的概況,以及性別政策的看法。在終審法院作出關鍵性判決,使本地的性別承認政策大幅度地寬鬆化的當下,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文:梁海欣)
變性過來人現年18歲美國少女克洛伊科儀(Chloe Cole)曾一度以為自己是男性,12歲時要求變性,隨後年僅13歲的她竟獲處方青春期阻斷劑、男性荷爾蒙藥睪酮時,更在15歲時進行了不可逆轉的乳房切除手術。16歲時科儀清醒過來,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後悔變性且出來公開發聲,呼籲人們要保護兒童及青少年,免受變性之苦。科儀指出,在受著跨性別意識形態騎劫的社會文化下,變性是時尚、是真理,反對者都是偏執狂、恐跨,促使學術界、醫學界、教育界等都一面倒向要牢固青少年的心理性別而忽視生理性別,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
(文:梁海欣)
「當我知道自己永遠無法懷孕,我極度崩潰。」(Knowing that I can’t have children is absolutely devastating.)——玲嘉汀(Jay Langadinos)
來自澳洲悉尼的31歲女子玲嘉汀(Jay Langadinos)控告圖希醫生(Dr Patrick Toohey)專業疏忽(professional negligence),就是明知她當年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及抑鬱問題,但仍批准她服用異性荷爾蒙藥,以及進行不可逆轉的乳房及子宮切除手術。
當日,堅持要變性的玲嘉汀在服用異性荷爾蒙藥時只有19歲(2010年5月),在切除乳房及子宮時只有22歲(2012年)。今日,31歲的玲嘉汀已重新接納自己女性的身份,但異性荷爾蒙藥及變性手術所帶給她的傷害,已無法彌補。
(文:梁海欣)近日,跨性別運動的先軀、美國心理學會(跨性別健康服務)委員會成員埃里卡·安德森(Erica Anderson)接受洛杉機時報(LA TIMES)訪問時指,現時讓青少年變性的門檻太低,情況過火了(gone too far)!71歲的安德森是一名曾幫助過百位青少年變性的資深臨床心理學家,他自己本人也是一名變性人。他指出,時而勢逆,現時不少青少年根本未想清楚自己是否要變性,就要求得到異性荷爾蒙藥或進行變性手術,更令人擔憂的是,成年人沒有做好把關的工作,孩子低至13歲竟然可以跳過心理治療服務而取得荷爾蒙藥。安德森呼籲同行應謹慎審視跨性別青少年的決定。
一、安德森說了什麼?
二、阿傑·埃克特(AJ ECKERT) 反對安德森的說法
三、美國一些立法保護青少年免於衝動變性的州份
(文:梁海欣)
美國組織The Heritage Foundation曾舉辦講座「平等法案的不平等:來自左翼的擔憂」(The Inequality of the Equality Act: Concerns from the Left),其中前跨性別運動活躍分子哈西霍瓦特(Hacsi Horvath)在講座上揭示改變性別的種種危機,指出跨性別的牢固治療(transition affirming therapies) 的危險性,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影響深遠。
(文:梁海欣)
西方跨性別青少年們正在網上籌錢以購買青春期阻斷劑或做變性手術等等,當中更涉及跳過政府審查的醫生診斷,而私下購藥的情況,年齡更低至十三歲。(參考「每日郵報」(Dailymail.com) 及「生命新聞網」(Lifesitenews.com)) 跨性別的孩子,可以獲得資源「解決」性別焦躁的問題,不是好事嗎?表面看來,好像沒有問題,但事實上,一場傷害新生代的危機正在發酵中。
1. 青春期阻斷劑對骨骼及大腦的長遠影響未明
2. 跨性別青少年間易發生同溫層效應
3. 青少年或被剝奪接納原生性別的援助:醫生「問多句」或會被起訴
(文:招雋寧)中國的女運動員比男性更像男性,成為網絡熱話,亦再一次使更多人認真關注禁藥「睪酮」的議題。這些女運動員有否服食睪酮要訴諸藥檢,以及再無檢驗團隊大規模包庇造假的情況。筆者借運動場上的性別熱潮,探討一下到底男性和女性具備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