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做家務一定要讚!】男人做家務力不從心?兩性肌肉結構不同 女人肌耐力強兼抗疲勞

(文:梁海欣)

說到夫妻相處上的磨合,相信不少人都會認同家務的分工是其中一項必然遇上的課題。我們祖父母的一代,甚至是父母那一代,可能存在著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的觀念,將家務全歸為妻子的責任。今時今日,男人做家務可以獲得「好男人」的形象,甚至已看為是理所當然的——男女平等,家務平分!尤其是當夫婦二人皆有上班,丈夫以疲累為理由不想做家務,總是有站不住腳的感覺。然而,原來男人做家務力不從心是有科學根據的?

一、家務問題或致婚姻危機
二、科學發現:兩性肌肉結構不同,女人肌耐力強兼抗疲勞
三、夫妻在家務上可以如何互相配搭?

女扮男裝潛入異性世界 羅拉威遜(Norah Vincent)驚覺男女大不同

(文:梁海欣)

美國記者兼作家羅拉威遜(Norah Vincent)近日離世,終年53歲。她的著作《自製男人》(Self-Made Man)記錄了她18個月女扮男裝以羅特(Ned)身份潛入異性世界的經歷,曾成為當地2006年最暢銷書本,也令她成為媒體的焦點。在訪問中,她提到這段經歷拆掉了一些她舊有對男性的負面觀念、偏見和成見,也讓她體會男人之苦,呼籲人們給男士們多點體諒和愛。

以下是羅拉其中幾個深刻的經歷:
一)保齡球會中悉心教導入門者的男性
二)妻患癌症,只有片言隻語的男性
三)脫衣舞會中受性衝動捆綁的男性
四)在約會中,常處下風的男性

天與地的婚姻:加爾文的盟約婚姻觀

(文:鄭安然)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是16世紀重要的宗教改革家,他為系統神學、聖經神學、聖經倫理及教會論等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形成了今天的改革宗傳統(Reformed tradition)。但他本身是一個法律人,因此他也為政教關係、道德法、禁奢法、刑事法、教育、扶貧、婚姻、家庭法等等帶來根本改變。他影響歐洲多個國家,甚至整個西方文化。連宗教懷疑論者,提出社會契約論的盧梭在200年後也稱讚這位同是法國人的同胞:「那些以為加爾文只是一個神學家的人,不認識他的天才。他對我們法律編訂所作的貢獻,跟他那本《基督教要義》的貢獻一樣大……只要我們仍愛我們的國家和自由,我們必定尊敬地記念這個偉人。」雖然加爾文沒有對婚姻有系統性的論述,但當代有學者從他不同的著作中整理他對婚姻的神學看法,其中一個是John Witte. Jr, 此文我會簡單介紹他在Calvin Theological Journal期刊中的一篇文章”Between Sacrament and Contract: Marriage as Covenant in John Calvin’s Geneva.” 幫助今天的信徒從基督新教過去的神學資源進深了解婚姻的意義。

[活動宣傳] 「身體神學」入門課程 (珍愛牧養培訓系列,香港性文化學會主辦)

「身體神學」入門課程 (珍愛牧養培訓系列,香港性文化學會主辦)
課程介紹:

本課程目的是認識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79年9月5日至1984年11月28日期間逢週三講授的《論人類之愛》的教理。他的講授是為神學中的人學奠定基礎。在對人肉身意義的探索過程中,教宗將其置於人與三一神關係的背景中。人可見的身體能讓人窺見那不可見之三一神的真實生命。具體而言,人被創造為男性和女性,他的「性」,男女在差異中的結合體驗,是可揭示神三位一體生命的底基。再者,若望保祿二世也論及身體講語言的先知性,身體的配偶性意義和其原始的聖禮特質。這神學以耶穌基督所啟示有關神之三位一體奧秘而達高峰。

對象:牧者、父母、或有興趣的信徒

內容:解說、牧養處境討論

時間:7/2, 21/2, 7/3, 21/3, 4/4, 11/4 ,星期一晚上8:30-10:30

地點:網上ZOOM

費用:$600

報名:Google form,請按以下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8WDQZin-z1NxzGDPrmZnGfvttby3B3cW-NX7Q6ydDzPfdqg/viewform?fbclid=IwAR3BPFSBmPboK7ciNeoxq-J82qLbioQPdyqQzcFs0CVpIPW7cf5gK8VT-xU

最暢銷批判跨性別政治書 出版三年後在Amazon網頁「被消失」

(文:鄭安然)如果大家記得,我們在2018年曾舉行四場「反思跨性別議題」的研習組,閱讀當時美國年青學者Dr. Ryan Anderson出版的新書《當哈里變成莎莉》(When Harry Became Sally: Responding to the Transgender Moment) ,從醫學、文化、法律及哲學等角度全面檢視及批判西方跨性別政治。當時我們邀請了幾位本地神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家及哲學家為我們逐章導讀,當時反應熱烈。

讀《Why Gender Matters》

(文:Mazy) 都是濫藥,為何男女原因大不同?-讀《Why Gender Matters》

看了很久,才發現這本書其實是一本育兒書藉。

作者身為心理學家,和家庭醫生,以心理學和科學的角度去告訴我們,在育兒、教養孩童的過程中,注意兒童的性別,因應兒童的性別而施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重視兩性的不同,因應性別的不同去教養孩兒才能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解決孩童的行為問題。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生而不同

(文:Mazy) The Female Brain (by Louann Brizendine, M.D.) Chapter One The Birth of the Female Brain

男女生而不同。常識告訴我們小女孩跟小男孩的行為很不同,但文化卻沒有告訴我們這種行為的不同是由腦部決定的。

書中提到,作者的一位病人給她三歲半的女兒很多沒有分性別的玩具,當中有一件是亮紅色的消防車。一天下午,她走進女兒的房間,看到女兒用嬰兒毛毯把消防車包住抱在懷中,來回搖著,跟它說「不要害怕,小車車,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不是社教化,這個小女孩這樣的行為不是環境塑造而成的。小女孩生來有一個女性的腦,是與男生不同的。而腦部影響他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