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故事:一位爸爸竭盡所能讓女兒正常發育,只為讓她做一個知情的決定
(文:招雋寧)
LGBT運動及其極端意識型態席捲全球,無數家庭受其影響乃至決裂。紐約一位爸爸希望阻止11歲的女兒服用青春期阻礙劑。然而,法庭、醫療人員,甚至女孩的母親都站在他的對立面。如果這位爸爸失敗,意味著他的女兒將無法經歷自然的青春期,正常成長。
(文:招雋寧)
LGBT運動及其極端意識型態席捲全球,無數家庭受其影響乃至決裂。紐約一位爸爸希望阻止11歲的女兒服用青春期阻礙劑。然而,法庭、醫療人員,甚至女孩的母親都站在他的對立面。如果這位爸爸失敗,意味著他的女兒將無法經歷自然的青春期,正常成長。
(文:梁海欣)
政治哲學家瑞恩安德森博士(Dr. Ryan Anderson) 在一條影片中,試從哲學及社會科學角度解釋為何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終身結合。
當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為何人與人相愛,要進入法律制度?為何政府有興趣干涉?
2.為何這樣的婚姻重要?重要到政府要介入支持?當婚姻出問題時,會帶來什麼後果?
3.接受同性婚姻,其實是將婚姻定義改寫。這會帶來什麼問題?
男女、男男、女女都婚姻都是一樣的嗎?凱蒂浮士德(Katy Faust)會說:不是
浮士德相信,孩子需要爸爸,也需要媽媽。
兩個爸爸不能取代一個媽媽。兩個媽媽不能取代一個爸爸。
浮士德的父母在她十歲時離婚,後來母親與一名女性一起生活。
有人問浮士德:「你媽媽怎樣看你的立場?」
浮士德:「她覺得好呀,因為兩個爸爸也不能取代她的地位!」
那浮士德怎樣看媽媽和她的同性性伴侶?
浮士德:「她們都很疼愛我。她們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我也愛她們。」
從浮士德的故事,我們可以看見:接納同性戀者,不等於要接受同性婚姻。
孩子的權利值得我們的重視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