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感恩心理 成就女孩正面的身體形象

(文:招雋寧)
澳洲學者首次發現了證據,顯示個人靈性造就女性正面身體形象的機制。

心理學家Marika Tiggemann及Kristy Hage邀請了345位成年的澳洲女性進行「信念系統及身體形象」的研究。受訪者中約4成為基督徒,一半人沒有信仰。

結果初步顯示參與宗教活動的和靈性深厚的女性,與正面的身體形象相關。

學者推測,這會否出於某些教條信念,例如「神造獨特的身體」、「身體是神明住的地方」、「人是由神的形像所造成」等。

講一聲真話好不好 跨性別未必是天生 澳洲臨床心理學家說實話遭投訴

(文:梁海欣)「今年年初我被投訴——作為臨床心理學家,這是我執業45年來的第一宗。」

「但自從2014年左右,我留意到14至20歲生來是女性、報稱經歷性別焦躁及渴望跨性的孩子上升,她們通常是要求同意她們開展異性荷爾蒙治療。」

「有些孩子在網上閱讀相關資訊後,只是在最近幾個月經歷過性別焦躁,便來診所(尋求跨性治療)。」

今年年初,擁有超過45年經驗的資深性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桑德拉.佩托博士(Dr Sandra Pertot)在網上廣播(Podcast)分享她對性別焦躁症(gender dysphoria)的複雜性的看法,當中包括以求助人為本(client-focused)的治療方針,卻遭到當地跨性別團體的投訴。[1][2]該跨性別團體不滿佩托博士的看法,並直接挑戰她的專業——他們向澳洲心理學會作出正式投訴,而非私下聯絡佩托博士交流意見。澳洲心理學會最終判投訴不成立,因為對於任何政策(包括跨性別的政策)的反對意見都應該有被聆聽的機會。

本文將討論以下問題:
– 為何說實話要遭投訴?
– 2014年澳洲發生了什麼事?
– 什麼是對經歷性別焦躁孩子最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