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與我們的距離——受鄂蘭「平庸的惡」和網絡故事啟發
(文:梁海欣)我們常常說要提防渣男,免受傷害。但原來我們與渣的距離僅是毫釐。
渣是如何煉成的呢?大概不會有人自小立志要當渣男吧?會否正正就是沒有立志成為「好男人」,便隨波逐流地成了「渣男」?大家有聽過「平庸的惡」(或「膚淺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嗎?本文將嘗試透過這個概念以及兩個網絡故事來剖析渣的出現。最後,本文會提議防止自己成渣的方法。
(文:梁海欣)我們常常說要提防渣男,免受傷害。但原來我們與渣的距離僅是毫釐。
渣是如何煉成的呢?大概不會有人自小立志要當渣男吧?會否正正就是沒有立志成為「好男人」,便隨波逐流地成了「渣男」?大家有聽過「平庸的惡」(或「膚淺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嗎?本文將嘗試透過這個概念以及兩個網絡故事來剖析渣的出現。最後,本文會提議防止自己成渣的方法。
(文:朱小海)由於未成年少女懷孕率冠絕西歐各國,英國政府認為,反正少年人對性充滿好奇心,不如鼓勵他們口交算了!(見《蘋果日報》2003年2月22日)